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旭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 材料的更新迭代与加工利用贯穿始终,材质属性的探索、利用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的演进提供了物质的基础。 在对于各种材料属性的认识与积累的过程中, 又不断更迭出新的加工工艺,其经验性、属性不断被强调,所积累的工艺经验认知又不断进一步衍生出新的形式规律, 从而也被赋予了文明象征的符号作用[1]。 以铜质工艺点缀的家居家装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 这种现象除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同时也映射了现代设计艺术地域性工艺的传统基因, 以皖江铜文化研究为切入口,拓展创新思考维度,为家居的艺术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长江流域的皖江文化是安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皖江地区以众多的青铜器文物出土、 冶铸历史悠久、采冶业规模庞大代表了我国古代采冶造物艺术的最高成就,其铜质工艺也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我国的金属冶炼业的兴起可远溯到春秋晚期,其中的铁制品以其特殊的材料属性被广泛应用于实用器物, 而与之类似的铜材质则更多地应用于人类精神之需的装饰品类。 着眼于充实现代人多元化精神诉求的目的, 以承继与发展的视野拓展文化生态视野下铜元素的应用范畴, 打造以造物活动材料为媒介的基本线索的现代设计创新, 为产品的创意设计提供灵感和文化内涵, 赋予现代设计新的生机和活力, 推进文化转型与设计创新为内驱力的区域设计品牌建设。 皖江铜文化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有助于激发设计实践参与者因材施艺的灵感和精益求精的潜能,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倡导创新发展的职业价值观,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实现我国由制造强国转向创造强国的目标。
在历史向度的源流之遍及区域文化历史演进的考察中, 皖江铜文化是区域内众多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造, 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铜矿采冶,“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便是生动的描绘了皖江地区冶炼的历史记忆。 在这炉火天地间, 大量考古工作者的挖掘与开发数十处国家重点青铜采冶遗址——金牛洞古采冶遗址、 罗家村冶铜遗址等,此外还陆续在区域内墓葬、窖藏出土了百余件铸造精美,品类繁多青铜器文物[2],充分展示了皖江地区铜文化的繁盛, 其不仅浓缩了中国青铜冶炼的历史, 同时也以文化基因的存续方式成为区域内的历史印记,皖江地区的城市形象建设、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成为其现代应用性转化的基本方式,符号学、构成学、环境艺术设计学等多维视度的理论建构, 为城市空间文化艺术品质的塑造提供了新的方法层面的思考角度。 此外, 以铜雕为代表的艺术实践,作为皖江铜文化的最直接承袭方式,其形式语言的研究是古代铜文化资源优势的现代转化, 归纳出艺术创作中形式创新与内涵创造的实现路径, 实则是更为深入地完成了皖江地区铜文化的传承和演绎。 以铜质为主材的家居设计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底蕴,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作为造物艺术的材料,铜材的化学与物理性能决定其广泛的应用前景,铜文化正是以构成产品的基本要素——材质为指向,以精巧的铸造工艺承载了人类的艺术创造,并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材料,以其自身的优越性涉及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类物质产出。但就现有研究资料而言,皖江铜文化应用层面的研究,多指向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雕塑艺术创作及文化产业转型等方面,缺乏与人类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家居设计层面的应用研究。 深化皖江铜文化理论层面的探索维度,在多元文化传统的历史演进中,地域文化在现代性强势文化的侵袭下被置于失语状态,阻隔了地域性文化生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三千年历史积淀的皖江铜文化饱含着地域文化的历史印记,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文化形态,与其交织的造物意识被历史性地赋予了文化代表者的角色[3]。
现代住宅环境设计应立足于对传统铜文化的理解,将现代居家设计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满足现代人对铜元素的审美需求。 家居设计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改造传统的居住环境。 将铜元素与社会进步、信息化发展、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相结合。 铜元素的审美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必须突破传统的创作模式,更新设计理念,并与其他现代技术或材料相结合, 设计出既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居家设计。 从铜的固有属性来看,铜的颜色和质地是多变且丰富的。 而铜与其他现代材料的结合,可以突出居住区铜元素的造型,使铜元素成为视觉中心,增强环境设计的艺术魅力。 将传统与现代的潮流融入到居家环境中。 在现代住宅环境设计中,居家设计多样却很少应用铜元素的艺术形式, 一成不变的设计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 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一些铜质景观墙、铜质座椅、铜质标志和铜质元素饰品,体现出铜元素在家居设计中的特殊价值。 多样化的铜元素设计可以提高室内装饰的品味,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匮乏,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材料的使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家居设计中, 铜质元素作为优质设计材料符合绿色生态家居的要求, 同时也为铜元素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皖江地区拥有深厚的铜文化, 悠久的冶炼历史为铜质工艺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家居设计的过程中,多样化的材质不断丰富家居设计的元素,其中以铜质材料的使用最具文化特色, 处于长江铜铁成矿带上的皖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临近区域气候条件适宜林木生长, 为铜矿产业提供了大储量的煤炭、木柴等燃料资源,自然环境和铜矿资源的坚实基础使皖江地区成为我国最早的铜矿大规模采冶地区之一[4]。 皖江地区先民较早地掌握了完整的找矿、开采、冶炼及铸造等技术。 这一系统化知识体系在其后的3000 年发展历史进程中,不仅未被中断,并且始终处于活态化的演进与升级,在铜质工艺品的应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5]。
现代家居设计中大多采用简单的造型, 以玻璃和钢质为主的设计难免流露出单调、 重复和冷淡的感觉,整个房间缺乏活力,如果能够加入以铜质为主的吉祥造型,则可以让人们充分发挥联想,产生美好的生活愿望,保持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皖江地区铜陵县的考古发现中商代饕餮纹爵、饕餮纹斝、边体兽足甗、 兽面纹大鼎等, 带有明显的中原工艺特征, 造物所呈现的庄严浑厚的形制特征与精致典雅的装饰风格也接近于中原地区。 在多元影响下,皖江地区的铜质工艺有继承亦有发展, 如纹饰上的调整也显见新意,云雷纹为主体纹饰,分解、简化窃曲纹,绳纹、弦纹的普遍使用,最终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模式的图案。 铜质的吉祥图案不仅具有形式美,而且蕴涵深刻,丰富了家居图案设计的内涵,更大限度的显示出了皖江地区铜质造物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以更为自由的形式变异凸显青铜器物的艺术美特征,杂糅旁系的形式因素催生当地器物的形式创新,并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6-7]。住宅吉祥图案作为现代家居装饰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审美趣味和创造性。 铜质工艺品具有非常强大的美学表现力,独立设计的吉祥图案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铜质的造型成为人们情感和精神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归属感。 铜质家居塑造的吉祥图案是居住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装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皖江铜质家居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具有积极、美丽的人文精神,是极具审美价值的家居装饰。
皖江地区分属于吴、越、楚等不同的文化圈,与淮夷文化隔江为邻,地理上上接荆楚,下启吴越,南北文化在此交汇。 其文化的包容性反映于青铜造物上,表现为既有中原青铜文化因素,又有吴越青铜器所独有的南方风格, 由此形成了皖江地区鲜明的地域工艺风格。 现代住宅家居设计应立足于对传统铜文化的理解,将现代设计手法与传统元素相结合,满足现代人对铜元素的审美需求。 现代人对于铜元素的审美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 可以尝试突破传统的创作模式,更新设计理念,并与现代技术或材料相结合,让家居设计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从铜的固有属性来看, 铜质工艺品的颜色和质地是多变和丰富的, 而铜与其他现代材料的结合可以更好的突出家居设计中的铜文化, 使铜质工艺成为设计的视觉中心,增强家居设计的艺术魅力。 由于以铜质为主的设计还没有完全普及, 应用铜元素的艺术形式也就相对较少, 将传统与现代潮流融入到家居设计过程的参考也会不足, 一味的使用原有设计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 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一些以铜质为点缀的背景墙、铜质座椅、铜质标志和铜质元素文化形象, 多样化的铜元素可以改善家居住的环境, 促进了用户对铜文化的理解, 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铜元素作为绿色材料符合生态发展的要求,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匮乏, 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材料的使用,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素描设计中,为铜元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诚如丹麦设计师克林特所说:“只有运用适当的技巧去处理适当的材料,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的实际需要,并获得率直和美的效果。 ”
传统的制作工艺主要是人们对于材料属性的认知积累,并以此转接相应的工艺程序,从而完善了物品实用与审美的效果,而铜质具有极强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可以任意改变物理形态,如铜丝、铜箔、铜雕等。 正是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能,古代工匠极高程度的开发利用铜质材料, 不断推进了铜质工艺造物的发展与繁荣, 推动了铜质工艺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范围。
进入新时代,我国建筑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猛发展,建造总量远超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 与之相依附的室内家居设计也呈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 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强势输入,以理性为基础,追求功能至上的设计风格充斥于当代人的居住环境之中。 但过度偏重功能理性,缺乏形式变化的风格样式难免过于单调乏味,不能满足现代人多元化审美的个性表达。“居者有其屋”的时代需求基本已经达成的前提下, 以文化内涵为导向的求新、求变的现代家居设计风向成为现今社会人们审美需求的主流。 因此,目前现代家居设计的个性丧失与形式趋同已成为设计创新及产业良性发展难以逾越的屏障,这也正是当代设计实践参与者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本土设计意识觉醒的过程中,以深厚的文化积淀推进设计艺术的良性发展,在新的观念融合下开拓现代的中国设计,摒弃西方设计理论遮蔽下的本土设计的话语权缺失,是设计理论研究者与设计实践践行者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8]。
皖江铜文化是传承有序, 以造物材质为线索的文化演绎,其所承载的设计与美学文化内涵,正是有效承继传统、开拓现代家居设计新局面的最佳路径。传统手工艺为手段的建筑与室内设计造物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这也正是将我国建筑艺术区别于其它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 而传统建筑设计及家居空间的设计中,铜质金属材料的介入,多以其物理属性偏重于实用性能,作为木质材料的辅材与连接件,缺乏多层级的设计潜能开发,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生产力水平所限, 铜质金属材质的挖掘与开采的产量有限, 更囿于传统等级社会的造物体系有着严苛的限制,局限于贵族铜质阶级的实践应用,难以平衡实用与审美的多元诉求,有碍于铜质产品的高质量输出。然而现代技术变革背景下, 新的科技进步赋予了铜产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高效的开采与冶铸程序可以实现材料的最大限制利用, 消解了铜质材料的物源问题。 而进入现代文明的民主社会,摒除了过去的阶层意识,赋予了铜质材料更广阔的应用市场。 科技的不断创新则赋予了铜质材料及其工艺更大的包容性,且不断开发出新的材质潜能,将其置于不断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9]。
而就铜质材料本身, 其作为现代家居设计材质的应用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显著优越性:首先,作为金属材料的一种, 其自身性能更适应于现代化工业化批量生产, 能够更大范围的满足人类的生活之需和现代消费社会的市场化产业结构。 其次,铜质材料具有极强的可锻性,便于改变其物理形态,既能精巧纤细,亦能模具化的大体量塑形,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设计潜能,丰富空间设计的造型效果[10]。 第三,在全球自然资源消耗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与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设计实践者不能回避的问题,铜质材料可以保障高比例的回收与利用,加大材料在生产环节的循环利用, 从而保障了自然能耗的节约,践行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铜材料本身含有大量的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在铁参与形成血红蛋白过程中,铜起着关键性作用,并且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特质, 有益于营造健康美观的现代家居环境,提升现代人的生活品质。 第五,铜质材料表面效果多样,除具自身的光泽色彩外,还能通过反射、折射等光照原理,产生多重的光影效果,营造更为丰富的空间视觉效果,形成人与空间的多元化互动[11]。
在生活理念转型、生活方式进化演绎背景下,家居设计的用户需求及审美特性、 审美观念和社会意识, 探究以设计服务为指向的现代家居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多维因素, 指出基于皖江铜文化的现代家居产品开发创新应用方向。
人类的需求是设计艺术造物出发的基本点,“人—物”、“人—空间”、“物—环境” 的统一协调,是实现皖江铜文化在现代居住空间中重构的必要条件。 造物语境之变,人类的生存需求也随之而变,体验经济的兴起, 产品消费已由功能上的需求转向心理上的认同,旧时工艺传统实现活态化发展,则必须对接现代生活需求, 为产品的创意设计提供灵感和文化内涵,赋予现代设计新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产品的识别性。 当今室内设计的大趋势依赖于现代人日趋提高的品质要求, 以铜材为基本材质的介入有益于改变室内空间的光环境、丰富色彩构成,以更为丰富的造型形态与材质属性赋予室内空间更为多样的变化。 然而美学价值的发掘,不能脱离其材质自身的功能指向,物以用为本,以意造境,方能强调现代居住空间的艺术品质与精神属性。
皖江铜文化在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尽可能的显示出物尽其用,这里可理解为两层含义,即满足实用之需,以功能指向为基础的铜质材料造物;第二层含义包括满足设计之需, 以最合理的工艺程序开发铜质材料的最大潜能。 设计实践者对于材质的把握体现于工艺的选择,现代“造物”与“创新”的联动中,科技的进步也催生着造物的多元选择, 新的成型加工方法和工艺制作技术不断输出新的设计风格,由此,技术美学的具象化应用于家居空间环境,所展现的层次结构与视觉效果, 应当本着抚平大工业生产与古典审美之间的冲突为本, 保持美学家杜海纳所说的:“技术对象成为美的对象……当它受到审美作用时也不失去它的其他性质——愉悦性、功能性、可理解性”。
皖江铜文化的创新为家居设计之源, 只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导向才可能保持设计的活力。 现代新技术及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 为铜质性能的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而家居设计的创新应当保持亦步亦趋,利用科技联动形式变异、质感变革、色彩丰富、空间营造, 以差异化特征完成现代语义中传统工艺的转译,强化“智造”基础上的现代居住空间变革,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传统的皖江铜质工艺凝结于人的创造性实践,承载和传播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文理想、 生活美学等文化附加值,但对传统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保护”,应当促进其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融合。 结合历史语境探究传统皖江铜质工艺的技术要点, 搭建艺术创新与设计产出之间的桥梁, 协调手工艺传统与现代设计生产中的矛盾, 以皖江铜质工艺补益工业文明语境中家居设计存在的地域文化缺失, 促进地域文化在家居设计应用中的有效承继和良性发展。 实现铜文化专门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多维创新探索,增补地域文化现代演绎的实践路径[12]。
步入消费社会的现代人, 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满足, 然而在享受现代技术所带来的经济红利之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遭受侵袭,其负面效应日趋显著,面对环境破坏的恶果,皖江铜质工艺造物的开发与应用应当在整个材料的 “生命周期”内遵循环保性原则,以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导向,开拓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可循环使用等方面的家居产品开发,以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铜质家居产品输出,强化“生产—使用—更换”环境的周期律,协调“人—物—环境”之间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铜文化历史建构的基础上, 由铜质工艺为研究对象,深化设计者对于传统工艺材料的认知,以材料与工艺的实验性探索与创新性运用, 挖掘传统技术转化为当代全球化语言的潜能, 总结铜文化现代家居设计应用的基本逻辑, 建构基于皖江铜文化现代家居设计应有的理论模型, 以系统的评价体系推进地域性传统文化由认知向实践开发维度发展的基本逻辑,丰富本土家居设计的理论方法,抽离传统西方设计理论对于现代家居设计的负面影响, 完成地域文化的延展及现代应用转化[13],为当代家居设计的多元化创新提供新的实践路径与解读思路, 从而多向度的补益设计实践创新与地方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