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2021-01-08 07:00王洪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3期
关键词:菌群抗生素服用

王洪荣

(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四平)

0 引言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在诊断、治疗或调解生理机能过程中,按照规定剂量用药时产生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据相关研究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是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导致的。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身体菌群破坏造成的感染患者越来越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1/7的人是死于没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合理用药与合理治疗相互作用,是医学工作者永恒的主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下面,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浅谈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以及如何做到合理用药的问题[1]。

1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难以预料,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其他方面因素、抗生素滥用。

1.1 药品导致的不良反应

药品的作用不仅具有疗效还具有副作用,如果一种药物同时有两种以上的药效时,其中一种就会变成副作用。例如麻黄碱同时具有止咳平喘和使人兴奋的作用,所以当麻黄碱治疗哮喘或支气管疾病的时候就会同时使患者过于兴奋导致无法睡着。药物的药理作用、药品的剂量、进药的途径、药品的质量、药物剂型等都会成为药品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2]。有些药物对于患者本身的组织器官是有伤害的,例如,患者长期并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导致患者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甚至会出现骨质疏松、并诱发糖尿病。药物的质量问题是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保存不当或者参入了其他杂质,使药物被污染,这些都有可能会使药物产生不良反应。例如青霉素产生不良反应是因为其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素聚合,青霉素在发酵的时候青霉噻唑酸与蛋白质结合生成的青霉噻唑酸蛋白。在药物的剂量上,因为药量过大所以患者容易发生中毒反应,严重者还会窒息身亡。例如强心药物剂量与副作用剂量差异较小,所以产生一定的药物危险性,在服用时要按照医嘱并注意药物规定剂量。每个药物的剂型不同,且在患者体内的吸收也不同,也是生物利用度不同。如果不规范掌握药物剂量同样会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口服硫酸镁有引导患者排泄的作用,而在体内注射主要是用于抗癫痫等治疗作用。

1.2 患者自身因素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引起药物不良反应首先是学者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出来的,女性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尤为敏感,因此性别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因素之一。其次是患者自身的年龄,婴幼儿患者因为自身抵抗力差,且体内脏器发育还不健全,所以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明显,且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也较高,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都与成年人不同。而儿童比较容易对中枢神经抑制药物、酸碱平衡药物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儿童和成年人的药物使用剂量上有着不同[3]。老年人因体内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药物在体内的作用与成年人也有所不同,其不良反应却更加明显,容易出现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老年患者逐渐出现胃肠道疾病,以及肝功能障碍。种族之间的差异,不同人种对于同一种药物有着截然不同的药效反应和不良反应,而同一种种族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种药物也有着不同的药效反应和不良反应。还有疾病因素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患者肝、肾功能退化后,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和剂量等也极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后是血型因素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目前患者不同的血型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已经很少,但有专家研究发现,A型血的女性在服用口服避孕药出现血栓的几率高于O型血型的女性。

1.3 其他因素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其他因素中包括不合理性用药、长期大量服用一种药物、几种药物合并。每种药物对于不同的患者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中药也同样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只是不良反应程度相对不高。在服用药物时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按照说明书上进行紧急措施,如出现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向医师报告[4]。

其他因素中的不合理用药是指误用、滥用药物或处方配药不正确,都会引起患者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如果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大量服用同种药物的话十分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中毒反应。患者如果几种药物合并服用的话也极易产生不良反应,因为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5%,如果几种药物同时服用,就会加大患者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

1.4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目前,滥用抗生素已经十分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已严重威胁了人类生命健康。有研究表明,国内的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对于抗生素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75%及以上,二级医院达到了80%及以上,一级医院达到了95%及以上。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会使药物的服用率增加,还会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比如普通的感冒,一般是病毒引起的,但在治疗上使用抗生素十分常见。而如此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就是增强病毒的抗药性,并且降低抗生素的抗菌能力,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最终会使人们的病无药可救[6]。抗生素的滥用也会造成药物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因为人体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细菌群,在身体正常的情况下,菌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为身体提供一个稳定且平衡的状态。在使用抗生素药物之后,身体内的对于药物十分敏感的菌群就会被消灭,而一些菌群对于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药性,所以有着抗药性的菌群就会开始大量繁殖,从而破坏体内平衡的状态,使其他有害细菌和病毒侵入体内,加重患者的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败血症等[7]。长时间以来,人们通常会将抗生素药物作为家中常备药物,如果有感冒发热的现象就会服用,并且人们秉承着价格贵的药物就是好的药物,会严重导致药物的浪费和提高体内菌群的抗药性。在医院,由于临床科室分科比较详细,医生对于抗生素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的知识比较少,这也是导致药物误用的原因。由于有些医师存在着判断过重,没有重视药物治疗,所以在遇到有炎症的患者就会使用抗生素药物,而忽略了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肝功能障碍、慢性疾病,严重者会出现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现象。

2 如何做到合理用药

做到合理用药还是有共同的原则可遵循,一般来说,合理用药应考虑以下几点。

2.1 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

诊断时明确用药剂量为前提,认清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并根此来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疾病问题,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药物剂量,制定规范合理的用药方案,在诊断明确必须采取对症治疗,但需要注意不要对应用药而妨碍病情诊治和判断。

2.2 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

尽量少用所谓的“撒网疗法”,即多种药物合并使用以防漏诊,这样不仅加大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还会使药物资源过度浪费,并且容易引起体内菌群的紊乱。

2.3 制定详细的用药方案

使用药物时,尤其是有处方药的时候,需要及时与药师和医生进行咨询,保证用药的规范。药物会因为人体的差异、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差距、血型的差异导致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对药物的使用剂量和剂型等进行仔细咨询,不可主观臆断随意用药。

2.4 要了解患者的用药史

医生和药师需要了解到患者有过敏史,例如酶的缺陷或酶的异常。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药物使用也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以保证用药安全[8]。

2.5 不能轻信药品广告

目前许多广告打着治疗疾病的招牌,但药物剂量和药材的选择上都有一定的掺假,并且对药品的药效过于夸张,但却闭口不提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容易给生活常识不够或者老年人造成误导。

2.6 注意药物与生理机能的关系

药物与人类的生理机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使药物的药理作用转变为治疗作用。

3 结论

总之,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问题也逐渐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正在建立一个健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使患者和医师能够避免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造成的各种伤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意滥用药物的观念合理用药,应有正确对待药物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使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掌握用药知识和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安全、有效、科学、经济的合理用药。

猜你喜欢
菌群抗生素服用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抗生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