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霞,孙小丽,李 明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糖耐量异常是指患者的血糖水平由正常状态发展至血糖调节受损状况,包含糖耐量减低及空腹血糖受损两种情形,以上两种情况可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1-2]。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人数众多,而且每年均有2~14%的糖耐量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病人[3]。因此,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从而提高患者对糖耐量异常的认识,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本次研究将着重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血脂、体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我院门诊内科就诊的糖耐量异常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9.28±4.28)岁,患病时间(7.21±2.32)年;观察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38±5.28)岁,患病时间(7.53±2.28)年。入选患者均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1999年WHO的IGT诊断标准,且不存在严重的精神类病症、肝肾等脏器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形。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即诊断初期予以患者适当的健康指导。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建立糖尿病管理档案
鼓励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主动到社区或医院监测血糖,定期对其进行随访。
1.2.2 具体干预措施
首先应对患者的机体状况及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性的综合评估,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措施,发放健康教育的宣传手册,以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关系,必要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予以患者饮食指导,在确保低糖饮食的同时应保证每日的营养摄入量能够达标,并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诱发因素、用药依从性、定时训练、科学饮食、不良症状等基本的健康知识;指导患者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同时应帮助患者养成自我监测的良好习惯,以便能够随时对病情进行自我评价;向患者介绍降糖类药物的用药目的及用药方式,指导患者开展长期性的体育锻炼,如慢走、跳舞等,并提醒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向患者介绍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如周围神经炎、糖尿病足、低血糖等,同时告知患者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血脂指标水平及体重指数。血糖指标: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统计分析软件选用SPSS 2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s;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率。P<0.05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参照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别为(5.98±0.66)mmol/L、(9.23±1.33)mmol/L,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别为(5.96±0.72)mmol/L、(9.28±1.33)mmol/L;干预后,参照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别为(5.01±0.37)mmol/L、(7.31±1.18)mmol/L,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别为(4.12±0.25)mmol/L、(5.23±1.27)mmol/L。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等血糖指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参照组(n=40) 4.82±1.27 4.52±1.09 1.73±0.99 1.58±0.83观察组(n=40) 4.86±1.25 4.11±0.92 1.77±1.02 1.12±0.64 t 0.922 8.223 0.234 7.039 P 0.092 0.001 0.074 0.001
干预前,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依次为(24.38±1.78)kg/m2、(24.53±1.59)kg/m2。干预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依次为(22.98±1.66)kg/m2、(19.39±1.30)kg/m2。干预后,两组的体重指数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上通常将血糖水平调节作为糖尿病诊治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说血糖的管控途径包含以下几方面:改善饮食结构,削减糖分的摄入水平;合理规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锻炼方式需适宜;药物控制;血糖自我监测等,上述途径均需患者保持较高的配合度。若患者在糖尿病相关知识方面缺乏足够的认知度,自我血糖管控效果将明显减弱,也将在不同程度上扩大患者的身心痛苦感,诱发消极情绪,致使其对医嘱的执行力再度降低。因此,予以糖耐量异常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在早期护理干预中,通过患者自身参与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身心健康的康复进程,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对自身情况及疾病发展情况的认知程度,有利于增强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信心及配合度。相关研究表明,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患者的血糖、血脂、体重等代谢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及用药行为,进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血脂指标水平及体重指数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提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血脂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相关研究证实,早期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有利于减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与冠心病的转化速度。糖耐量异常转化至2型糖尿病的几率与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具有紧密相关性,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越高,转化至2型糖尿病的几率也越高。因此,通过早期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运动指导,帮助患者了解并掌握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实现血糖水平的有效调节。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在糖耐量异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有利于调节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降低体重指数,对减少患者家庭、社会经济负担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