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玲,郭艳枫,陈嘉煜,刘青艳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新型冠状病毒自2019年12月在武汉发现以来,全国范围内的病例不断增加,确定由飞沫和接触传播,存在人传人的现象。疫情暴发后国家高度重视,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且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在此疫情下,我院大学城分院成立了专门用于收治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病人的隔离病房以及进行核酸检测的病理实验室,使用负压救护车对疑似感染者及核酸标本实行院间转运;同时我院作为120指挥中心统一调配新冠病毒阳性患者转运医院,对阳性患者实行负压转运;对高危疑似患者进行CT检查的院内转运。对此总结了我院对于疑似和阳性病人及标本的转运经验。现将我院转运的疑似和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转运流程、患者和家属及医务人员防护措施、救护车及急救设备器材的消毒方法总结如下。
疫情爆发以来,所有体温>37.2℃的患者均需到发热门诊就诊,导致发热门诊的就诊量剧增,而本院发热门诊由急诊科负责管理,为了保证疫情情况下患者的安全就诊以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全院范围内招募医护人员支援发热门诊,负责标本及高危疑似病人的检查和转运。凡从事护理工作两年及以上人员均可报名,从中筛选有高度责任心,身体健康,平时工作严谨的人员,加入到急诊的大家庭,统一进行新冠肺炎专项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转运流程、运输工具消毒技术与方法、个人防护知识与技能、负压救护车的使用等。培训采取线上和线下,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指派专人现场指导把关,包括正确穿脱防护服,正确洗手,手消,正确摘戴防护面罩、护目镜、口罩、帽子、手套等,务必使人人掌握。全部人员考核通过才能上岗,进入发热门诊,负责发热病人的治疗、检查及转运,标本的采集转运等工作。
防疫物资:防护服,隔离衣,鞋套,N95口罩,防护眼罩,防护面屏。做到专区存放,由专人管理,护长亲自监督,严格保证物资的储备和供应。每日防护物资的发放严格按照上班的人数、班次签名领取,以做到物资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
发热门诊设立病人和医务人员专门通道,完善布局,同时医院设立专门的CT检查室用于高度疑似病人的CT检查,转运前,通知CT检查室做好检查准备,包括周围环境,一次性医疗物品垫巾的使用等。负责转运的医务人员均采用二级防护,一次性防护衣,防护鞋套,N95口罩,一次性外科帽,双层手套,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检查结束后CT室进行彻底消毒,先用紫外线灯照射60min,再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备用,对于不耐腐蚀的仪器表面用75%酒精擦拭。转运工具如平车、轮椅、担架等用2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备用。
4.1 救护车准备
负压隔离舱主要用于呼吸道传染病员隔离运送,可防止病原体向外界环境扩散,从而对负责运送和监护的医护人员起到有效保护作用[2]。转运车辆专车专用,停放于专门区域,转运标本及病人均使用负压救护车,转运前由司机打开转运仓内负压,启动负压装置时舱内相对压强为负压值-10~-30 Pa之间。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驾驶室属于清洁区,转运仓属于污染区,驾驶员转运过程中不可下车接触转运人员,转运人员全程只能在转运舱内,不可进入驾驶舱,与司机沟通使用对讲机。
4.2 防护配置
送标本人员配置:一次性隔离衣,N95口罩,一次性外科帽,一次性面屏,一次性脚套,双层手套。
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人医务人员配置:一次性防护服,N95口罩,一次性外科帽,一次性面屏,一次性脚套,双层手套。
4.3 标本转运
转运前核对标本的个数,每个试管都配一个密封袋,每个标本都有三个条码,一个贴在试管上,一个贴在密封袋上,另一个贴在A4纸上,写好顺序,并设置标本转运登记本,登记病人类别、信息、取样时间、取样人、接收人,以便查对。将核对好的标本放置在CDC统一配置的转运标本箱中的密封盒中,箱中放置冰块,然后密封标本箱。医务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从发热门诊专用通道进入救护车。
为了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减少转运压力,医院协商制定《疑似/确诊患者转诊和咽拭子送检方案》,三个分院的标本转运统一配置,每天五个时间段转运标本至大学城病理科,08:00,12:00,16:00,20:00,00:00。其中12:00由芳村分院安排车辆及人员统一配送,其余时段皆由总院转运。到达分院接收标本时,由分院工作人员做好整理,并与转运人员共同核对标本,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名做好密封放入装运箱中,确保标本无遗漏。转运过程中严禁打开标本箱。
4.4 疑似病人转运至隔离病区
转运疑似病人前,医务人员采取二级防护,评估病人病情,核对病人信息,从发热门诊专用通道到达负压救护车,叮嘱病人不要在车上饮食,不要打开口罩。到达隔离病区从病人专用通道进入隔离病房,与隔离病区的医生护士做好病情交接班,确保病人安全转运。
4.5 确诊阳性病人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阳性病人的转运是120指挥中心统一调配,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后按二级防护要求(必要时采用三级防护),30分钟内穿戴好防护用品出发,按照患者病情配备抢救设备,全程通过对讲机与指挥中心沟通,到达指定地点接到阳性病人后通知指挥中心,并通知接收医院做好接收准备。途中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到达接收医院,做好交接班。对于不配合转运的阳性人员,通过指挥中心通知警务人员协助,以确保新冠肺炎阳性患者能够及时得到隔离和诊治。
4.6 负压转运车的消毒
转运结束后,回到停车场,医务人员在转运舱内脱防护服,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3]处理,关负压,打开紫外线灯,离开救护车。驾驶舱和转运仓紫外线消毒一个小时,使用0.5%过氧乙酸喷洒救护车内部,按20mL/m3进行气溶胶喷雾,密闭半个小时后,开窗通风,用专用救护车消毒桶配置2000mg/L含氯消毒液,专用抹布,拖把,擦拭救护车内部,清洁顺序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遇到有大量污染时,“先去污,再清洁,再消毒”。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用专门容器收集,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2小时候再处理。车床、扶手、地面等如果被患者体液、血液及呕吐物等污染,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后再用5000~200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4]。对于不耐腐蚀的车内仪器使用75%酒精擦拭,30min后开窗通风。完成消毒工作后,负压转运救护车处于备用状态,按接收任务,出发,完成任务,救护车消毒完毕处于备用状态的顺序发送给调控中心,表示可以接受下一次任务。
5.1 护士长不定时监控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情况,如个人防护是否恰当,是否正确穿脱防护用品。保证充足的消毒隔离物资,合理调配人力及物资资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5.2 护士长每日至少一次到发热门诊了解标本和疑似患者转运情况,了解转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流程是否合理,落实是否有漏洞,及时做出调整,确保转运工作的安全进行。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当面指正,以保证高效完成转运工作的同时,又能杜绝交叉感染。
5.3 要求发热门诊工作人员每日上下班均要监测体温,并登记记录,每月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4 科室提供洗浴设施,用于发热门诊和转运人员下班沐浴后再回家。特别注意面部鼻腔及耳朵的清洗。
新冠肺炎是新发疾病,传染性强,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不排除经其他方式传播的可能性,特别是近距离接触感染率很高,如果自身防护措施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做好防控措施是保障新冠肺炎患者院内和院间安全转运的前提和基础。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5],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转运流程进行疑似、阳性病人及标本的转运。完善的培训制度、合理的防控策略、严谨的消毒流程、规范的个人防护与严格的监管措施,在保证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安全转运的同时,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我院采取的转运模式合理的节省了转运人员成本,保证了疑似和阳性新冠肺炎患者及标本的安全转运,为今后的疫情防控转运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