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山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08 11:26张士勇张黎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张士勇,张黎敏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学理念与模式,国家教育部2010年正式提出使用,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旨在“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关键,以创业实践模式探索为途径”[1],通过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创业精神,提供面向素质教育、面向现代社会、面向市场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发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后,山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结合“双创”政策,呈现出别样发展态势。

一、顶层设计下的举措成果

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心智健全、人格完善、品德高尚、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现实需求[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社会共识。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5月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近年来,山西省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如“8项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方案”、《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供各项补贴,引导青年创业创新,扶持大学生创业。省内高校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都在政策上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积极的帮扶和支持。如首届“渊智杯”创新创业大赛的一、二、三等奖均进入山西大学科技园开展创业实践,并获得价值不等的创业经费补贴。

国家组织的各项赛事是对创新创业成果的重要考核,“确保了学生能够针对创业的具体内容有感官上的认识,利用创业比赛的形式充分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效果”[3]。目前,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比拼舞台。这些大赛评选出的成果不仅创意新颖,而且定位准确,与市场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意义。

二、创新创业教育不足剖析

(一)规范制度尚需健全完善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课堂教学主导型模式、创业意识与技能提升型模式及综合型模式[4],高校基本都做到了“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能充分认识双创教育的战略意义,可围绕学科体系建设和双创教育目标,提供系列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然而在双创教育的实践开展上,相应的计划准则、实施细则、监督细则、处罚细则、考评细则等尚需完善,尤其是从学校到学院,实施执行细则指导实践性上有待完善。

(二)校企战略合作尚需加强

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训练的传统一直是大学所强调的,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5]。社会资源与大学资源对接,实践与学术相融合是山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路径。很多高校都与社会企业建立了实习、研发等战略平台关系。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高校教师与企业员工缺乏深度沟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锻炼概率小,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教育者和创新创业参与者对项目实践意义、实践转化前景认识不足。

(三)双创项目成果尚不丰富

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特征就是即时性,“两微一抖一快”形成传播矩阵,为双创提供了广泛的海量数据、信息传播、实时互动的平台。互联网带来的既是机遇——大大缩小了知识鸿沟,也是挑战——增加了项目创新难度。从近几年省内的双创项目来看,山西财经大学“楼梯间”“地肥水美红土洼”等项目是对互联网优势资源的充分发挥,改变了大学生创业的传统格局,呈现出创业主体多元化、发展前景广等特点,成果方面尚需丰富。

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

高等院校在学生教育方面,夯实通识教育和提升综合素质是基础,培养面向未来学习能力是重点。一直以来,传统的求稳思想占据上风,在校学生就业后的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冒险意识和创业精神不足。要改变这种社会市场中学生的不适应,高等院校的人才教育就要把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长远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在安逸的校园学习中搭建平台让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接触市场、接触危机,这是社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

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综合素质培养要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入手,从教学内容构成体系、教学活动构成体系、教学资源构成体系和教学成果转化体系四方面对传统教学理念、模式、方法、途径进行完善补充。

(一)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体现分层聚焦

互联网时代是以科技创新和应用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摆在突出位置。高校要培养学生具备“三种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6];此外,还应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着力培养学生多学科的知识面,增强学生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和后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依托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新技术服务创新创业的角度,主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课程,课程要分层聚焦,从创业意识培训(GYB)和创办企业培训(SYB)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上汲取创新创意灵感。

GYB是Generate Your Business Idea的缩写,培训设计理念是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明确他们是否适合创业。SYB是Start Your Business的缩写,培训设计理念是帮助想创办自己企业的大学生一步步制定自己的企业计划。从山西省财政厅、人社厅和教育厅联合组织的,省内高校广泛组织的GYB和SYB免费创业培训项目实施来看,SYB项目是在GYB项目基础上的优中选优,都突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对学生的创业理论与实践进行引导、教育和培训”[7],不同的是后者对学生培养要求条件提高,培训学时加长,课程内容与创业创新项目对接,涵盖基础课程、创新课程、实验实训课程。后续需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双创新教材的开发。

此外,高等院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不断丰富与国际接轨的内涵,如山西财经大学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商学院在师生交流、创新创业、科研合作等项目深入合作,开展国际创新、创业研修等课程,一定程度拓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视野。

(二)教学活动构成体系,突出互动思考

从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来看,推广创新创意教学活动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突出体现在“教”。殊不知,创新创意教育关键在学生前瞻性思考和互动式交流。因此,活动和平台的提供,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重要抓手。

众多高校付出较多的是创业竞赛和讲堂沟通。一方面结合创业氛围营造,主动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创业比赛,以竞技形式和物质奖励方式让学生走近创业、感受创业,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主动精神、商业精神以及市场经济思维。另一方面,邀请各领域、各行业优秀的创业者走进高校,以讲堂式交流分享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创业收获等,答疑解惑,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创新创业指导,发散思维,激发热情,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山西财经大学积极探索融入现代金融、商业模式、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时代需求具有财经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实践、竞赛和创业为基石,以服务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特色,积极构建以结合专业、贯通学业、学竞并举、项目培育、创业孵化、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示范辐射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圈。

政府在校企间发挥着桥梁作用。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以校企展示会为平台,提供工商、税务、金融等创新创业政策咨询服务活动,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宣传、推广提供机会,增强校企间、校校间以及创业者间关于创新创业交流的黏性。在创新创业开展中,政府支持必不可少,如山西省就业服务局2015公布的35个全省大学生创业星火项目具有资金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吸纳就业人数多等特点,吸纳了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广泛参与。

(三)教学资源构成体系,聚焦产学研商

创新创业教育中,创业训练项目科研经费、创业师资培训学习费用、创业管理服务经费、创业实训基地日常运维费用等是重要保障,教学师资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创新创业教育,源于课堂和日常,输出在具体实践中。高等院校应立足全局,并充分发挥知识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从而让教师认真对待师资培训工作,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8],去建设创业课程专职教师、创业培训师和创业导师组成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等院校的二级学院尝试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接力站点,也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桥头堡,做好资源的协调调配,打造产学研及商业体验集一体的产业促进平台。一方面,二级学院要立足专业优势,建立由专家学者、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组成的创业导师服务队伍,为学生创业者开展指导服务,为入驻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的企业配备理论和实践导师。另一方面,二级学院要发挥链接作用,利用高等院校在统计营销、金融投资、法律咨询、企业管理等学科方面优势,为入驻企业项目提供专业化、多方位、多层面的创业指导。同时,高等院校发挥多年积累的校友资源和热爱教育的企业界精英、专家力量,从实践角度帮助纠偏,为大学生创业企业运转提供更多的切合实际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成果转化体系,共享社会效益

创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深入实践,产生可观效应。高等院校应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与企业合作,开展协同创新。高等院校发挥其专业优势,聚焦“互联网+”发展态势,利用各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与社会企业大力开展合作,为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提供肥沃的土壤。山西省就业服务局对围绕现代科技、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文化传媒、社区服务等重点行业征集的221个项目综合评审后,确定“自媒体推广机”“四季风旅游”“家有微生活社区生活服务平台”等35个创业项目为全省大学生创业星火项目。项目紧贴实际和实践,离不开院校和企业力量的强有力指导。

资金短缺、融资难是项目孵化和成果孵化面临的重要难题。加强资金管控,提高风险意识,保证创业方案的实施[9]。高等院校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金融服务产学研的意识,应同时兼顾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设完善的实践创新、创业体验以及创业孵化园,并尝试与校外众创空间和多家融资机构建立合作,将校内双创企业有效移植,推动高校技术成果向市场转移,共享社会效益。创业星火项目涉及农林牧渔种养殖、栽培繁育、加工销售、便民服务、装饰艺术、休闲文化、教育培训、养生保健等多个领域,其中文化传媒领域的项目有7项,占比20%,符合山西省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强成长性和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评选出的项目纳入省级创业项目库管理,并享受省级创业资金给予的创业扶持,有效地支持了高效技术成果向市场转移,服务于乡村振兴和社会需求。山西财经大学的杨景程和李馨乐是山西大学生创业者中的明星,杨景程2017年初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李馨乐的“楼梯间”已遍布全省7所高等院校。

当今,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征。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定位、专业契合、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企合作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主动把握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脉络,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创新趋势,围绕校内优势专业、优势资源和校外资源,逐步构建和优化符合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拓宽学生眼界和视野,培育实干创新精神,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平台和工作空间。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