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轩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正是在这一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新的阶段。
3月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重点城市群建设作出重大战略性部署。“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2021年9月,珠海横琴综合服务片区,建设中的天沐琴台项目。
2021年9月,珠海橫琴,建设中的粤港澳物流园。
拥有3种货币、3个独立关税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其建设犹如一盘宏大棋局逐渐展开。
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横琴合作区”)升级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简称“前海合作区”)扩容,成为大湾区完善“两廊两点”架构体系中的大事件。横琴、前海因此被很多网友称作“特区中的特区”。
9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以下简称“横琴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两份重磅文件,对横琴合作区和前海合作区的发展作出规划指导。
在横琴方案中,对于企业吸引力最大的莫过于横琴合作区堪称“特区级”的开放规划,新增了横琴合作区海关监管区“一线”与“二线”的特色设定,横琴与澳门之间为“一线”,除法定不予免税的货物以外,其他流通货物免税进入合作区;横琴与内地其他地区之间为“二线”,合作区内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合作区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此外内地货物进入合作区视同出口,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实行增值税和消费税退税。
在横琴合作区愈加开放的建设下,2021年前11个月合作区外贸出现高速增长。据横琴合作区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合作区外贸进出口额完成285.83亿元,同比增长58.1%。其中出口总额122.23亿元,同比增长60.2%;进口总额163.61亿元,同比增长56.5%。
在前海方案中,最大的特征是合作区区域扩容,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为合作区进一步深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支持。
前海地区位于深圳南山半岛西部,伶仃洋东侧,珠江口东岸,是穗—深—港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在前海方案中对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支持包括:“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支持将国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区落地实施,在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
此举为前海合作区激活港资港企、深化港粤合作埋下伏笔。据公开数据显示,至2021年9月初,前海合作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注册资本达1.28万亿元,实际利用港资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2.4%,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为对接香港需求,前海提出面向香港企业出让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土地,目前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19宗,面积39.55公顷,占新供应经营性土地出让面积的40.03%,有力拓展了香港服务业发展空间。
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阵地,多年来积累的成就使得大湾区产业的发展自然不乏来自行业力量的驱动。
8月,2021财富世界500强名单出炉,大湾区共有25家入围,其中4家新晋该榜单,帮助大湾区在500强企业数量上超越了久负盛名的世界级大都会纽约湾区(24家)、旧金山湾区(10家),仅次于东京湾区(40家)。
如果说这25家巨头企业是大湾区经济“质”的代表,在大湾区5.6万平方公里的空间体量中,维持经济全面发展还需要“量”的支撑。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发布的《2021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数据显示,在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中,广东有72家,香港有47家,澳门有4家,在总体数量上远超京津冀、长三角等其他国内城市群。
与世界级的金融中心纽约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旧金山湾区、工业地带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属特点在于大综合,多行业协同,利于构建全行业并进的综合生态。
从统计数据上看,大湾区上市企业涵盖了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制造业、商贸、医药生物等多个领域,既有传统行业巨头,也不乏在新兴产业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
在进入世界500强的25家大湾区企业中,有17家在500强榜单中排名上升,其中有5家公司闯入百强殿堂,分别为中国平安、华为、正威集团、华润、南方电网,成为中国经济力量的优秀代表。
在世界经济以创新为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大综合的产业结构特点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产业规模性发展中拥有多种可能。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分析认为,大湾区发展首要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和产业相互支撑及协调发展,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产业链安全。其中,在创新链中处于优势的产业,应该尽快发展,企业如能重点突破产业技术创新,将为大湾区的产业找到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迅速引领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