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2021-01-08 07:09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许慎中学李大更
天津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微课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许慎中学 李大更

在“互联网+”日渐盛行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手段日益完善,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需追随时代发展趋势,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活动内容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转变,秉承“育人为本,智能创新”的理念,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与人格品质的主要课程,其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其本质是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社会公民。然而,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调,导致课堂整体呈现出延伸不足、缺少升华、实效偏低、缺少落实等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能丰富资源,精雕教学内容,又能利用智能手段生成高效互动学习模式,从而有效解决教学成效整体不高的问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

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行业也意识到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旨在使教育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构建更符合现代学生认知需求和学习兴趣的课堂模式。可见,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以智能终端设备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成为广大教师所青睐的教学手段,其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时间与地点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又能提供个性化、泛在化的学习平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性也决定了其需要与互联网相连接,即能够让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捕捉到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进而形成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良好思想认知。

(二)智慧教育的必然选择

在国家推行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我国大力倡导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教育,使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成为推广智慧教育的有力支撑。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放、共享、交互、泛在、协作的优势,构建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使教育形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局限、教学实效较低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科特性决定了其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继而造成了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的问题。智慧教育模式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创新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开拓思维,并消解了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资源获取等方面的局限,有助于实现“转识成智”的智慧课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价值

(一)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通常采用“板书+讲解”的方式,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进行一一详解,随后通过随堂训练检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突出重难点知识,但由于形式单调、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至于学生在学习兴趣不足的情况下学习效率较低,记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信息技术环境下多种多样的电子终端设备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气息,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多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结合丰富网络资源引入更多的课外素材,由此来填充教学留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以信息化手段构建的教学模式更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切实地把课堂从“讲台上的学习”转换为“课桌上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二)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优化育人方式

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着他们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为此,教师需首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而后结合学生需求与学科特色构建信息化课堂,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他们操作使用和资源开发的能力普遍较薄弱,需要及时进行专业培训,以确保信息化教学技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德育课程,可作用于纠正学生在虚拟网络环境下所形成的错误思想理念,使学生能在网络环境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从真实案例中认识其中映射的现实生活问题,使德育更具有升华意义。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

(一)结合网络资源引入时政热点,提高教学时效性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指向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法规相关问题,其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他们所学知识能服务于自身的社会发展。这便需要教学内容具备时效性,即围绕社会发展中的时事新闻,提升教学内容的现实价值。为此,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教师需结合网络资源引入时政热点,以符合学生认知的真实案例来加速他们对新知的理解与内化。例如,在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便可以疫情背景下抗“疫”中的逆行者故事为例,让学生感受抗疫视野下的中国速度。白衣战士唱响了保护生命的赞歌,无论是在平凡岗位中坚守的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在各地交通枢纽防控的警务人员,或是忙碌在“雷神山”“火神山”的建筑工人,都是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运用网络资源呈现中华民族团结抗“疫”的生动写照,可以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善用微课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泛在化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力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成为时代趋势,微课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其具备学习自主、内容适量、主题突出、耗时简短的特性,特别是其“微”的特性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泛在学习。微课短小精悍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灵活运用于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师既能在课堂中运用微课进行精讲精练,又能在课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学的泛在化。例如,在学习“预防犯罪”时,微课导入以苹果腐烂过程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现象中“因为变化小而没有注意,最后导致整个苹果坏掉”带来的启示。随后微课展示真实犯罪案例,让学生思考视频主人公是如何逐步走上犯罪道路的,并结合真实案例展开探究活动“辨析刑法与犯罪,认识犯罪的特征,了解刑罚含义和种类”。此外,教师还可将微课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学生在课后复习中根据自身学习进度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三)构建翻转课堂形成探究学习,增强学生自主性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课堂流程颠倒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定教”的特性,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构建原则,这种体现出自主性与开发性的课堂模式,为学生“提出质疑、协作探索、解决质疑、拓展创造”提供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可在翻转课堂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并通过“学教互动,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存疑问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更加完善。例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导学案和教学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结合视频讲解认识教材中的知识概念,并在导学案中补充一个真实案例,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与思考。接下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与义务”“法律的产生及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些问题。最后,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与导学案反馈,针对性地为他们补充法律意识的相关知识点。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变革,在社会追求教育创新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进入了教育领域,这种新兴技术突破了传统“板书+说教”的桎梏,将教育事业带入创新发展阶段。教学活动的本质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构建智慧课堂促使学生在文化、认知、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获得良性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观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凸显时效性、泛在化、自主性的特征,有利于丰富学生视野、提升自学能力,使学生在“互联网+”积极作用的辅助下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微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