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育分层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1-08 12:43:07楼巧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商学院分层院校

■楼巧玲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个体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存在差异、创业教育目标定位分歧、创业学生管理面临挑战等短板制约着高职创业教育成效的发挥。分层模式有助于解决当前高职创业教育面临的短板。基于教育对象、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三个层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工商学院”)对高职创业教育分层模式路径进行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对分层模式进行系统探讨,有助于系统提升高职创业教育的育人成效。

一、高职创业教育推进分层模式的必要性

(一)学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存在不同

学生个体在主观与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分层模式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不仅开设创业类理论课程,还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创业实践活动。一些高职院校甚至将创业类课程作为全体学生必修课,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需修完相应创业课程。学生在性格、家庭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其对创业教育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主观上,学生在创业意愿上存在较大差异;客观上,学生在可利用创业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同。课题组对工商学院的调研显示:在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上,10.9%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踊跃尝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明确表示要创业;50.4%的学生则对创业实践活动较为“排斥”,认为创业活动较为高深,是属于少数人的“高深”活动。当前,高职创业教育整齐划一,未能考虑学生具体差异。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原则,因而有必要考虑学生的具体差异,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活动。

(二)创业教育目标分歧严重,价值理念上诉求严重

高职创业教育目标定位在当前存在较大分歧,分层模式能对高职创业教育目标进行有机整合。高职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各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尚未达成共识。在目标定位上,当前存在学术派与实战派两种倾向:学术派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应以专业学习为主,在校期间应将专业教学放在首位,反对将学生创业率、创业经济效益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实战派认为,应鼓励学生从事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并将学生创业业绩纳入学业管理体系。分层模式能对学术派与实战派的目标定位进行整合,吸收两者间的合理成分。

(三)创业学生管理面临挑战,给日常教学带来严峻挑战

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给院校管理带来重大挑战,分层模式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管理水平。当学生忙于创业实践活动时,如何确保其顺利完成专业教学任务,成为深化创业教育改革中的重大命题。课题组对工商学院创业学生的调研表明,63.1%的学生难以平衡专业学习与创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15.4%的学生出现过专业课程考试不及格等现象。创业学生成为院校管理中的重点群体,其忙于创业实践活动而导致晚归、专业课程考试不及格等违规违纪现象比例明显高于非创业学生。学生因忙于创业实践而忽视理论学习,导致不能顺利完成专业教学任务,这已成为高职院校常态化现象。分层模式能对创业实践与专业教学两者间的矛盾予以协调,通过不同管理模式来完善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系。

二、高职创业教育分层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将教育对象予以分层

当前有一种倾向,各高职院校为培养创业学生,会鼓励大学生去从事各类创业实践活动。不可否认的是,普及化的创业教育并非让所有学生都去从事创业实践活动,院校在教学中应正视学生个体差异。根据金祖旭等的研究:个体的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创业行为,有主见、独立性强、目标较为明确的学生更趋向于将创业纳入自己规划,在创业上表现更为积极;而较听话、较“规矩”的学生不大趋向于选择创业[1]。鉴于学生在创业上的个体具体差异,工商学院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三大类。

其一是针对创业意向一般的学生,大力普及创业教育理念。该类学生选择创业的概率较小,应接受普及化的创业教育,在学生群体中比例约为75%。盛莉莉等的研究表明:通过创业课程的系统训练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为此,工商学院在开设SYB、SIYB、KAB等创业教育普适性课程的同时,还引入各类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备创新思维的人能在工作中创造更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通常在工作岗位上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能。

其二是针对创业意向较为强烈的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教学活动。该类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但目前苦于缺乏创业项目,在学生群体中比例约为20%。针对该类学生,工商学院开展各类创业模拟活动,让其在实践活动中对创业项目不断进行完善,通过实践促使其自身各方面能力得到较好提升。

其三是针对创业意向十分强烈的学生,做好创业孵化支持工作。该类学生创业意愿强烈,在学生群体中比例约为5%。针对该类学生,工商学院为其提供精准的“一对一”指导。如针对在某创业大赛中的获奖团队,工商学院鼓励学生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将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为项目从资金、场地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做好创业孵化工作;针对家中有创业资源的学生,工商学院为其提供创业帮扶计划,鼓励其利用家中创业资源从事创业实践活动。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课程分层提升教学成效

课程是创业教育实施的载体,影响着创业教育成效的发挥。浙江49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创业类相关课程,但大多数院校是以创业公共选修课等形式开展。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将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一些院校将创业相关课程纳入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总体上而言,各院校创业课程呈现出精英化倾向,将课程受众群体集中于少数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创业教育的“被动旁观者”[3]。为加强课程实效性,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工商学院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课程教学。具体而言,工商学院积极丰富创业课程体系,努力形成“全覆盖-专业类-个性化类”的创业课程体系。

其一,推行全覆盖式的创业课程。为改变创业教育精英化的倾向,应大力推广创业普及类课程。当下SYB、KAB等相关课程体系正日益完善,工商学院大力引进相关课程。同时,在网络教学资源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工商学院不断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引入网络课程来丰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全覆盖式创业课程应理解为“全员全程”,全员即针对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创业教育的“参与者”;全程即创业教育应覆盖高职教育从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各阶段,确保学生能从创业教育中获得成长。

其二,开发“专业+创业”的校本课程。当前的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脱节十分严重,一些学生忙于创业而忽视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也未能在创业教育中发挥作用。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工商学院结合义乌区域的产业经济特色,充分考虑自身办学特色基础,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度,开发“专业+创业”的课程体系。

其三,构建“个性化”的创业课程。一些学生已从事真实创业活动,创业中有问题亟待解决,工商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为其推出相应课程。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导师的创业服务,为学生的创业成长提供技术等支持。个性化课程可理解为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课程需求,如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开展创业初级课程,为已创业的学生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确保学生能从创业教育中获得成长[4]。

(三)根据学生的发展诉求,构建分层的实践教学格局

实践教学不仅是高职的特色办学,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根据课程组对浙江省高职院校的调研,各院校均将实践教学纳入创业教育的课程计划,但由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诉求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其对创业实践教学的兴趣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实践教学也应存在差异[5]。工商学院对实践教学进行合理分层,并构建“专业实践教学-模拟创业实践-真实创业实践”的格局。

其一是专业实践教学。高职办学重要特色是实践性,各院校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其主动与产业对接,与地方发展需求对接,在各类专业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各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应不断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工商学院每学期均开设实践周,要求学生在专业实践周期间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其二是模拟创业实践。SYB等创业类课程中有创业模拟等环节,该类实践教学能让学生产生对创业的感性认知。在模拟创业实践中,学生能接触到较为“仿真”的创业环境,其创业意愿会得到较好提升。工商学院十分重视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沙盘教学等活动开展,通过创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其三是真实创业实践。从统计学而言,每所院校总有学生在校期间就会从事真实的创业,这类学生通常又会让院校管理者为难,其往往会给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一定干扰;但同时又会成为院校的创业典型,能提升院校的创业率,在学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针对这类学生,工商学院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积极从事各类真实的创业实践活动,并为学生创业实践的开展提供各类便利。

三、分层模式给高职创业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树立科学理念,创业教育目标要合理定位

明确教育目标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高职院校已充分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各院校就是否应将创业率及学生个体创业规模等作为创业教育的评估指标、是否应鼓励在校学生去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等问题上尚存在较大争议[6]。分层模式充分吸收各类观点的合理部分,其认为创业教育目标在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还应将培养想创业、敢创业、善创业的“学生老板”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评估标准。

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在目标定位上存在两种倾向,其一是过于功利化,持该观点的人认为,创业教育意义在于培养创业学生,应鼓励高职学生去从事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其将在校学生的创业率、学生毕业后的创业率、学生的创业规模、创业经济效益等指标作为评价高职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其二是过于虚无化,持该观点的人认为,创业教育应注重创业精神的培养,向学生种下创业理念,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以专业学习为主,不提倡学生去从事创业实践活动[7]。

分层模式可实现创业教育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者间的有机统一。创业教育的长期目标是培养社会民众的创新创业意识,为构建创新创业型国家储备大量的人力资源[8]。短期目标是高职院校通过系统的创业技能培训,在短期内培养学生老板,提升高职创业教育的影响力。某种意义上,分层模式下的创业教育目标在长期维度与短期维度上是辩证统一关系,高校应通过短期目标的完成来实现长期目标。

(二)遵循因材施教,创业教育对象要精准施策

明确创业教育对象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要通过因材施教来确保创业教育的精准施策。从专业心理学角度而言,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其相关心理品质已基本定型,个体在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差异[9]。各院校可建立学生个人创业教育档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创业教育方面的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分层模式在激发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同时,还鼓励创业意向强烈的学生投身创业实践活动。各院校应积极探索分层模式的创业教育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

在分层模式下,各院校应对学生在创业教育上作一个大致的分层。广义上,每一个学生都理应接受创业教育,为构建创新创业型社会做好准备。狭义上,创业教育应精准发力,筛选出有志于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个体,通过针对性的活动提升其创业能力,培养更多能从事真实创业实践活动的人才。通过狭义上创业人才的培养,能更好地营造创业教育氛围,进而促进广义上创业型社会的构建。

四、结语

分层创业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高职创业教育的育人成效,各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创业教育分层模式的落地,进而提升高职创业教育的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工商学院分层院校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