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玉
(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广东 深圳518001)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是在围生期由于缺氧、脑部供血不足、脑血流暂停或减少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严重会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甚至脑瘫或者死亡不良后果[1]。除了在临床中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外,还通过优化护理服务,帮助新生儿恢复,提高治疗效果[2]。
患儿,女,40 min,因“窒息复苏后40 min”于2020年2月2日入院。患儿系孕3产3,孕40+1周,顺产,体重:3 750 g,APgar评分1 min评0分,5 min评2分(肤色各评1分,心率评1分),10 min评5分(肤色、心率各评2分,反应评1分),15 min评7分(肤色、心率各评2分,呼吸、肌张力、反应各评1分),20 min评8分(肤色、反应、心率各评2分,呼吸、肌张力各评1分),25 min评9分(呼吸扣1分),即携氧继续气管内正压给氧下转医院新生儿科。母孕史:其母孕期定期产检,否认有传染病及遗传病史。父亲血型不详,其母血型AB型,Rh血型阳性。
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140次/min,气管插管下有自主呼吸65次/min,血压83/40 mmHg,反应差,弹足刺激无哭声,有皱眉,呼吸急促,气管内正压给氧下全身肤色红润,口唇及甲床稍苍白,患儿入院时在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下转入新生儿科后置于辐射台上,观察患儿自主呼吸较强,监测经皮测血氧饱和度波动在90%左右,呼吸波动在70~80次/min,于09∶35查血气分析提示:pH 7.280,PCO229.6 mmHg,PO2112 mmHg,BE-13 mmol/L,HCO314.0 mmol/L,SO298%。入院后考虑自主呼吸较强,血气分析提示过度通气,代谢性酸中毒,患儿抢救时已予碳酸氢钠纠酸处理,现予拔除气管导管。刺激患儿后有反应,给予无创呼吸机CPAP辅助通气,初调参数为PEEP5 mm H2O,氧浓度为25%;经无创辅助通气后患儿经皮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之间,肤色欠红润,口唇及甲床稍苍白,呼吸仍急促,继续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防控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监测患儿出入量,动态监测血气分析,酌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必要时予机械通气。入院当天经胃内抽内咖啡渣样物质,遵医嘱予禁食,予静脉营养支持,2月2日查血常规:白细胞:22.91×109/L,血红蛋白:128.00 g/L,血小板:339×109/L,Rh血型,阳性(+),ABO血型,AB型,C-反应蛋白,<5 mg/L;查肝功10项+肾功能3项+心肌酶4项+电解质4项:钾:3.32 mmol/L,肌酸磷酸激酶:570.5 U/L,CK同工酶:139.0 U/L,余无明显异常;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15.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9.5 s,查胸片:双肺纹理增强,心膈未见异常。必要时CT进一步检查。患儿存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入院后出现异常神经系统表现,速给予亚低温治疗保护脑细胞,苯巴比妥钠20 mg/kg镇静抗自由基、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多巴胺改善微循环稳定血压等处理;患儿血红蛋白偏低,不除外新生儿贫血,动态随访血常规,必要时予输血治疗;患儿存在血钾偏低,考虑入院后仍未排尿,暂不予补钾,动态观察;治疗上继续予无创呼吸机CPAP辅助通气,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防控感染,果糖二磷酸钠营养心肌,维生素K1及酚磺乙胺预防出血,静脉补液维持血糖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2月3日停用呼吸机,改为低流量吸氧,一周停氧,于8日开奶,逐渐加奶,并定时监测血糖,两周后停止静脉高营养,经口喂养配方奶,未出现喂养不耐受。
患儿经过3周经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吃奶耐受好,一般情况可,病情稳定,于出院。
定时巡视病房,密切监测患儿神经系统症状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现患儿存在长时间睁眼、昏迷以及肢体颤抖,惊厥等异常现象,立即报告主治医生,采取对应处理措施,提高患儿的生命安全;观察患儿皮肤情况,保持静卧减少噪声,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患儿予辐射台保暖,采用“鸟巢”式襁褓,将促进新生儿睡眠,保持床温在36.5℃左右,调节病房湿度在50%,亚低温治疗期间维持患儿体温恒定是关键。同时保持患儿皮肤干燥,做好基础护理,擦浴1次/d,操作轻柔,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等,每班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用碘伏擦洗脐部,注意观察有无滲血、液或脓性分泌物,予温水清洗臀部,勤换纸尿裤,予外涂氧化锌,防止臀红、尿布疹发生。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预防交叉感染,接触患儿和操作前后严格洗手,做好空气、物品、物表等处的消毒,减少各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正确判断及掌握吸痰的时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人工气道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必要条件。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道湿化和正确吸痰,维持有效呼吸,根据医嘱为患儿雾化,再拍背,由于新生儿肺部面积较小,用手拍背效果不理想,可用婴儿面罩轻拍两侧背部,由下而上,由肺边缘向肺门方向轻轻反复拍击,拍背后应及时进行吸痰。吸痰时,密切观察患儿意识、心率、呼吸、血压,负压调节。吸引压力早产儿<20 kPa,足月儿<30 kPa,过小则吸痰效果差,致操作时间延长;过大则易损伤患儿的气管黏膜。强调两人的密切配合,一人专管吸引,一人管吸引前后的加压操作及病情观察,操作前洗手、戴口罩,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严格无菌操作,全部使用一次性用品,湿润吸痰管后,插入气道,遇阻力退出1~2 cm,再放开负压边旋转边退出。吸痰要出现指征再操作,以减少外界细菌侵入.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 s。
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严格三査七对,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药物的时间及频率,加强对输液部位皮肤的观察,每班交接输液泵是否正常运作,输液速度是否正确。仔细记录患儿24 h出入量,床旁血糖值。
前期常规放置胃管,不仅有利于排出胃内气体,避免腹胀影响膈肌运动,而且便于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后期开奶后注意喂奶姿势,防止呛奶,并定时监测血糖。患儿接受肠内营养时,可口腔微量滴注母乳,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蠕动。
病房内,可悬挂色彩鲜明的玩具,通过转动、平行移动等吸引患儿视觉注意;播放轻柔、悠扬的婴幼儿音乐,刺激患儿的听觉;检查患儿的听力功能,早期进行听力干预,以免后期发生听力障碍后遗症。每班抚触按摩护理,双手温暖,操作轻柔,按摩患儿全身,刺激神经,2次/d,每次15 min左右。
主要针对患儿家长,医生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括诱因、治疗办法及护理措施等,提高家长对该病的认知程度,且讲解患儿的病情,影响病情发展的因素,叮嘱注意事项,用成功案例给予家长鼓励与支持,消除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获取其支持与理解,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患儿出院时,做好家长宣教工作,指导合理喂养,最好采用人工喂养。并指导家长出院后注意加强抚触按摩、音乐治疗等,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门诊随诊。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HIE患儿采用早期监测,早期治疗,早期干预措施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3]。在临床上,降低患儿的病死率是基础目标,同时还要防止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这就要加强护理干预,共同为患儿健康成长提供支持[2]。因此,抓住疾病早期对患儿进行有效治疗及优质护理,有重大意义。如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会维持长时间的睡眠状态,一旦出现脑性尖叫、哭闹不安情况,应加强关注,若新生儿出现不停眨眼情况,应注意新生儿是否发生惊厥情况。除此之外,新生儿抵抗力较低,要预防其损伤及感染情况,从而避免加重病情[3]。若患儿出现阵发性青紫、暂停呼吸情况,且未改善青紫,应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治疗,稳定患儿生命体征[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加强临床护理是给予新生儿HIE早期诊断、有效治疗的有效形式,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可保证临床效果,减轻脑损伤后遗症。为提升新生儿HIE预后质量,作为一名NICU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熟练正规的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胜任工作。通过必要的护理手段,能够有效满足现阶段新生儿HIE的治疗需求,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强化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营造出良好的治疗体验。
综上所述,临床观察新生儿HIE,并给予优质护理,可提升治愈率,保证临床效果,减少后遗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值得进一步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