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S合作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育发展
——基于XM市X区的个案调查

2021-01-08 08:10张志江方碧月
关键词:共同体城乡大学

张志江,方碧月,黄 锐

(1.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2]。随着国家的不断投入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英语义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内发展不平衡,英语义务教育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为改善这一局面,应当充分调动政府、大学和学校的积极性,推动三者的密切合作,共同构建大学、政府和学校合作发展机制(以下简称“U-G-S合作发展机制”),促进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这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和文件精神,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的政策方针提供理论参考。

一 U-G-S合作研究与探索

(一)U-G-S合作研究

大学与学校合作(简称U-S合作)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中的热点话题,许多国内外学者已广泛关注并加以探讨。研究发展脉络如下:尝试构建专业发展学校[3]和合作伙伴学校[4],从多层面多角度探索并论述大学和学校合作伙伴关系[5-6],审思和分析大学和学校合作困境和原因并研究对策[7-8]。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教育领域掀起一股大学与学校合作实践活动的热潮,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成效[9],较为典型的是师范大学借鉴国外经验与部分学校建立的教师发展学校[10]。

由于政治和文化差异,政府参与大学与学校合作(简称U-G-S合作)在国内更具有特色和可行性。相关研究从2010年来在国内逐渐兴起,主要针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其中多数为理论型研究[11-12],也有部属师范大学实施教师教育新模式[13],开展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研究[14]。政府在教师教育共同体中的价值底蕴和参与途径引起关注,并对政府的作用进行全面审思[15]。目前只有少数的研究关注U-G-S合作模式下农村教师专业学习变革和培养研究[16-17]。U-G-S合作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空间,缺乏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实地调研。将U-G-S合作应用于促进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机制建设,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值得探索。

(二)U-G-S合作探索

U-G-S合作的核心是鼓励大学直接为学校服务,这是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应用,应遵循大学与学校合作理念并把它作为主要实施途径。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呼唤大学给予指导和帮助,大学需要与学校保持密切合作,这是大学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符合大学自身发展和变革需要,也符合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大学直接为学校服务,有利于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应对新时代挑战和要求;有利于推动大学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当前,大学直接为学校服务存在动力不足、评价不明、合作不深等问题,没有真正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共生,需要从服务路径、合作原则、服务形式、运行机制进行实践探索。构建U-G-S合作发展机制,在政府统筹协调下,可以促进大学更好地服务学校教育和教学,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二 U-G-S合作发展机制

构建U-G-S合作发展机制,在大学的理论引领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鼓励城乡学校起主导作用并共同参与,以农村学校为实践基地,形成由大学教师、政府教育督导员和教研员、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农村学校教师和优秀职前英语教师等共同组成的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以大学和城区学校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去支援农村学校相对落后的英语教学与管理,从而缩小英语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促进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为保证U-G-S合作发展机制顺利运行,需要大学、政府和学校三方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有效协商,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发挥大学引领、政府协调和学校主导的作用。

(一)大学引领

大学在U-G-S合作发展机制中起到引领作用。大学利用自身的科研和文献资料优势,把握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整合丰富的学术资源,研究并解决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实际问题,为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库支持。大学应科学合理地引领和指导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深入扎根学校基层,开展广泛的调研和长期现场观摩,真正做到理论服务于实践,来源于实践。大学根据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发展方向;结合义务教育热点话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派出职前英语教师到中小学校实习或顶岗支教,促进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政府统筹

政府在U-G-S合作发展机制中起到政策支持和统筹协调作用。政府是教育政策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并完善制度建设,利用行政优势,统筹协调政府与大学、城乡学校之间存在的利益或文化冲突,并在U-G-S合作发展机制促进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宏观的政策指导和经费支持主要由教育局等政府直属部门负责,微观的统筹协调工作主要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派教科院和教师进修学校等进行详细部署并落实。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作为大学和学校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同时负有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责任。政府教育部门参与U-G-S合作发展机制,保障大学直接为学校服务的合法高效性与长期稳定性,有效促进大学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学校主导

学校在U-G-S合作发展机制中起主导作用并作为实践基地。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应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既要参加大学组织的教育理论培训与指导,学习教育理念和管理理论,同时又要结合自身处于教学一线的实践优势,开展与教学实践相关的课题和行动研究,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农村学校作为实践基地,保证大学和城区学校的优势教育资源更直接有效地帮助提高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缩小英语教育城乡差距。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农村学校主动根据自身改革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大学寻求帮助和服务,例如邀请大学参与教师岗前和在职培训,指导教学技能竞赛等;同时也努力为大学提供实地调研服务,从中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三 U-G-S合作发展机制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是U-G-S合作发展机制的具体实施途径,主要目的是以农村学校为实践基地,以大学和城区优势资源帮扶农村地区的英语教育,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水平,缩小英语教育城乡差距。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以下问题:

(1)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育的成效如何?

(2)大学在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中的被认可度如何?

(3)政府在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中的参与度如何?

2.研究工具。针对以上的研究问题,研究人员设计一份半结构化访谈大纲,收集U-G-S合作发展机制与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的反馈与评价,主要包含以下话题:教育城乡均衡现状、具体工作和举措、参与部门和学校、协调合作方式、大学参与和作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等。

3.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农村地区(XM市X区)为案例,针对该区政府教育部门组织架构以及学校分布的特点,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研究人员抽取了四位相关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安排如下(见表1):区教育局领导(G主任),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L主任)、英语学科教研员(H教研员)、实践基地农村学校英语教师代表(C老师)等(1)特别感谢X区人民政府教学督导室G主任接受座谈并提供相关政策文件与建议,感谢进修学校的L主任、H教研员、W学校的C老师参与访谈并提供实地调研便利。本研究思路受到该区教育工作规划的启发。。访谈对象对U-G-S合作发展机制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均有较深入的了解。教育局领导G主任主管该区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政策实施和视导工作;进修学校L主任负责该区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工作的具体部署;H教研员负责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工作开展以及该区英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C老师是该区W学校的一线英语教师,长期参加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并得到锻炼和提升,对此有着切身体会。

表1 研究对象信息表

4.数据收集与整理。因为教育局领导不方便公开交流内容,所以没有进行录音。征得其他三位访谈对象的同意后,研究人员对访谈全过程进行录音,并转写成文字。访谈累计6次,时长共计约200分钟,转写字数超过12 000字。研究人员根据主题不断进行内容分类整理和编码,多遍解读并筛选相关内容。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XM市是地处F省东南部的经济特区,经济、教育、文化等在该省处于领先水平,但依然存在明显的英语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X区是XM市最落后的行政区,拥有该市最多的农村人口,更能体现出教育的城乡差距。调研发现,该区的英语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状况令人堪忧,虽然硬件投入的城乡差距相对不大,但存在着明显的软件差距——英语师资短缺和质量不高。以小学阶段为例,目前该区的小学专职英语老师只有80名,但该区有70所小学,英语老师分配不均,目前还存在不少农村小学连一名正式英语老师都没有,只好采用转岗、代课、走教或顶岗支教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致使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水平较低,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提出构建U-G-S合作发展机制,组成的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利用大学和城区学校的优势资源支援农村学校,期望改变英语教育城乡不均衡的状况。

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解读与分析,发现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的成效与反馈如下。

1.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成效显著。

第一,促进农村学校规范化、英语教师成长和学生英语学习等。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有利于农村学校的规范化发展,规范教研活动,集中力量办事。例如,L主任在访谈中提到:“规范化学校的教研……借助大型研讨活动,把整个学校的力量集中起来,梳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成果……促进学校的规范化。”

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有利于农村学校英语教师的成长,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和参加比赛,改善课堂教学景观,引发教学反思,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L主任重点说明:“通过反复磨课,校内研讨,教研员指导,发现不足再改进……促进老师成长,老师的内驱力很高。”

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意识的提高。学校的规范化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受益的是学生,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长远目标。L主任在访谈中说到:“促进学校规范的管理教研,促进老师的发展,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合作一定是多方共赢才有可能走得远。”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的 C老师也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学习习惯有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她提到:“近几年,我区教师在市里各项教育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取得名次的比例逐渐上升。”

第二,采用丰富多样的运作形式促进农村教育。市教科院、区进修学校、中心校、农村校等各级各校之间协调各项工作举措,城区教学名师和优质教学资源通过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以开课、讲座、评课等方式,促进城乡教师的交流学习。例如L主任表示:“关于城乡共同体,通过课题项目,互办教研活动……做联动教研,形式有开课、讲座、评课论坛,主要让农村学校老师与其他区老师同台PK,交流学习。”

教科院也会组织农村学科指导组、名师工作室、片区教学研讨、送教下乡等形式,对农村学校进行教学扶持。具体做法如H教研员所说:“市教科院组织农村学科指导组,区进修学校组织城乡共同体,区中心校直属校起龙头的作用,农村校参加中心校和直属校的教研活动……农村学科指导组每个学期都会送教,送到质量检测比较弱的学校去。通过同课异构或者单元研讨的形式,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成立名师工作室,每个学科的领头人,指导老师,带教老师……开展带教活动,带着农村地区新老师的业务成长。”

作为接受帮扶和培训的直接受益对象,C老师也总结了农村学校教师教育策略:“大力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教师培训。区内开展岗位大练兵,引进新理念,与名师进行教学研讨。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教育战略,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先进理念传送到农村学校,也利用假期输送优秀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2.大学在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中的理论引领作用得到高度认可。大学教师到农村学校参与城乡英语教育均衡发展活动,受到农村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可,L主任认可大学的资源和理论优势,也欢迎大学生的实习和顶岗支教活动,说道:“我们很需要高校介入……大学有很多资源,站得更高,论坛的级别会更高一点……可以把系统理论,最热点,最潮流的理论前沿跟我们交流……也可以把实习生带过来,提前介入实习……顶岗支教缓解师资紧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H教研员也非常欢迎大学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理论指导,同时也希望大学能从中收集研究素材,有利于教育科学研究。她说:“大学老师评课的高度不一样,理论方面能做比较高位的指导。大学帮助我们做培训,对职后老师做理论提升。同时,这也能为大学采集研究素材。比较正式的合作最好是官方行为。大学参与还是很有必要……事先规划好,提前了解哪些方面我们有需求。”

除了L主任和H教研院提到的教师培训、观摩并评课、教研活动等方式,在教学一线的C老师还希望大学能够建立实验基地校,“鼓励师范大学参与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中,可在各区建立实验基地校。师范大学的教师,尤其从事教学法研究和负责组织大学生教学实践的教师,可以定期到各基地校参与观摩学校教研活动;另外可组织大学生到基地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3.政府长期重视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并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政府已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在具体的共同体教研活动工作上,教育局和教育督导室并没有太细致的参与,主要是提供台面上的支持,但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都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已经让农村学校感到很满足。例如L主任反馈:“教育局主要是给我们后面支持,教育领导来台上讲话,就是最鼎力的支持。教育督导室也较少参与……教育局和进修学校代表的就是政府部门。教育局、进修学校都把它作为很重要的事,所以学校都争着抢办。”

H教研员也有类似的说法,提到主要由市教科院和区进修学校协调安排具体工作:“也有教育局的参与,局长也来讲话了。教育局只是出面参与一下,但指导性方案不是由他们来定的,而是由教科院和进修学校来定。”

C老师更加具体地介绍帮扶工作安排:“市教育局,市教科院,区教师进修学校大力扶持,学期初制定教研计划,建立名师工作室,学科指导组,定期送教下乡,与我区教师同课异构,开展研讨活动。市、区各部门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学期的教育帮扶工作计划,由市级统筹,协调到各区,确定视导对象校,开展教研对象校和具体时间,区进修学校统筹教研时间和开课老师。”

(三)研究结论

1.U-G-S合作发展机制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育发展。研究发现,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的成效体现在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推动农村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等方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英语教育的城乡差距。在U-G-S合作发展机制中,农村学校充分调动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准确定位自身的需求与差距,寻求更精准的扶持和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拥有更充分的教学展示和学习机会,得到大学的专业理论指导,开展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保持教学改革的持续动力。这说明教师积极参与到学习实践体中,能通过与他者的互动以及自我反思促进学习[18]。而且,农村教师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培养深厚教育情怀,获得职业认同感。

2.大学在U-G-S合作发展机制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且得到高度认可。大学发挥出专业理论和学术资源优势,是U-G-S合作发展机制中的引领力量。大学放下身段,深入学校基层,直接为学校服务,满足农村学校的真正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通过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的途径,大学给予农村学校更直接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大学让学校共享丰富的图书学术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等,派出英语教师、教育研究人员为农村学校提供教育教学前沿研究的学术指导和理论培训,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

3.U-G-S合作发展机制需要政府不可或缺的统筹指导和有效参与。政府在U-G-S合作发展机制中发挥协调和统筹作用,加大教育行政参与力,改良行政考核评价和监督体系,长期推动城乡英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实践中,有了政府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才能使共同体机制稳定地运行,保证大学和农村学校开展有计划有规律的深度合作,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竞赛和教学研讨等活动。经过多方努力,U-G-S合作发展机制运行较顺畅,最终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育发展,改善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推动英语教育城乡均衡发展。

四 结束语

大学、政府、学校共同构建合作发展机制,三方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合作共赢,积极发挥大学引领、政府协调、学校主导的作用。U-G-S合作发展机制通过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途径,提升农村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水平,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英语学习;同时也为大学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实践基地,有利于政府更加全面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利用大学和城区学校帮扶农村学校的发展,使农村学校学生受益。U-G-S合作发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英语教育城乡差距,促进英语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由于U-G-S合作平台不稳定,没有开展充分的量化研究。因为资源和经费等条件所限,项目实施和调研仅限于某个农村地区,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成果的普适性。另外,项目组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今后还需进一步推广项目成效,取得政府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猜你喜欢
共同体城乡大学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留白”是个大学问
爱的共同体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