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玫瑛
(内蒙古牙克石市林业总医院 静脉用药调配室,内蒙古 牙克石)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静脉输液成品质量,促进临床静脉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护理安全风险是静脉药物调配质量的基础,是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1]。由于药物调配中心操作较为复杂且工作人员较多,对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讨论,然后实施科学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药物调配中心所出现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风险,保证静脉注射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本研究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护理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预防干预对策,内容如下。
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制的17571例静脉用药中,发生错误246例,错误发生率为1.40%,并对风险因素情况进行干预。
1.2.1 调查分析
对输液数量、发生错误进行收集整理,对危险因素的具体项目、差错数量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现场操作测试进行评分,包括常见差错[特殊剂量被忽略(12分)、药物的多给少给或漏给(12分)及药物配错(30分)]、核对环节细节差错(16分)、药物摆放差错(20分)、配置时间差错(10分)[2]。
1.2.2 防范对策
①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队伍,严格监督静脉输液调配过程。当发现差错或疑似差错时应及时登记上报,采取补救措施,并要定期进行分析总结,避免再次出现类似差错;对静脉药品调配中心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如严格按照药品投放规定配置,尽量将相似的药品分开摆放,明确高危药品和近期疗效药品[3];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如定期与护理部沟通,并根据双方需要完善配药制度,提高效率[4]。
②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者上岗,并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更新国内外药品进展情况,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开展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保证每天良好的工作秩序,减少各种差错;合理科学安排班次,避免过度劳累,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5]。
③完善药品各方面管理制度:处方经药师批准后,打印输液标签和药品汇总表。药师配药应准确,多人核对药品名称、数量、规格,交给排药人员。根据病房、批次、标签分类进行排药,排药整理人员对患者用药信息进行复核。这一环节应以数量正确为原则,如发现药品有剩余或不足,应检查是否有漏标、漏排、错排等现象,以减少用药差错,及时发现用药差错。排药完成后移交加药混合调配人员,配药人员应先核对所加药品的名称、用量等信息,核对无误后再准确添加[6]。配药后输液标签上签字,并将空瓶交药师复核。药师核对药品信息后,重新确认科室和批次,清点数量,密封包装,交给送药人员。送药人员中途不得打开封条。病房护士验收合格后,核对药品数量,并在送药单上签字,注明收药时间。当病房护士接受静脉注射药物时,需要再次检查信息,然后才能给病人用药[7]。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发生差错的246例中,排药过程111例(45.12%),配置过程59例(23.98%),给药途径不当47例(19.11%),标签、剂量不同步20例(8.13%),医嘱录入错误3例(1.22%),其他6例(2.44%)。在发生医疗差错中以排药过程差错最高45.12%,其次为配置过程差错、给药途径不当,各项差错项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防范干预前,忽略可能的特殊剂量(10.79±1.98)分,多给少给或漏给药物(10.14±2.19)分,药物配错(27.86±5.26)分;核对环节的细节情况(14.32±1.26)分,药物的摆放 (15.88±3.58)分,配置时间(6.85±1.22)分。防范干预后,忽略可能的特殊剂量(7.59±1.45)分,多给少给或漏给药物(6.10±1.21)分,药物配错(16.45±2.35)分;核对环节的细节情况(7.25±1.23)分,药物的摆放(11.37±1.25)分,配置时间(2.56±1.15)分。
防范干预前后各项测试评分对比差异明显,干预后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使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8]。
本研究中,差错发生率为1.40%,在发生医疗差错中以排药过程差错最高45.12%,其次为配置过程差错、给药途径不当;对发生差错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对比防范干预前、后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项操作采取现场操作测试进行评分,干预后明显改善,对比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护理风险较多,对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积极开展风险干预,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确保输液药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