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军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28)
薄壁空心高墩施工在桥梁施工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桥梁寿命。我国桥梁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钢管脚手架施工,采用拼装钢模板法不仅节省成本,还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某薄壁空心高墩桥梁施工项目,所处山体呈斜陡坡,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山脊方向从北向南,绿植茂盛,高墩桥梁横跨峡谷,全长约880 m,主桥310 m,桥梁跨径为80 m+150 m+80 m,桥面宽度21.5 m。桥墩采用薄壁空心墩结构,截面尺寸8.0 m×3.5 m,壁厚70 cm。从工程的地质条件、安全、质量以及经济的角度考虑,决定采用空心薄壁高墩这一施工方式。
本桥在施工时主要通过分段和分节进行,墩旁塔吊辅助作业。空心段浇筑时,每4 m浇筑1次。本工程计划采用4台QTZ5610塔吊和4台施工电梯,每台塔吊可同时用于两个墩位施工。混凝土主要通过拌合站供料,用搅拌车运输,采用泵送或者吊车入仓,然后通过人工压实。空心墩外膜主要使用滑模,内膜主要通过支架来搭建。此外,需设置通道,方便机器设备进入。实体段以及托盘等位置处需采用一次性浇筑。
薄壁空心高墩施工中的测量控制,主要是对中心位置、高程、空心高墩中线垂直度、空心墩坡度等参数进行检测。薄壁墩墩身线形质量检测有助于提高整体工程质量。施工墩身高度设置为4~5 m,为确保其精确度,可采用极坐标对外模定位和内模定位进行检测,同时控制墩身轴线。采用全站仪、水平仪对模板四角坐标和高程进行复核,如出现误差应及时调整。模板安装前,需先将轮廓线中标注清除干净,标注中心点以及圆心位置,先按轮廓线进行试拼,保证各参数符合要求。
钢管脚手架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搭设。
(1)将双管立柱放在脚手架下方位置,单管立柱放置于上方,并确保单管立柱高度不超过35 m。
(2)将双管立柱的距离减少一半,排距为1~2 m之间,立柱间距为0.9 m。此外,桥墩设计时,需根据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搭设方式,做到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保证脚手架质量。
根据施工情况,滑模采用整体钢结构,其动力装置为YKT36型液压控制台。钢模板规格较大,由多个高1.5 m、厚6 mm的节段构成,以此为基础,通过焊接设置∠100 mm×100 mm角钢和扁铁,从而形成具有稳定性的模板框架。在安装时,需先清理模板,防止模板上存有污痕和锈蚀,并铺设模板漆,覆盖一层薄膜。在钢模板运到施工现场后先进行试拼,若有错台,先进行打磨;如存在拼缝问题则可使用胶带处理。板面平整度误差不得超过2 mm,而拼缝处的错台则需控制在1 mm以内。拼装完成后,再次审核模板尺寸。采用内层及外加拉杆的方式进行加固。拉杆选择使用20钢筋,且设置PVC塑料管,以减少薄壁厚度的误差。误差需控制在5 mm以内。安装完成后检查轴线和高程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模板后期不会出现变形和移位。在拆模时保留一节模板,且采取由下至上的方式进行拆除。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如表1所示。
表1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钢筋安装时,先用塔吊将其放置于墩身顶端,再人工进行搬运和安装。按照先竖向主筋,后环向水平筋及加劲箍、倒角筋、拉结筋的顺序进行。主筋接长需要在劲性骨架中放样,同时还需安置定位角钢。在接长完成后,标明绑扎位置。在绑扎固定时需遵循由下至上的原则,且绑扎高度不得低于4.5 m。绑扎完成后,在主筋及水平箍筋的交叉位置建立并固定拉结筋。另外,需添加一些混凝土垫块,以确保钢筋薄层厚度达到要求,且垫块绑扎牢固。加工钢筋的允许误差见表2。
表2 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
混凝土浇筑主要分3个部分:①墩底实体段,②墩身空心薄壁,③墩顶实体段。首先,确定桥墩墩身中心线,沿其内外轮廓线加一层3~5 cm厚的砂浆。墩身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设置脚手架,并且对第2段进行接长。墩身采用C50混凝土,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拌制。搅拌至其强度符合标准后,进行二级模板拆模,只留一节为以后模板进行支撑。在拆模时需按照一定顺序,拆除完成后及时清理上面杂物,为下次使用做好准备。混凝土在分层浇筑时,其厚度不得大于30 cm。通过振动器使其密实,防止出现过振或漏振的现象,同时保证新旧混凝土融合。拆除串筒时,可通过边浇筑混凝土边拆除的方式进行,串筒和混凝土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 m。浇筑完成后做好养护工作,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等问题。拆模之后需进行包裹养护,且养护时间不能过短,在冬季进行养护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空心段浇筑完成后,浇筑渐变段。在模板上放线,绑扎墩身钢筋,安装墩顶定型纲外模,浇筑封顶混凝土。立模下部的模板采用螺栓连接,确保其稳定、牢固。倒角渐变段施工完毕后,检测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满足要求后,对空心墩内部进行全面清除,保证排水管、通气管的通畅,然后将内支架、模板拆除。最终进行封顶,封端模板向外侧倾斜10 cm,并设置混凝土浇筑漏斗,选用高强度大坍落度砂浆对预留孔洞进行封堵,砂浆终凝后,拆除模板,修整打磨平顺。
(1)在滑模组装前,检测所有千斤顶行程数据,确保其符合要求。同时,设置控制器对其进行调整。
(2)用水平管测量水平参数。调平之后,需加入6个千斤顶,以确保水平管贯通。
墩身中心线在滑升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移或扭转等不良情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下:
(1)千斤顶行程数据不符合要求,导致在顶升过程中发生偏斜。
(2)由于施工平台荷载不均,导致千斤顶载荷也不均匀,负荷较大的千斤顶在爬升完成后下滑量较大,使得该位置出现倾斜,从而导致模板也出现倾斜。
(3)混凝土灌注时应遵循一定顺序。理论上,先入模混凝土凝固时间相对较长,且存在较大的黏结力,在滑升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也较大,而后入模混凝土则正好相反,因此,容易产生因受力不均而倾斜的情况。
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按施工要求放置;每完成一层混凝土灌注工作,按相反顺序来对后续的灌注施工。所以,每完成一次模板提升工作,都要检测质量,确保符合要求,偏移大于5 mm,则需进行调整。如果中心位置出现偏扭,则需根据扭转的情况来设置千斤顶,从而确保模板不会反向扭转。
在桥梁高墩施工中采用滑模施工方式,能有效减少成本,且工序简单,不用对模板进行安装和拆除,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同时,连续施工避免了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的裂缝问题。由此可见,这一工艺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还可解决因墩身过高而造成施工困难的问题,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符合桥梁施工需求,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