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发热从虚实论治验案

2021-01-08 09:09:07何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6期
关键词:血虚外感瘀血

何丹

(达州市中心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0 引言

剖宫术后发热是指剖宫产术后10天内发生的持续3天以上体温在38°C以上,并伴有恶风寒,或乍暖乍寒,或头晕头痛,或汗出,或乏力或小腹疼痛、恶露量少等症状[1-2]。病因多种多样,然排除手术反应及生理性反应[3],不外乎虚实夹杂。剖宫产术对产妇乃金刃损伤,加之术前及术后禁食,进一步耗伤气血,故如《妇人规》言“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笔者认为产妇以本虚为主,气血亏虚为本[4]。金刃利器使脉络损伤,血留脉外或血行不畅,郁滞成瘀,此为标实其一。本虚基础上,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此为标实其二。血脉受损,瘀血阻滞,邪毒走窜经脉以致蔓延全身,此为标实其三。本虚表实为主要病因病机。本虚指气血亏虚,标实指外感、瘀血、邪毒[5]。据笔者临床观察,剖宫产后不单一本虚为主,常常虚实夹杂。西医多使用抗生素治疗,此乃中医驱邪治疗,为治标之法,严重影响疗效,且易形成抗生素耐药[6],故笔者提出标本同治,驱邪匡正,行之有效。

1 治法方药

鹿洪涛[7]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人参10g,黄芪30g,当归15g,白术15g,柴胡15g,升麻5g,知母10g,桔梗10g,白薇15g等。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2例病人,10剂内治愈。董保芝[8]等用一贯煎加减黄芪、北沙参、当归、生地黄、麦冬、五味子、枸杞子、茯苓、甘草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应用。热毒盛者,加败酱草、蒲公英、红藤、全瓜萎、火麻仁,以养阴润下、清热解毒实热内结重症者,加酒大黄、芒硝,以清热下瘀通便;兼外感风邪者,加柴胡、黄芩、太子参、白芍、生姜,以疏风解表;瘀血内阻者,加益母草、蒲黄、炮姜、川牛膝,以活血化瘀,逐瘀外出;心脾两虚者,加人参、白术、升麻,以益气健脾养血;产后乳汁不下或不畅者,加枳壳、川芍、漏芦,以通乳散结;乳房胀痛有热感者,加丹皮、蒲公英、黄芩、清热消肿。中药组50例,对照组48例,用抗生素氧哌嗪青霉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1%。陈梅竹[9]用生化汤加减:当归20g,白芍20g,川芎6g,桃仁10g,益母草15g,紫草10g,五灵脂(醋炙)10g,蒲黄炭10g,炮姜3g,炙甘草3g。兼有外感者加柴胡10g、荆芥10g、防风10g;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0g、丹皮10g;兼有邪毒内盛者加黄柏10g、金银花10g、连翘10g、败酱草15g、红藤15g;兼有阴虚者加生地15g、地骨皮15g。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120例,中药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按

妇女以血为用,经、带、胎、产、哺乳、均以耗血为常,气为血之母,子病及母,常血虚气亦虚,剖宫产后耗伤气血,术前、术后禁食及哺乳使其气血阴液愈发不足。阴不敛阳,虚阳外浮,而令产后身热不退,产生发热的主要诱因是气血亏损,此时气血骤虚,胞宫空虚,瘀血阻滞,气血不畅,不胜外邪或邪毒入里化热或瘀血相博正邪相交故而发热[10]。因而常常表现为本虚表实。笔者认为剖宫产术后发热主要是本虚(气血空亏虚与标实(外感、邪毒、瘀)兼杂。要顾虑体虚与驱邪同等重要性,扶正祛邪。治疗以补益气血,补气升血,养血和营,内泄热以存津液,外散邪气以和营卫,气旺血足,浮阳秘敛,发热自退。在实践临床中常用益气生血之品为基础,兼加活血化瘀、疏散表邪、清热解毒之品。正如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发热》:“新产发热,血虚而阳浮于外者居多,也有头痛,此是虚阳升腾,不可误为冒寒,妄投发散,以搧其燄,此为潜阳摄纳,则气火平而热自己。如其恶露未尽,稍参宣通,亦即泄降之意,必不可过于滋填,反增其壅。感冒者,必有表证可辨,然亦不当妄事疏散。诸亡血虚家,不可发汗。先圣仪型,早已谆谆告诫。则惟和其营卫,慎其起居,而感邪亦能自解。”另积极预防应贯穿孕产全程。剖宫产前易血虚,宜加强营养,临产及剖宫产后易汗出感邪,宜注意保暖,产时及剖宫产后易邪毒侵入,宜保持伤口清洁无菌。

猜你喜欢
血虚外感瘀血
血虚体质人群日常调理很重要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36
小心盆腔瘀血综合征被误诊为盆腔炎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部采血后瘀血减少的影响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56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7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