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 S合作下乡村骨干教师在地化培养理念及行动策略

2021-01-07 18:57薄艳玲莫美雄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共同体新课程

薄艳玲 莫美雄

现阶段,大学(University)、地方政府(Government)和中小学(Schools)三方共同承担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使命,U-G-S三方合作成为破解教师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曹阳,高凤兰,2015)。那么,U-G-S合作如何支持乡村骨干教师在地化培养?下面,以肇庆学院(怀集县)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领燕”项目为例,探讨U-G-S合作下基于学校情境的乡村骨干教师在地化培养项目背景、项目设计理念及行动策略,并对未来实践和研究做出展望。

一、乡村骨干教师在地化培养面临的三重困境

在地化是培养乡村骨干教师的必由之路。然而,现实当中的学校课程教学实践和乡村教师培养培训以及對乡村儿童文化的关注等现实却与这一理念相背而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乡村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边缘化。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虽然已经经历8次,但农村教育改革的边缘化地位并未得到改变(汤颖,邬志辉,2019)。乡村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边缘化现状使得乡村骨干教师在地化培养缺乏必要的营养性土壤。

第二,乡村教师培训去情境化和离乡性。一方面乡村教师有着新课程改革理念更新、实践指导和教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强烈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现有乡村教师培训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在乡村教师培训中仍然存在培训目标功利化、培训内容去乡村化、培训形式被动化、培训管理非专业化、培训经费严重缺乏、培训效果“食而不化”等问题(张志越,2011)。

第三,乡村(留守)儿童文化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乡村(留守)儿童因其生活的自然、家庭和社会环境与城市完全不同,其身心发展也呈现出鲜明的特性,对乡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乡村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核心,但对乡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并未引起理论和实践领域的足够重视。

二、U-G-S合作下乡村骨干教师在地化培养理念

(一)“教学学术”突破乡村教师教、学、研难题

“教学学术”要求教师作为“学习者”对教与学系统地展开研究,教学学术的完善通过“反思-交流-反思”的路径得以完成,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需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与行为;教师作为学习者,需要借鉴经验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最终发展为教育科研。教学学术要求教师教学前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主题的研究学术文献,教学过程中使用质性量化等课堂教学评估技术开展旨在改进教学的评估活动,教学后开展系统的自我反思并与同行交流反思结果,以此螺旋式上升改善教与学。

优秀的教学实践是教育学理论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学和科研统一体的教学学术为突破乡村教师教、学、研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师教育者作为学习者的自主发展意识的基础上,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学术智力资源,又可以化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发展乡村中小学教师实践和乡村教师教育实践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本土创生。

(二)“拓展性学习”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拓展性学习理论强调活动系统的主体从个体走向集体,是集体跨越最新发展区的活动模式;强调学习活动目标、对象的生成性和实际参与活动在推动内在矛盾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价值意义;主张学习过程的每个周期有七大步骤,即质疑、分析模型、建模、检验模型、实施模型、反思评价、巩固模型,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拓展性学习注重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活动这一要素,与工作场所学习有着天然的契合,也成了学习共同体中个人和团队持续发展的动力。

“领燕”项目采用“双师互聘”,肇庆学院聘请“领燕”项目种子教师、教育局教研室和教科研中心教研员为兼职教师,同时怀集县教育局聘请肇庆学院各学科教学法教师为“领燕”项目种子教师导师,组建由乡村教师、实习生、县教研员、大学教师教育者组成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学习过程则围绕乡村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内生问题冲突困境,组织开展基于学术教学的一系列集体学习活动,给予教师们第二刺激,赋予其活动主体意义,不断突破最近发展区,实现乡村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及有关乡村教师教育知识的创生。

三、U-G-S合作下乡村骨干教师在地化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 U-G-S合作下乡村骨干教师在地化培养的六个环节

“领燕”项目通过六环节的实施步骤,逐步实现项目中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双向建构,主要包括:第一,开展教育叙事激发种子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提炼针对小组合作教学的研究焦点;第二,开展文献阅读与综述,了解国内外针对小组合作教学相关主题的现状,重审凝练研究问题;第三,开展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针对研究问题开展科学合理的行动研究设计;第四,训练项目申报书和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等学术表达能力;第五,举办观课议课、课堂诊断、课例研究;第六,围绕项目开展研讨并举办项目研讨交流会。

(二) U-G-S合作下乡村骨干教师在地化培养的三大策略

“领燕”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强调多方参与者成为专业自觉发展者和教育知识及教师教育知识创生者的身份,培养区域优秀乡村骨干教师,培育优秀乡村学科组,培育学习共同体,创建乡村学校特色文化,实现U-G-S合作下乡村教师教育共同体共同服务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乡村儿童成长和乡村学校建设。

1. 以乡村学校内生型问题为抓手。“领燕”项目基于乡村教师在小班化下开展小组合作新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比如缺乏对新课程教学和教科研知识的系统学习,对乡村儿童理解感性,缺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技能等,项目将以上问题的解决作为抓手,设计了以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和学业成就、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成果表达为主的交叉融合的学习内容,围绕乡村教师的教和学开展系列研究。

2. 基于学术教学开展乡村优秀骨干教师培养。“领燕”项目选取已初具实施乡村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规模的乡村中小学校为试点,整合肇庆学院、怀集县教育局和中小学三方教育文化资源,以项目为驱动,以教育科研能力与新课程实施能力尤其是小组合作教学能力并驾齐驱为目标,开发教育叙事、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设计、观课议课、课例研究等学习活动,分步分层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在明确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学习形式互动多元,开展系列研讨会、工作坊、讲座、个别指导与团体汇报,并将线上与线下学习和指导相结合,实现学习内容交叉融合、学习形式互动多元,确保共同体成员学习效果的螺旋式上升态势。

3. 培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由大学教师教育者、学科教学法专家、市县域教研员、顶岗实习生、本土教师共同组建乡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不同文化视域融合,为跨界实现多元主体学习提供专业组织保障。学习共同体围绕乡村儿童学习的独特性开展问题诊断和教师本土知识的发现,结合文献阅读和实证研究开展观课议课和课题研究,实现不同发展阶段、大学和中小学教师以及教研员的共同发展。

注: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教师教育中的集体即兴创作”(项目批准号: GD18HJY02)、广东省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立项“教师教育‘U-G-S’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突破”(课题号:2019WTSCX110)、2019年怀集县教育科研中心-肇庆学院横向课题“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和学业成就学校教育支持体系研究”(合同编号:KJ-20191225-334)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共同体新课程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爱的共同体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