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窦汉卿针灸理论中的时间因素

2021-01-08 21:39邢潇齐丛会袁世伟崔林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八法子午流针刺

邢潇,齐丛会,袁世伟,崔林华

(河北省人民医院,石家庄 050051)

窦汉卿,名默(初名杰),字子声,为我国金元时期著名的针灸学家。他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哲学理论扎实,而且文学功底深厚,其主要著作被后人收录整理成针灸专著《针经指南》[1],其中《标幽赋》和《流注通玄指要赋》对后世影响巨大[2],尤其是《标幽赋》行文隽秀而流畅,说理精要而全面,文理俱佳,是不可多得的针灸佳作[3]。这些著作被后世针灸家争相转录,其理论也广为后世针灸医家所传播应用,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纵观窦汉卿的针灸理论,重视对针刺治疗过程中时间因素的把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对后世时间针灸学的发展和兴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对窦汉卿针灸理论中关于时间因素对针灸临床的影响进行浅析,现报道如下。

1 时间因素对针刺深度的影响

《标幽赋》中开篇首先提到“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这其中明确指出时间是决定针刺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其理论的来源,应是来自于《黄帝内经》。通过《针经指南·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可以看出,窦汉卿在该篇中引用了《素问·刺要论》中“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一段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并在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然春夏为阳,其气在外,人气亦浮。凡刺者,故浅取之。秋冬为阴,其气在内,人气在脏。凡刺者,故当深取之”,认为刺深刺浅要根据病邪之气在人体的深浅进行选择。春夏属阳,病邪之气相对浮浅,故要浅刺;秋冬属阴,病邪之气相对深入,故要深刺。由于这种“春夏刺浅,秋冬刺深”的理论,是根据不同季节“气”在人体内深浅不同的规律而深化出来,直接关系到针刺操作时的得气和气至现象[4],故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此外,《素问·八正神明论》有“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的论述,而窦汉卿的理论看似与其一致,但实质具有一定差别,窦汉卿将《素问·八正神明论》和《素问·刺要论》进行有机结合。《素问·八正神明论》讲的是卫气随环境冷暖的沉浮变化。春夏为阳,天气转热,人体卫气浮越于浅层,即所谓“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秋冬属阴,天气转凉,主收藏、卫气沉潜于人体深层,即所谓“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所以要“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而《素问·刺要论》讲的是针刺要根据病的浮沉而调整深浅,即“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窦汉卿将这两种观点进行了统一,认为人体卫气和病气的浮沉变化是一致的,即所谓“其气在外,人气亦浮”和“其气在内,人气在脏”,针刺时应该顺应这种变化来调整刺入的深度,以便能更好地达到调气的目的。这种论述符合临床实际,也一直被历代医家所认可和使用。这里虽然只提到季节变化对针刺深度的影响,但其理可以推而广之,因为“察岁时于天道”不仅是指四季的时间变化,还包含各种时间变化周期。一天之中人体气血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深浅的变化,一月之中气血的多少和深浅亦有其变化规律,那么针刺的深浅变化如何掌握就是每位良工上医所应该考虑的问题。针刺深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仅仅是举例以明其理而已。

2 时间因素对选穴的影响

除了认为针刺深度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外,窦汉卿还非常重视时间因素对选穴的影响,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其对择时取穴方法的应用。现在临床所应用的纳甲法、纳子法等子午流注针法以及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时间针法均为这种选穴方法的体现。其中,子午流注纳甲法是通过金元时期针灸家阎明广所著的《子午流注针经》一书公开于世,该时期恰好与窦汉卿所处年代基本重合。虽然较为完整的子午流注纳子法最早出现在明代医家的著作中,但通过《标幽赋》所载内容可确定在窦汉卿时代子午流注纳子法已基本成形或已十分完备。《标幽赋》中记载的“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以及“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等内容均与子午流注针法有着密切关系。通过这些文字也可看出窦汉卿对这些按时取穴方法十分推崇,认为部分腧穴的开阖存在其时间性,且开阖时间有其特有规律,甚至可以准确推算。窦汉卿的著作中虽没有确切提出子午流注的名称,但其内容已涵盖了子午流注纳子法和纳甲法的核心理念,因此完全可透过窦汉卿的文章推测出当时子午流注针法已经出现,且受到窦汉卿等针灸医家的认可。至于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虽然在窦汉卿的著作中没有对这些方法具体论述,但其非常重视八脉交会穴的使用,且对八脉交会穴的取穴方法、针刺方法、主治病症等均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这些正是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形成的基础。其弟子王开之子王国瑞所传出的飞腾八法无论从师承谱系还是理论构架上均与窦汉卿及其学术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5]。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子午流注[6]、飞腾八法[7]、灵龟八法[8]等择时取穴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了这种按时取穴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见窦汉卿的针灸理论著作对这些时间针灸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时间因素对针灸补泻时机的影响

窦汉卿对针灸补泻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补泻方法来源于《黄帝内经》和《难经》,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其提出的“寒热补泻”之法为后人“烧山火”和“透天凉”针法打下了基础。窦汉卿在补泻方面不仅重视补泻手法的操作,同时也非常注重时间因素对补泻的影响。《标幽赋》中提出的“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就纲领性地概括了时间因素在补泻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其针灸补泻操作必须要与时间的轮转迁移相协调的理念。其中“午前卯后”和“离左酉南”是指太阳的轮转对补泻的影响,窦汉卿认为一天之中的上午较适宜于使用温补的方法,即“午前卯后”这段时间适合使用温补法;而“离左酉南”即下午这段时间适合使用泻热的方法。这是一种顺势而为并借助自然之力的补泻理念,上午太阳逐渐升起,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阳气逐渐隆盛,《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此时可借助针刺补法推波助澜,顺势进行温补操作,从而使温补的效果得到加强。午后则太阳逐渐西下,气温逐渐降低,《素问·生气通天论》:“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此时随着人体阳气逐渐沉潜于内而采取泻其热的操作,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补泻方法实质是借助了太阳轮转对人体阳气盛衰的影响来放大补泻操作的效果。

与此相类似,月亮对人体气血盛衰变化的影响也有其固有的规律,由《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可知,人体气血盛衰也随月相的圆缺变化而变化。“太阴生而疾温”和“月朔死而速冷”正是以此为依据提出的月相变化对针灸补泻时机的影响。由朔月到望月,月相由缺逐渐转圆,人体气血总体是由衰到旺,此时适宜顺自然之势对虚损的患者采取温补之法,以借助自然环境变化的力量使温补的力度加强;而由望月到晦月,月相是由圆转缺的过程,人体气血大体也是由盛转衰,此时适宜对燥热之患者使用泻法,以借助自然之势加强泻热的效果。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更是明确提出了月相盈亏所影响的补泻时间宜忌。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月相变化与包括冠心病在内的某些疾病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9],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窦汉卿提出的在特定月相变化时需注意补泻禁忌的正确性。值得注意的是,窦汉卿所提出的补泻与时间因素的关系比较灵活,是在天人相应的观念下自然演化形成,并不是机械套用,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产物,如其认为“望”“朔”两日均不宜使用补法,“弦”日不适合用泻法。如果单纯地按照月相圆缺对应气血多少的规律,则很难解释“朔”日为何不宜使用补法,“弦”日为何不宜使用泻法,且《黄帝内经》等经典理论中也无“弦不夺”“朔不济”的相关论述。窦汉卿于经典理论之外提出的“朔”日不能用补法,“弦”日不能用泻法,恰恰是完全从实际出发,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因为从潮汐变化来看,朔日和望日前后均为天文大潮[10],按照天人合一的理论,潮水高涨对应人体的气血隆盛,故不宜用补法;而弦日是潮汐最小的时候,对应人体气血最衰弱的时候,故不宜用泻法。可见窦汉卿的这一观点对《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言“月生无写,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的论述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4 针灸时间的禁忌

针灸禁忌自古有之,禁忌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时间禁忌涉及内容众多,常见的有虾蟆忌、太乙忌、人神忌、尻神忌、血忌、建除忌等[11]。由于这些禁忌内容大部分存在较大争议[12],因此目前这些时间禁忌在临床中应用较少。窦汉卿受所处时代的影响较为注重针灸的时间禁忌,在其著作中涉及时间禁忌的内容分多个方面,其中有些内容沿用至今,仍指导临床实践,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针经指南》一书中专门收录有《杂忌法》一章,其内容中大部分论述时间禁忌。在窦汉卿的年代,虾蟆忌、太乙忌、人神忌、尻神忌、血忌、建除忌等均早已出现,但窦汉卿只是对太一忌(即太乙忌)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引图说明,足见其重视程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太一忌源出于《黄帝内经》。此外,窦汉卿本身是儒家理学的传人,儒家理学对《易经》及数术方面研究较为深刻。太一忌是讲时间与针刺部位禁忌的关系,即在某一时间段内,不能针刺身体的某个部位,且其理念很容易与后天八卦相合,因此独受窦汉卿的青睐。窦汉卿的这种理论倾向,在其弟子王开之子王国瑞所传出的飞腾八法中也有所体现。尽管该禁忌受到窦汉卿的重视,但由于目前仍很难证实其实用性,临床上已基本不再使用。而窦汉卿所提出的与月相盈亏相关的针灸补泻时间禁忌,由于其理论根据来源于中医学经典,与自然规律相应,符合中医学天人合一的基本观点,并与现代人体生物钟理论相符合,因此仍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至今仍有部分医家在临床中进行探索和使用。

5 讨论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理念的不断进步,人体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变化也越来越受到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被应用到临床中。时间针灸理念也逐渐受到了广大针灸医家的重新审视。窦汉卿作为元代的名臣、著名的理学家、针灸家,在时间因素对针灸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归纳[13]。

现在一谈到时间与针灸的相关性,大家往往首先想到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与时间因素有关的选穴方法,然而这只是时间因素指导临床选穴治疗的一方面。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窦汉卿至少认为针刺的深浅、针刺的部位禁忌、针刺的选穴、针刺补泻的禁忌与时机等方面均与时间因素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时间因素涉及到针灸学的各个领域,但窦汉卿并没有将其单独设立章节进行介绍,而是将其分散在其针灸著作的各个部分中提出,这说明在窦汉卿看来,时间因素对于针灸而言是个基础问题、背景问题,也是天人合一的重要体现。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日月轮转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自然因素均对人体气血、经脉、腧穴及其他生物状态有所影响,而针灸治疗必须顺应和利用这种影响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窦汉卿将时间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应用于针灸临床中,均是以天人合一为基础,没有丝毫牵强附会的感觉,包括其所列针灸时间禁忌,虽然目前临床应用者无几,但其理念相对于虾蟆忌、人神忌、尻神忌、血忌、建除忌等其他时间禁忌,更能明显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中医学观念,也更易于使医者理解和接受。窦汉卿在医学上重视实际,尊古而不泥古,在继承发扬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还根据实际情况对经典理论进行适当的发展创新,如“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的提出即是在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且这种发展来源于经典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的有机结合,因此有其坚韧的生命力。

通过对窦汉卿的生平和对他的针灸理论的研究,不难发现其医学思想背后是其笃信的程朱理学观念[14]。其针灸理论当中的时间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黄帝内经》时期,人们已对人体生理现象随时间节律性变化有所认识,并开始应用到养生和医疗中。隋唐时期逐渐发展出针灸的时间避忌学说。到了窦汉卿所处的金元时期,受宋代盛行的数术之学影响,子午流注开穴法开始出现。由于窦汉卿笃信理学思想,在格物致知和理一分殊等理学观念的影响下,其必然要对以往所出现的这些散在的时间针灸学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归为一理,继而分别应用在其针灸理论中的各个方面。

总之,在窦汉卿的针灸理论中,时间因素影响着针灸的各个方面,这种情况是人体生命节律与自然环境随时间因素规律性变化相统一的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命状态节律性变化的奥秘也将会不断被揭示,相关研究的成果也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医学临床中,而传统针灸学中对于时间因素的应用也必将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家的重视,释放出璀璨的光芒。

猜你喜欢
八法子午流针刺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离心率求解策略八法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八法解决物理选择题,高考分数十拿九稳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管遵惠老师子午流注学术特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