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红,刘兴勇,张 星,王 燕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本而又关键的建设,它与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紧密相关,进而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我院护理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专业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护理专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笔者选择了国内外5所优秀院校护理专业作为标杆专业,并进行了调研,找出我院护理专业建设与他们的差距,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促进我院护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笔者通过访学、调研、查阅文献等方式,调研了美国犹他大学护理学院、日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科,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护理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五所学校的护理专业,调研结果如下:
世界一流的大学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往往开设多个专业方向,提供多个学习平台,比如护理学专业社区保健方向、老年方向、急救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多元化的选择。我院护理专业一直致力于多方向的开设,曾经开设过助产方向、护理英语方向,但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助产方向改设为助产专业,目前护理专业无专业方向的设置,与发达国家及国内标杆院校护理专业多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上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
通过比较我院护理师资团队和犹他大学护理学院师资团队[1],发现差距有:(1)师生比的差距,犹他大学护理学院目前共有107位教师,承担全护理学院592名学生的教学任务。而我院护理专业目前共有70余位教师,承担护理及助产专业1000余名学生的教学任务。(2)师资临床经验欠缺:犹他大学护理学院专业教师绝大部分同时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而我院护理专业教师的现状与国内大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一样,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只是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临床实践,甚至部分教师寒暑假也因为其他工作无法进入临床学习,导致教师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影响授课质量。(3)高端师资教学名师较少,犹他大学护理学院107位教师中有7位为冠名讲席教授,教授28位,副教授35位,博士学历的42位,而我院护理专业共有3名教授,22名副教授,无国家级教学名师。(4)教师科研能力欠缺,我院护理专业科研起步较晚,最近几年,教师在课题申报、论文撰写方面有较大的进步,但横向课题较少,科研先进性不足。(5)缺乏中外结合的教学团队,无高级别的优秀教学团队。我院护理专业作为苏中地区高职高专层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虽然不能完全达到美国本科院校的水平,但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比如打造高端专业带头人,打造教学名师,提升师资学历学位,丰富师资临床经验,提升护理教师科研能力方面仍然需要积极向世界一流院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靠拢,打造一支精品的护理教学团队。
(1)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差距。迪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形式十分多样化[2]:1)讲座(lecture),类似我院大班理论课,平均一周2~3次,每次均有录像资料保存,不要求学生必须参加面授,可通过课后观看授课录像学习,但教师面授授课时有提问环节等,这些是线上学习所不能达到的,所以学生十分珍惜讲座的机会,而把线上作为后期复习的补充巩固。2)小班讨论课(tutorial),这是教学设计中所占课时比例最大的部分,一般同时有多名老师授课,每班不超过20名学生。此种类型的课堂要求及学生必须参与,有严格的考勤制度约束,同时将课堂表现作为此门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3)实训课(workshop),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是迪肯大学的实训课重点不在于教授技能,而是重点关注学生临床思维的启发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4)线上学习(finders learning online,FLO)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在线提供教学资料、互动答疑、布置作业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体现了考核评价系统的多样性及全面性,在世界护理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我院护理专业近年来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初步的成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蓬勃发展,综合实训情境模拟教学法初见成效,但主要还是重于课堂讲解和灌输,在线教学效果待探讨,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有待推广,小组谈论的方法真正讨论的时间过短,学生参与度较低,学生在线学习评价体系不全面,导致了小组讨论和在线学习的有效性降低,与乔治亚学院护理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相比,差距较大。
(2)院(医院)校深度合作教学的差距。迪肯大学护理教育的院(医院)校合作达到真正的无缝对接[2],具体体现在:学生课堂学习理论后,周末即到附属医院见习,连贯性十分强,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最大发挥。我院护理专业与多所医院有合作关系,近年来在院校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设立驻点班教学,并改革创新为天使学徒制班级。但是,在合作深度及合作模式上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没有达到完全融合。
(3)信息化教学体系的差距。国际先进护理教育信息化已经实现:1)网络教学系统的普及化。课前,学生通过学号登陆课程系统,在网上学习老师布置的内容,并参加网上的考核,每次课前进行考试。2)模拟教学的信息化,护理实训中心即Sim中心,除了模拟医院真实环境,还设有中控室,在模拟教学中,教师在中控室模拟各种案例,一组学生操作时其他组学生观看,操作结束后,软件评价系统会对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评价,包括与患者的沟通,安全等各方面的评价,结合教师及其他小组同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整体操作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3)案例教学的信息化,学生登录课程系统后可进入案例系统,案例的设置完全模拟临床病历,学生分组讨论并对模拟人或标准化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我院护理专业近年来在信息化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国家资源库的建设,超星平台课程的建设,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省级在线课程的建设等。但护理教师自身网络知识有限,在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及精度方面欠缺,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3],和以上标杆院校还有较大差距。
(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的差距。国际先进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体现在以过程性考核代替单一考核模式,注重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动态性考评,考核方式多样。“成人护理”考核次数8~10次,终结考核只占总成绩的20%~40%。临床实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遵守规定的意识、任务完成率、作业完成率和达成临床实习目标的情况。近年来,我院护理专业一直注重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过程考核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上,但与国外标杆院校相比,在过程考核的具体实施、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上改革力度不足。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国际交流合作十分活跃,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去进修、学习、考察和访问;每年接受加拿大昆士兰科技大学、美国Robert Morris大学等护理专业的访问交流学生,经常性开展学术交流、双边合作、选派留学生等。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专业与欧洲、北美、亚洲和大洋洲10余个国家的大学建立了护理教育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双语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师生交流等活动。目前有1项国家批准的“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多个交流项目。接受全日制国际护理教育的学生近900名,常驻学校的外籍护理专职教师近10名。护理专业已引进国外大学课程10余门和教材10余本,每年派出3~5名教师到国外进修和5~10名学生到国外合作大学交流,并接受来自欧洲、大洋洲、亚洲国家交流学生40余名。
而我院由于地域限制等众多原因,护理专业与国际交流合作还十分有限,近年来派出2名教师到美国,2名教师赴加拿大,30余名教师赴德国等先进国家学习交流,但在国际交流上,与国内标杆差距还是很大,体现在:1)未与其他国家开展双边合作办学。2)只有教师交流,无学生的互访交流。3)未引进原版护理教材及外籍专职教师。4)未真正推广使用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5)学生未参加国际资格证书的考试。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如老年人口高龄、失能、空巢化、老年病发病复杂多样等[4]。另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口腔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凸显。目前护理专业的专业方向单一,无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口腔护理等与专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方向。面对我国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口腔护理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从业人员远不能满足社会护理需求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现有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创新改革校院合作机制,顺应社会对多元化护理从业人员的需要,建设包括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口腔护理4个设置合理全面的专业方向,全面提高高职护理教育的适应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我院专业虽在课程建设上开展了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但距标杆学校的教学改革深度及效果上仍有较大差距。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改革。
2.2.1 以综合护理实训项目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探索
以综合护理实训为突破口,借助Sim护理模型人的先进性与高仿真性,借助OSCE综合案例及标准化病(SP)的使用,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例如,在“成人护理(内护)”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评估、实施、健康宣教等几个维度的案例,通过综合实训、情境演练,培养学生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在内的综合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2.2.2 过程评价的探索与改革
将考试及考核方法的改革贯穿于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改革考核内容,摆脱以单一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可采取每单元课前线上考试、理论考核、综合实训报告、实习前综合技能考核等,以不同的权重计入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二是考核方法的改革,不仅有常规的卷面考核,还可以通过学习通进行线上随机考核、综合实训考核,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立足江苏,着眼全球,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主,引培并举,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打造国际化背景的双师教学团队。在引进教师时,可以依据学校政策,引进具备教授资格、博士学位的专业带头人,引进具有国际化背景和行业背景的护理教师。在教师发展上,以省“333人才工程”、“青蓝工程”、市“311人才工程”为依托,选拔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技创新团队。用量身定做的方法,制定校内专任教师的培养计划。重点以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作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依托江苏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项目采取境外培训,依托高职院校高级访问工程师研修工作项目安排国内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等形式培养课程负责人。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优先选拔培养,通过学历学位提升、境外访学、临床实践、到标杆院校进修等形式,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综合素养。针对新进青年教师为非师范类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可采取规范化培训,包括教学常规培训、定期临床实践、英文读书报告、信息化教学培训、教学改革能力培训等,从而促进新进教师的适应力,尽快提升讲课水平、实践能力及教科研水平。聘请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成相对稳定的高质量兼职教师库,制定兼职教师选拔机制,定期开展兼职教师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1)合作办学,学分互认。借鉴并利用国外先进资源,培养国际一流护生。与国外优秀院校护理专业开展3+0,3+2,4+0联合办学模式,合作院校学分互认。
(2)加强师生的国际交流。派遣本专业现有护理专业带头人进行多次国外短期研修,利用现有资源,寒暑假到美国犹他大学护理学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护理专业进行短期学习培训,并致力于继续开展与其他多个先进国家的护理专业的国际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对外交流学习能力,并使其获得国外临床经验和相应学分。选拔并资助学校优秀学生到美国、加拿大、加拿大、日本等国外合作院校及实习单位进行学习交流。每年派遣优秀学生赴上述国家学习进修1个月至1学年不等。接受来自国外的长期或短期交流学生进行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和临床实习。在国内交流合作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与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进行专业水平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合作。紧盯国内首家医学示范院校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专业,通过共建校际课程团队方式,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科研能力。
(3)培养国际化的能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引进优秀的外籍护理师资,并设立护理英语教研室。通过以下途径培养本专业现有护理英语师资,1)每年选派1~2名英语基础较好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老师到境外研修至少一年,研修目的主要是提升英语水平尤其是听力和口语水平;深入学习先进国家护理教育教学方法并借鉴使用。2)境外研修老师回国后的延续教育:对境外研修回来的老师,利用本地资源维持并提高其英语水平,与外籍教师组成护理英语教研室;继续到境外进行短期研修。3)每2年派遣至少5名中方教师到国外开展短期进修或讲学。
(4)引进原版教材。以外籍教师为主,本院护理专业教师为辅,使用美国教材全英文授课。打造一个护理英语班,使用优秀的原版英语护理教材。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老年化社会的到来,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满足卫生服务行业改革发展的时代性需求,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建成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护理专业,专业建设是当前紧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