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

2021-01-08 13:37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邓红燕
天津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历史教材能力

■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 邓红燕

一、历史解释能力的基本内涵

“历史解释能力”是基本历史学科能力之一。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5)中的相关定义,历史解释能力就是基于史料和对历史的理解认识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历史事物进行评判的能力。学生通过掌握这一能力,能学会发现历史问题,并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事物,从历史学习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二、初中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现状与成因

(一)初中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初中阶段,有86%的学生对于进行历史学习有一定兴趣。而对于历史学习反感的主要原因是历史知识相对较难记忆。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和一定的自我理解,因此在历史知识的理解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理解,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及发生的原因,很多学生并不能进行认识,对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也把握不到位。总体而言,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尚有局限。

(二)初中生历史解释能力现状的成因

1.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初中学生绝大多数处于12~16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记忆能力较强,同时在记忆的目的性上也有着显著的增强。但由于阅历有限,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尚且存在着认识不足,因此在进行历史学习时,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但对于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以及历史发展则较难理解。

2.教学观念的错误。当前新课程改革虽然已全面深化,但部分教师对于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而略显不足,一些家长也认为历史教学并不重要,是“浪费时间”。此外,在中考中历史成绩占比也相对较小,这也是家长、教师忽视对学生历史教育的原因。

3.教师能力的局限。一些初中历史教师由于教学观念上没有重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历史教育的展开受到局限。还有一些教师侧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把握,没有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而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但导致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受到局限,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初中教育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师生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要积极加强师生双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师生对话,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学习需求。在师生对话中,要做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思考。以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查找线索,将中国近代交通、风俗、社会生活等方面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还可以让学生查找当时企业家的相关故事,比如张謇、荣氏兄弟等,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这些企业家的发展实例,对当时的民族资本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学生具有探究精神与质疑精神。在初中教育中,固然要以课本作为根据和依托,但也要根据内容适当地进行某一知识点的深化教学,使学生能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主动探究,这样能促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这两课为例,教师可以整合两课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视角对这一历史阶段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于那一段历史时代的认识,使学生树立起热爱祖国、积极创新的五四精神。

(二)设计对话讨论,调整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开始逐渐融入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理性思辨的历史解释能力。历史发生在过去,无法重现。因此,对历史的解读都会带上一些解释者的主观感情。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摆正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心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例如,教师在讲解《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如“鸦片进入中国的危害”等小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到书本上的结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三)整合教学资源,多元化展开教学

1.文字史料。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要根据教材中的史料对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展现重要的历史文献,学生在阅读历史文献时,能对历史事件、人物产生更深入的理解。以“百家争鸣局面”为例,部编版教材中对于诸子百家的争论仅有一段描述。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展现文献资料,使学生了解诸子百家的关系,比如,儒、墨两家,可以通过文献适当地介绍两者之间的关系与理念上的差异,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理解,了解我国古代先贤之间激烈的思想碰撞,还可以展示《墨子》中对儒家进行批判的具体内容,使学生认识儒墨关系。

2.影音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影音作品,不但能适当地调节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等音视频资源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更为感性的认知,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提供基础。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七律·长征》等经典歌曲,使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思考歌曲所要表述的内容与思想含义,并联系遵义会议前后的相关历史文献,加深学生对于红军长征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资源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勇往直前、吃苦耐劳的长征精神。

3.立足教材。教材是历史教学的基础。通过围绕教材展开教学,能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便于学生理解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做到立足教材。同时,教材由于篇幅原因,对于历史知识的介绍具有一定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展教学,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教师还要注重教材解读的多方位性,比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中,教师要对工业革命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条件进行全面解读,并深入引导学生分析其造成的影响,使学生加深对于工业革命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明确历史解释能力的内涵与其重要意义,进而分析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最后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历史教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