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泉,张鑫
(1.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0;2.浙江环茂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在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对水质环境监测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极大的提高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和客观性。现阶段我国在水治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理想状态化的质量控制,更好的提升我国水质环境监测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首先要做到的是在思想上予以充分的重视,在行动上得以确切的落实,抓住水质检测问题的核心,并进行根治,从源头处解决问题,最大程度的避免问题的扩大化[1]。
首先,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重要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存在匮乏和分布不均的问题,加强日常的水质环境检测工作,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其次,通过环境检测,可以使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更好地发现当前环境的质量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内将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做好预防性的工作。与此同时,水质环境检测也有助于对已经发生的水质问题进行处理,避免水质环境的恶化。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水质监测也是我国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趋势,是在我国建设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水质监测的权威性,有效提高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这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2]。
人为因素的影响时影响水质分析的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环境监测水质分析过程中,人为因素引发的误差问题屡见不鲜。通常表现为采集样品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存在问题,导致难以按照规范步骤和流程操作仪器,除此之外,还包括工作人员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抱有混水摸鱼,偷工减料的工作态度等,这些人为因素都将导致分析的结果存在误差,极大的影响了水质分析的准确性。然而,在此基础之上,还包括一些人为的客观因素,由于自身缺乏相应的经验,或者无意间的失误问题等。
环境因素也与环境监测的水质分析结果息息相关,要求工作人员加大对周边环境问题的分析,若所处环境达不到检测的标准,就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对静电、空气指数、温度、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否则,将会出现仪器的失衡问题,数据分析的结果也会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监测仪器性能大大减弱,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另一方面表现为检测数据发生严重的误差,不能为工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环境监测水质分析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所需的时间就较长,流程较多,故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事件。例如,水质测量仪器在测量的过程中由于设备老旧或者设备损坏引发了问题,仪器的灵敏度出现了误差,测量范围超出了仪器的性能等[3]。
监测数据充分的利用了科技的优势,主要通过分析水的各项指标来完成。人们通过水质环境监测,可以从数据的结果上直观性的看到污染情况,数据所反映的就是当前情况下的水质环境,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获得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还需要做好以下样本采集和保存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提高对时间观念的把控,有效的控制采集的时间;其次,要对采集的地点情况做出深入的了解;最后,要注意采集方法和保存方法的实用性。采集与保存的工作完成后,要根据相关的流程将采集后的样品存放于标准规范的要求环境当中,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样本的质量,只有保证了每个环节高质量的完成,才能更高的确保水质量监测质量,使得水质监测数据更为科学化和合理化。
首先要提高对水质检测相关人员的准入标准,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文化、高能力的专业团队。其次,管理人员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积极鼓励工作人员进行深造,与此同时,还要扩大人才储备,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的学习新思想新理念,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工作人员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担当,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参加公司安排的培训,通过沟通和交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公司单位也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和交流会,若想真正的将培训落到实处,就必须对培训进行考核,再次基础上实施奖罚制度和工资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团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水质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4]。
仪器时水质检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仪器的质量和高度直接决定着检测结果的质量,二者呈正比关系,一台质量过硬,性能过强的设备势必会对水质环境检测提供更大的便利。因此,必须做好仪器的日常护理和维修工作,保证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提高仪器检测的质量。除此之外,相关的领导人员也要对设备进行升级或者置换,时刻关注市场的详情,加大科技的投入比。与此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问题。另一方面,实验室要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管,落到实处,日常的实验室环境也要予以重视。
首先,要注意水质监测的方式方法,保证各个环节都能高效,科学,合理的完成,一个正确的检测方式是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基础保障,会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节约大量的时间,也使得检测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切实加强样品分析过程的检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实施加标回收的制度与传统回收做出对比,通过对比使得数据更具有可靠性。
最后,要实现内质量检测和外质量检测的有机结合,内质量检测指的是对前期水质结果的分析,对外指的是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加强定期的抽查,同时环保部门也应切实的发挥作用,多方面共同促进水质环境检测及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要加强水质采集过程的规范性,水质的选择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其一,要对监测布点进行有效优化,从而经过分析得出最佳的方案,使得样本更具参考价值。其二,要深入了解检测区域的环境,最大程度的避免所受环境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也要合理的控制监测的频率。其三,在水质样品采集完成以后,要注意保管样品的方式,对样本变化进行有效的预估和控制,保证样本检验质量。
要想实现水质环境监测的顺利实施,要注意分析的方式方法。只有充分保障分析方法科学性,才能充分提供监测前提和基础。基于此,我们应该充分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方案,更新自己的思路,避免固步自封钻牛角尖的现象,对于学到的理念,要经过自身科学的判断有所取舍,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水域实际情况来分析,同要将重点放在水体的种类日问题上,抓住事情的本质,从源头上找出水体种类方面存在差异,力求实现良好分析方法确定。
质量的结果直接反映水质环境状况,在水质环境监测中,要严格落实质量保障的措施,这点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时刻以国家及地方颁布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作为基准,结合自身需求,采取并落实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在检测过程中加强灵活变通的能力,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与控制。与此同时,质量控制人员应尽可能减小空白实验值,避免发生误差,从而对监测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质量控制人员要把控好数据审核大关,一方面要根据相关规则对数据位数进行审核,另一方面要对数据是否合理进行审核[5]。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水质环境监测以及分析过程中,若想质量控制实现质的飞跃,就必须从领导者、管理者、工作人员三者的角度出发,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大三者之间的协同性。落实到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源头出发,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最大程度的控制监测数据的误差,进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数据,以便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