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 林吉忠
2020 年终岁尾,长清区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传来喜讯,荣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社员们连日来一直沉浸在欢欣鼓舞的气氛中,而作为理事长的张丕恒却颇有感慨,个中滋味只有他自知,时光荏苒,弹指八余载的发展历程有过彷徨有过否定……
2011 年,多年从事农机经历的张丕恒敏锐地察觉到,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已不适应现代农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成立农机合作社开展适度规模化服务势在必行。于是2012 年,在农机部门指导下,他苦口婆心联络了10 余个农机手、好友,东拼西凑起190 万元成立了喜耕田农机合作社。牌子是挂出去了,但运转举步维难是他始料未及的,较其他合作社起步整整晚了3 年,基础差、底子薄,加上管理经验不足、社员分散联结不够紧密、人心不齐,没有市场竞争力,苦苦支撑近3 年毫无起色。这期间部分社员以个人名义积极享受农机补贴政策,更新了机具,虽然壮大了个人实力,但确与合作社集体发展没有多大干系,按当时社员的说法就是“什么合作不合作,单打独斗也能挣钱”,况且社员们的年收入较其他散户相比并无二异,根本没有优势可言。面对如此窘境和种种非议,何去何从,是就此偃旗息鼓,还是再搏一把?张丕恒动摇了,抉择两难,但他那股扎根农村、倾情农业、服务农民的信念还是让他毅然决然地坚持了下来。已经输在了起跑线,追随阶段就不能再落后,如何凝聚人心、打造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破解发展瓶颈,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关,他坚定:握指成拳决不能成为一纸空谈。
时间来到2015 年,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持续深入,社员们投入购机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农机装备大幅提升,同时由于没有固定场所,农机具长期露天存放风吹日晒,加快了机具老化,增加了维修保养成本,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张丕恒及时捕捉到这一机遇,“让农机住进房子里”,成为他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第一招。他坦诚相见,多次协调村委领导,并说服家人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又争取济南市农机安居工程建设奖励扶持资金20 万元,在承包了村里的废弃坑塘上建成了1100m2的农机库棚,当年投入使用。这下合作社的人气聚集了,广大社员的机械居有定所,解除了后顾之忧。张丕恒的形象一下树起来了,大家的积极性也有了,发展后劲更足了。这一年,全体社员共同集资,一次性购置了大马力拖拉机,进行了土地深松作业,并获得补助资金43 万元,比起2013 年真是冰火两重天。同样是这一年,该社被省农机局评为“农机科技示范户”;张丕恒被山东县城经济研究会、山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评为“十大最具影响力合作社领军人物”。2016 年,该社接续落实土地深松作业,占到全区3 成多的份额;该社率先购置了遥控无人植保飞机,参与了长清区主要作物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这一“高大上”的先进适用型植保机械走入寻常百姓家,立即引来了各方关注,大大提升了合作社知名度,更为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基础设施、机械设备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完善,张丕恒的心思转而投向提升合作社发展动力上来,这是他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又一招。首先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合作社章程,依章加强内部管理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次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机务管理、机具维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等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再次健全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分别履行好议事决策、日常执行、内部监督等职责。明确开展农机服务采取统一业务联系、统一作业调度、统一服务质量、统一维修保养、统一存放管理、统一收费结算的运行模式,推进农业生产耕、种、播、收、管全程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办公室、培训室、配件室、维修车间一应俱全,吸纳引领年轻人加入合作社,老中青人员结构日渐合理。2017 年,该社成立了恒华农机维修中心,协调生产企业建立了特约三包维修服务站,开启了农机销售、维修、农田作业一体化服务模式。这些措施的落实,既维护了合作社集体利益,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员个体的积极性。内外力的有效衔接,使合作社发展迸发了勃勃生机,也铺就了向更高层次扎实迈进的新路。同年,该社尝试开展的土地托管服务,又为合作社发展注入了一股新动力。
由于市场冲击及自身局限等原因,一部分“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惨淡经营直至销声匿迹,而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则异军突起,正一步步实现从无名小卒的华丽转身,走向业界标杆的高度。2018年,该社密切融入长清区黄河滩区迁建这一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土地托管“店小二”式服务这个重点,着力解决滩区群众搬迁后,远离耕地,耕作半径增大,“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通过推行18 种套餐式作业服务,除一般的耕种、植保、收获等服务外,还增加了拌种、配方施肥、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免费向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培训、信息服务,并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或回购农产品、提高田间管理水平。拉动部分年老体弱及留守妇女适度参与农田管理,替代青壮年安心外出务工,“离乡不离地,不种也收益”,确保滩区农民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该社通过开展土地托管,变农户分散零星的土地为统一种植规划、统一作业服务,改变了过去农民群众分散种植品种不统一、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大等状况,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该社通过开展规模经营,满足农时和作业量的需要,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农业生产资料供销环节,降低了机械、农资、劳动力用工等生产成本,拉长了作业产业链,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作社增利“三方共赢”。经过对比测算,实行土地托管后农民每年每亩可增收节支近300 元,算上人工费可减少支出达1000 余元。几年来,该社与兆大壮、忠圣利民等家庭农场及40 多个村签订作业合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正如2019 年张丕恒在合作社年会上提出的“创新、合作、共赢”主题一样。如今的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他们牢牢把握“姓农属农为农”的特点,围绕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不断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充分发挥了服务农民、帮助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作用。目前合作社成员已达107 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00 余台,配套农机具240 余台套,拥有无人植保飞机、高地隙自走式喷药机12 套,烘干塔2 台,已具备年农机作业1×104hm2的能力,合作社规模进一步扩大,作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并再次扩大了农机库棚建设,加快推动农机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进程。该社积极参与全区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机械化植保作业;参与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智慧农机创建;通过流转土地,建设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并逐步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新上石磨面粉加工生产线,并注册了商标“乡里小哥”,实现产业链延伸,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社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疫情期间,合作社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发挥农业植保机械优势,参与农村疫情防控,无偿为居民区、村庄进行消毒消杀;每年为老孤困等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提供优惠或免费的农机作业服务。
2017 年该社被评为“全省农业经营服务组织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示范单位”,2017、2018 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明星农机跨区作业队”,2019 年张丕恒被评为“长清区第二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现在的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长清区农业生产服务业的“排头兵”,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先锋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训练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的“生力军”。成绩已是过往,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站在新起点,谋划新高度,作为“领跑者”的张丕恒心中还有更大一盘棋,如何带领他的社员们把农机联合社做大、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把机械植保作业引向深入,直达雷州半岛……相信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