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设计”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021-01-08 14:40
天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社会化融合

文 方 佳

一、“大设计”时代广泛的社会化设计思考

当前经济建设及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及精神文化水平日益提高,设计迎来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从宏观上讲,设计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工业设计概念,而是包含设计研发、市场营销、产品运营、用户体验等全流程相互融合的“大设计”理念,不再是单纯的方法或技能,而是在整个设计活动所应当具有的观念和思考。从微观上看,设计越来越强调用户的广泛参与和体验,需要政府、企业、设计师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使设计能真正渗透于国计民生,能普遍成为主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的自觉思考。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歌华创意设计中心主任曾辉认为,“大设计理念既符合人们日常衣、食、住、用、行等实用性功能需求,又满足人们对现在、对未来的审美需求,是一种创新性的服务理念。”因此,“大设计”不仅是客观上的大、范围上的大,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上的大、概念上的大,是一种广泛的社会化服务的思考。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与“大设计”时代创新趋势密切联系,直接影响其发展思路、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等。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提升,虽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产业融合模式僵化、创意主体单一等问题。为了探索产业如何进一步优化以顺应“大设计”时代的需求,构建社会化程度更高、原创性服务性更强、成长性更好的中国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本文将根据实际案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大设计”理念相适应的现有发展优势,并从产业个别薄弱点入手,总结有利于其发展的更长远路径。

二、文化创意产业适应“大设计”理念的实践——以北京国际设计周为例

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国家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其规模和影响力巨大,活动内容和运营模式日趋成熟,集合创意交流、资源汇聚、交易投资以及设计产业融合于一体,是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前沿发展现状的代表性案例。历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百余项设计活动和产业创新实践,分析其中的规划举措,已经具有适应“大设计”理念的超前实践,为进一步结合时代发展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化路径奠定经验基础。

(一)创意成果推广的社会化

“大设计”旨在让创意深刻自然地融入生活,让民众拥有更好的产品体验并带来生活品质的提高。北京国际设计周通过论坛、展览、峰会、设计竞赛、新闻媒体等向大众展示前沿的设计技术和创意成果,帮助民众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另外,还注重搭建全球推广渠道,在国外设计贸易发展较好的城市与当地专业机构合作建立产品体验中心,推动创意成果积极走出国门,实现设计影响地域上的大、战略上的大。与此同时,北京国际设计周通过天猫、微店等大众电子商务平台将创意产品在线推介和交易,让前卫新颖的设计切实与日常生活接轨,实现成果推广及创意市场的广泛社会化。

(二)产业融合的发展

通过产业融合的转型升级可以进一步扩大文创企业的功能服务范围,提升其设计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让设计思维贯穿整个活动流程,是产业链上的大设计体现。北京国际设计周搭建歌华创意设计服务中心 (DSC)、751时尚设计广场、北服创新园等公共服务平台,旨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各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该平台主要面向设计师、设计机构开放,为他们提供原创研发、政策咨询、版权保护、成果展示、营销推广等服务,帮助推进活动各个环节的顺畅衔接,使文化创意产业朝向协同化、包容化、辐射化方向发展。

三、“大设计”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化方向

从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活动思路及相关举措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具备与“大设计”适应的资源基础、经验优势和先进意识,其示范引领作用已经有效影响各级各类创意产业向社会化方向积极拓展思路。然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紧接而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对当下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现有产业发展的现状,本文从个别发展的薄弱点入手,结合“大设计”理念广泛的社会化需求,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点产业优化方向。

(一)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有效的融合

“大设计”强调创意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与超前性。为了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和内涵,促进消费市场的升级扩大,寻找产业融合的创意设计结合点成为产业优化实践的首要重点。但一味强调创意创新往往容易导致一些人为的、僵硬的、生搬硬套的不伦不类的设计结果,或者是出现纯粹的、理想化的、脱离实际和生产的空想设计,不利于产业继续深化发展。超前性的创意设计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牵强附会的组合,而是要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有机联系,还要有助于相关产业按其规律良性发展。所以,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设计结合点应该有效地参考本土历史文化风貌,并有机结合行业的特点进行优化,适应广泛市场主体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既能提高产业整体的创意设计水平,又能带动社会生活品质的提高,符合历史发展大趋势,拥有更长远、更持久的发展空间。

(二)利用文化科技融合推进产业发展

当前世界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爆发式增长,5G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加速向文化创意产业渗透,推动产业结构的数字化调整和文化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数字科技成为引领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渠道,文化创意产业以其为支撑能衍生出新的文化业态,助力创作出传播性更强、循环性更快、更具吸引力,面向更多用户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大大提高创意设计消费市场的社会化广度和速度。同时能够推进国内乃至国际各产业间的进一步合作融合,提升内部分工体系的质量、效率和稳定性,进而从整体上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力度,形成以国内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设计”新格局。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和经济创收依赖于创意活动知识产权的衍生开发和交易,但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力度不够,影响着行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并限制创新意识的社会认可性。“大设计”理念下应培养创意产业乃至社会大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尊重意识,完善著作权登记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高设计主体维权的主动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文化创意产业也可以联合起来发挥行业组织的规范引导作用,建立产权保护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资料扩散共享,降低维权成本和重复研发导致的资源浪费,共建和谐良好的行业交流社区。

(四)加大创意主体的孵化力度

“大设计”的广泛社会化要求设计意识潜移默化地成为大众各项活动的自觉思考,鼓励政府、企业、高校、设计师等多方共同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设计开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产业进一步与现代生产生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因此,产业创意的主体不应该局限于专业的设计师和设计机构,可以依托地方人才培养计划、高校、企业、投资机构等集聚创意人才,整合企业与公共服务资源建立设计“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外,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集聚式构建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孵化苗床,产业链各要素间相互联合共建开放实验室、研发基地、商业空间等,不仅能完善配套服务、扩大规模、增强对创意人才和资源的吸聚能力,也能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信心,培养复合性高、根植性强的骨干设计团队,向具有影响力的原创设计品牌发展。

四、结语

纵观当今局势,国际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对构建社会化程度更高、原创性服务性更强、成长竞争性更好的“大设计”中国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化应继续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根本的社会化发展方向,推动创意设计与民生建设、环境营造、文化传统等融合,从制度规范、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合作运营等多角度高质量改革产业体系,使其运作及创意成果形成广泛的社会化服务影响,提高全民的生活品位、设计意识和文化满足感,从而有利于设计大国、文化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社会化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甜甜圈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月满中秋
融合菜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大树
宇宙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