摘 要:本文以职业生涯的发展理论变迁为基础,对国内生涯教育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外的中小学生生涯教育指导方案以及具体策略,基于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对生涯教育早期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构想进行探究。
关键词:职业发展 生涯教育 基础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5.060
19世纪,舒伯基于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思想建立了生涯发展理论,并将原有理论设定进行扩充。将人一生的职业生活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成长、探索、确立、维持、下降。其中成长阶段是指人生的0—14阶段,这个阶段又可进一步划分又可分为4—10岁的空想期,11—12岁的兴趣期,13—14岁的能力期。兴趣期阶段的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喜好来决定理想以及日常安排,而能力期中的学生,更侧重于自身能力的提升。
舒伯设想理论中的“自我概念”,不但能够适应于职业发展,同时还适用于人生发展的所有环节当中。所以,该理念被延伸为生涯发展,对个体一生中所扮演的各类角色加以重视,将人一生的成长过程视作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后来,戈特弗雷德森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结合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学生们以性别、职业威信以及兴趣三个角度进行选择的生涯选择理论。这三项内容分别会在6—8岁、9—13岁以及14岁之后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造成影响。
日本对于中小学生进行生涯教育起步较早,具体进行的过程中,将生涯教育指导理念定义为“四领域八能力”论。四领域分别是指人际关系、信息活用、未来设计以及自我选择。人际关系领域要求的能力包括能够与他人相互理解与认同,不同社会团体成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信息活用领域包括就业信息或有关内容的收集能力,利用校内外职场体验与实习经历强化对职业的认知与掌握能力;未来设计领域包括对各类社会与工作角色的了解与掌握能力,为实现设定的目标而制定计划并有效执行的能力;自我选择领域包括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正确选择的能力,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生涯教育早期培养的重要性
生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具备自立于社会和职业中所应当具备的能力。在个体发展的一生当中,将会在社会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扮演着各种类型不同的角色。而个体能够正确认知自己扮演角色的价值,了解自己与角色之间的联系,这个发展积累的过程便是“生涯”这一理念的核心内容。个体在扮演各种角色的时候,由于所在团体或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些自己无意识的、习惯性的动作。个体以扮演自身角色的形式,也就是“工作”,实现与其他人的交流接触,其交往方式上的差异,也就体现出个体生活态度的差异性
在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实现早期生涯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人生指导的方法,通过结合学生的具体资料、自身经验与谈论方式,使学生清楚在毕业后自己的选择,以及对日后生活的设想。教师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持续、有组织性地对学生进行帮助。人生指导工作要能够基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这项工作涵盖了学生日后毕业的发展、人生目标的决定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等。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以让学生能够获取劳动感受、发展良好的个人素养为主的核心目标,在课程规划当中也相应地安排了有关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学校中的教学效果较差,实践课并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从初高中阶段的培育方针以及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并未真正体现出职业生涯教育的真实意义。如今,在中学阶段引入就业指导教育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但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以及基于生涯理论的研究可知,职业生涯意识一定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
二、生涯教育早期培养的策略
美国与日本的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都是通过大量实践以及思考为基础而建立的,通过对这两个国家的生涯教育模式进行参考与分析,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涯教育存在的不足展开探究,应当让职业生涯规划能够面向所有学生,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进行生涯规划的早期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生涯教育的方针进行明确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时生涯教育方针的拟定,首先要确保职业生涯教育能够贯穿学生从幼年一直到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职业生涯要求能够将知识与一个人未来的工作与生存方法相融合。其次,学生的早期学习过程会对未来的生涯发展意识带来极大影响,所以,一定要与相关的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实际落实的过程当中执行方案。可以借鉴日本的方针:
1.进行学校全面教育规划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整体规划以及具体指导;
2.学校方面要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将教育课程的模式进行适当改变;
3.积极运用活动体验,增强学生的感受,包含职业实践、工作岗位实习、职业工作者的走访、相关内容调查等各类调查研究工作;
4.从实际角度对社会的形势与结构进行了解,了解职业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要掌握的技能。
(二)改善教育理念
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实施生涯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将现有教育观念进行转变,改变以往的“升学主义”,换成“职业发展”思维。过去美国与日本也受到过升学主义的影响,未能有效解决学校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脱轨的情况,而采取强制推行早期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式,来转变学生的思维。生涯发展教育的核心就是针对与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工作的研究。
(三)基础教育注重对于人际关系的塑造
人际关系是个体在社会中发展成长的必要资源之一,将会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对于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增强个人能力,树立个人价值观,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提升教育水平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中发展的宝贵技能,是社会间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对社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在基础教育阶段中,人际关系培养工作应当重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温馨的亲情关系,对于学生幼年以及成年时的性格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将会影响其一生。另外还有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学生日常的同学以及好友。所以,要求有关教育者一定要在基础教育的早期阶段进行积极尝试,实现生涯发展规划的有效落实,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
(四)勤劳观、职业观的塑造
学生们勤劳观、职业观不成熟的现象主要体现为:对职业工作内容缺乏了解,轻视任务,认为很容易达成。对于每个人来说,“工作”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高,对于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价值,都是取决于他自己。为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做出与自己发展、期望相满足的决策,需要教师从早期教育时期就展开对于学生的引导,利用相关资料以及实际体验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构建一个与自身价值观相符、认同的职业观。另外,早期教育工作也能够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五)早期教育中生涯教育的渗透
职业生涯是涵盖了个体一生经历的所有职业以及对于职业的态度、观念、期望的整体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取决于个体自身的兴趣、特征、期望目标以及是否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在职业生涯中,最初的职业选择极为重要,所以在早期教育阶段,校方应当积极带领各年龄段的学生展開职业生涯体验活动。活动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不同职业的差别。让学生在咨询、体验的过程当中,对不同职业有所了解,感受到工作者的心态与要求,为学生塑造最基础的职业认知。
参考文献:
[1] 王静《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探究》,《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2] 曾杰豪《初探我国不同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1期。
[3] 周晶《基础教育阶段生涯教育的早期培养》,《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杨樱,1989年生,汉族,辽宁海城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成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