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课堂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021-01-08 17:14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三高级中学
天津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动力知识点思维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三高级中学 马 斌

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中提倡的教学是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而传统教育理念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两者存在根本区别。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表示以学生学习为主,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为引导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学进度统一,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差异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成绩差的现象发生。动力课堂为新型教学模式,以问题情境作为引入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以好奇心作为教学学习原动力,在教学中,主动者为学生,将其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以学生求知欲作为教学主动力;在最后,提出挑战性问题,将学生探索精神激发出来,培养学生创新驱动力。总而言之,动力课堂的实施根本与关键之处在于激发学生动力。本文将重点分析高中数学课堂在动力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的内在因素

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并经常逃学,在学习时就会表现出无所谓状态;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并感觉学习太单调,没意思,就无法提起精神。还有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坚韧性、毅力缺乏,导致无法拓展知识视野;还有的学生上课无法专心听讲,不积极参与教师所开展的活动,在回答问题时也不愿意积极举手;部分学生不说一句话,仅仅是呆坐。还有的学生在课后上网,并非积极完成作业,这样就无法巩固新知识,在交作业时,随手抄在本子上便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无法跟上,并会出现自卑感,失去学习信心。

(二)外在因素的影响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较多且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在讲解时多以课本例题为参考,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还有可能限制学生思维,出现定向思维。习题缺乏新意,学生在完成习题以后无法享受到成就感,并出现“数学枯燥无味”等心理感受,不利于初中、高中的数学学习。同时,很多教师还拥有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且教学方式单调、单一,缺乏创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另外,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由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出题学生考试,而学生的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学习乒无法持久。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差的耐挫力,缺乏冒险精神,且不愿迎接挑战。久而久之,学生失去探索自然的兴趣,创造力与想象力丧失。

教师教学设计不当,课堂氛围就会变得苦涩。学生的求知欲就无法被激发起来,因此学生并不在意教师讲课内容,仅仅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听教师讲课,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另外,对于教师问题学生也并不会积极回答,且教师没有结合教和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失去,无法达到教育目的。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动力课堂模式教学方案

(一)换位思考,体现主人翁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提问过程中,不可采用任务型问题方式,这样会使得学生更加被动,循规蹈矩地在教师指导下思考与学习,自身求知动力缺乏。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精神,认真面对学习,如此一来,才可激发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想法。例如,在苏教版《三角恒等变化》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课程中,同学们需掌握三角函数式的证明、求值与简化,在处理三角函数式时,应当掌握变变结构、变函数名、变角等方法思想。当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在知识层面能够完整教授,但无法将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出来,也无法培养学生发现、归纳与总结问题的思想,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并能够主动学习,可采用动力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现几种恒等变化例子,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恒等变换,并讲出变换方法、原因。在此学习方法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绞尽脑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完成回答以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答案再次提问,对学生思路进行分类,包括变角、变函数等,如此一来,学生可有效掌握学习内容。

(二)学科交叉,促使课堂的趣味性增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将其他学科内容因素作为背景,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由于学科间交叉可使得学生认为学科知识并非互相孤立,有一定交集,或者交相融汇,给学生提供满足感。例如,在《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过程中,学习《向量的概念与表示》,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教师可以选择物理学中受力分析图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寻找以上向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力十足,热情高涨,专注度就会明显提升。

(三)采用竞争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在群体或个体间,良好竞争是胜过对方的行为活动与心理需求,可将学生内在潜能、好胜心最大限速激发出来。若教师能够将这种心理牢牢把握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将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在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过程中,不可带领学生依照套路归纳函数性质,要采用分组限时方式进行自由讨论,轮流报告,获取结论,将其作为参考,进行评分。在此过程中,学生热烈讨论,竭尽所能地挖掘函数性质。由此可见,引入竞争机制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动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激发出来,促使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提高。

(四)强化学生自觉性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内,教师扮演的角色为引导者,又或者是一名辅助者,学生则是学习主体。教学时,学习方式则应当成为教师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高中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学习难度大,学习热情较低,且学习基础较差,此为普遍现象。因此,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难题,便不愿主动思考,直接等待教师讲解答案。还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自觉性,并通过改变教学方法,集中注意力。教师在对问题讲解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密切关注与启发,确保学生养成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习惯。

(五)融合知识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考试题所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还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了全面的考核。为此,在进行了大量的高考总结与分析后,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而且还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拓展,以及帮助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灵活的思维,由此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缜密性与严谨性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能够从细微处探知解题思路,并运用理性思维进行问题分析与解答,尤其是在新高考指导思想下,考试题目已经不再单纯地进行一个知识考点的考核,而是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在融合多个知识点中覆盖全面,往往是一个小题目中就包含着多个知识点的运用,对学生的综合性解题思维与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在有关于圆的考题中,会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甚至更多知识点进行融合,从而考察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虽然分解开来都是简单的基础知识,但却需要学生抽丝剥茧地地展开多角度分析。这一过程既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严谨而缜密的思维训练,更需要学生能够从基础性知识运用入手,不断拓展自身学习能力,不仅要进行数学本质思想的挖掘,还应追溯与探究问题的关键点,由此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结语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对动力课堂的应用有高度的重视,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辩证思维、联想力具有积极意义,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动力知识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