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王 军
美国生涯理论家舒伯提出:“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通过对个人的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确定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安排”。中学生涯规划指在全面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职业和现实环境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规划。
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需要正确的引领和对自我清晰的认知。学校都有成熟的课程体系,但很少能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中学生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学校应当制订较为长远的发展计划,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设生涯规划的专门课程。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对生涯规划的认知水平和指导水平,不断探索适合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方案,助力学生认识职业、了解社会,引导学生准确定位并深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一是通过专业量表,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做出准确的诊断,了解学生最基本的发展需求及阶段性身心发展的特点;二是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对学生的心理研究跟踪到位并适时指导;三是在获得一手数据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争取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初步探索出生涯规划的基础方案。
部分中学都已经开设了职业体验课程,如绘制生涯发展路线、模拟招聘会;如自我概念、职业资格和能力、职业计划、解决问题的技能、劳动训练等内容。大多数的学校都开设了校园社团活动,这也是很好地关注学生成长的途径。针对不同年段,学校开设不同的社团活动,一方面对学习、生活、心理会有更明确的研究,另一方面对提高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更有效的实践支持。积极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梳理并明晰与生涯规划课程方案有关的主题并进行整合。教师应合理设置课时量,规定课程方案的具体开发目标和教材资源,并积极探索课程标准及评价方式,通过已有的教师资源的整合,精心做好校本化的生涯规划课程的前期准备。
研究全面提升中学生生涯规划方案设计水平的方法。致力于择校试点,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初步探索出生涯规划基础方案。试点学校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状况、能力水平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方案的试验中;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此类培训,拓宽指导学生规划的视野。同时,教师自身也应树立职业发展的规划目标意识,为保障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好学校的总体设计;做好学生的自我分析,指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规范的量表和精准的数据分析,让学生测试出自己的未来的专业方向和可能从事的职业。
绝大多数中学生的课程方案设计是基础类的,但学生个体的差异是显著的,如兴趣爱好、特长理想等,这是体现差异和个性的基本要素。教师要兼顾个性差异,依据社会需求、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及已有的课程方案资源等,帮助学生去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生涯规划拓展类设计方案,挑选出资源共享于试点学校的部分学生。拓展类方案一定要有精确的标准和目标,明确年段目标与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统一规划好课时内容及评价要求;要与基础类设计方案的培养趋势一致,同时与其他课程密切关联;要有充分的前瞻性,鼓励学生在修订的生涯规划指导下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
推动优质的生涯规划方案进入校本课程体系,并形成优质教育战略。学校应更深入地推进生涯方案的设计,研究如何鼓励创建区域性生涯规划方案重点实践基地,把基础类和拓展类的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实践经验推广到区域内其他学校,力图通过多个学校之间的交流,初步形成更广泛地适用于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研究类设计方案。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配套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创新方案的设计,构建适合中学各年段的不同目标设定的课程方案。刚上中学的学生要完成角色的转变,适应中学的生活,课程宜倾向于心理调适、学法指导、目标规划等。中段以后,开始围绕时间管理、目标跟踪、合理选择、信心毅力等方面展开。毕业年段要提前指导学生填写志愿,真正意义上开设生涯规划课,指引学生有正确的升学和择业价值观。
掌握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涯理论、生涯规划等基本概念,积极督促学生进行有价值的自我反思,自我分析;在已有的课程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为实现目标而采取最佳的方法;明晰具体的任务和任务完成的标准及时间;方案设计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落实方案的基本保障和管理,备选方案的设计等。在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三种方案设计中分设必修和选修内容,开设基础知识和专题研究等课程。例如,在模拟职场招聘中,检测职业能力和性格,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职业进行细致讲解,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增设选修内容,课时安排要和学分设定一致。
试点学校内部要有合作观念,合作能力能够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试点学校之间更应该提倡合作共享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与同事合作的观念,教学的形式上也应采取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形成合作观念,从而在教与学的思想碰撞下,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价值。创新评价的方式。任何有关教学的课程方案都应该努力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生涯规划方案设计的校本课程应当从学生的自我评价到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再到教师对学生的诊断评价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同时也要兼顾课程方案自身的合理性、有效性等评价。
生涯规划方案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与时俱进。由于师资力量短缺、课程理论和规范案例的缺失、国内外在此领域可资借鉴的文献很少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存在,开发设计生涯规划的路就显得漫长而艰辛。中学生生涯规划设计的课程方案进入校本课程是大势所趋,我们要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能明确自己的人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