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宗
做好事有两种。
一种好事是有声势、有轰动,领导有明确部署、基层有落实方案、百姓有组织行动,干起来电视有影像、报刊有文章;大功告成总结表彰、百姓点赞、皆大欢喜。这样的好事干起来也会有难度,但总体上说一路凯歌行进,可以较有把握地马到成功。
干部群众乐于和积极参与这样的好事是很容易理解的。
还有一种好事,于国有利,于民有益,功在当下,利在将来,干起来劳神费力,一时难以见效。其实,这种默默无闻的好事,只要下真功,实功坚持干,领导班子一任接一任地干,也必定能干成。重要的是摒弃急功近利政绩观,根绝误国误民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认定一事利党、利国、利民,虽然干了半天、凝神聚力,领导可能未注意、百姓可能不理解,但决心不动摇,劲头不松懈,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肯定有我,此事庶几可成。
一位新闻界朋友向我讲过一个张家口地区贫穷落后农村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一位乡书记深知本地乡村贫穷落后现状,这类农村有无优势?有,那里有充裕的劳动力,可以劳务输出,挣城里人的钱,不要总挤在几亩薄田辈辈土里刨食。这位书记还了解到城里缺少大量为老人服务的家政人员,俗称“保姆”。乡书记找村民商议进城当“保姆”一事,村民们异口同声拒绝了,说“穷死也不去干那种丢人事”。当保姆、搞家政咋就是“丢人事”呢?这完全是价值观、文化观范畴落后理念在作怪。在家里穷得家徒四壁丢人不丢人?他竟感觉不到丢人。人家菲律宾劳务输出、在全世界搞家政,没有谁说丢人呀。劳务输出是菲律宾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菲佣”大军在香港、新加坡、深圳、上海很受世人敬重,怎么一到咱们穷乡僻壤却变成“丢人事”了呢?乡书记将此番道理挨家挨户讲就是说不动村民。乡书记决定找自己一位亲戚,同村一妇女先行“蹚路”“试水”。这位村妇务工的人家是都市中一个孤老女士。女士风烛残年,虽然家财万贯,但子女在美国打拼,根本不能回国尽孝。这位村妇在孤老女士家中里里外外,洗衣做饭、洒扫庭除,孤老女土臥床后又为其接屎接尿,女士将村妇认作“干闺女”,除每月六千元工资,还将一半家财赠予“干闺女”。三年之后,村妇重回故里,一袭都市女人衣装,气质高雅,言谈全是都市话题,家中换上了万元价格的新摩托,土屋早变成二层小楼,还为家庭建了个村庄超市。一支坝上劳务输出大军,经过带动效应形成了。其间,乡书记换了两届、一届接一届地抓,组织队伍,签订协议、处理维权纠纷,都是乡领导出面。这个乡成为坝上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样板,追根溯源,是两届乡领导默默无闻地干成了一件大好事,受到村民们称赞。虽然很少人能感受到乡领导付出的心血,但却是功德无量。
还有许多在农村被认为“没法抓,抓也白抓”的历史性难题,就是靠默默无闻地实抓实干、以绣花之功办成的。比如垃圾围村问题。以往许多地方乡村之所以长期存在垃圾围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是因为那些地方的环境整治,只是一般化的号召,没有解决问题的实招;或抓抓停停,没有持之以恒的韧性工作。总之没有人肯于默默无闻地数年如一日地干实事真事。而保定曲阳县许多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显著,垃圾围村问题、农厕改造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那里的乡村干部抓这种老大难,不怕费事,不怕跑腿,不怕磨嘴皮子,帮助群众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组织督导小组,网格化管理,发现有敷衍塞责、不认真不彻底问题,按照赏罚分明原则问责整改。用“黑红板”激发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如今的曲阳乡村也和都市一样有自己维护环境的“红马甲”“红帽子”、大喇叭、宣传单等等。过去的脏乱差也算一种“文化”,是一种让人习焉不察的落后文化;今天的洁净美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一种人人参与书写的进步文化。文化的嬗变离不开那里一批批党员干部长期做的绣花真功。
百姓不喜欢那些整天魂不守舍、心猿意马的干部。这种干部每到一地,第一年先作出惊世骇俗的规划,第二年要干出吸引眼球的政绩,第三年就开始活动升迁。三年不升迁便认为是仕途之憾。这样的人不为百姓认可,应反思自己的政绩观和群众观,追溯初心,来一个自我转变。让这种心浮气躁的干部少些、再少些,让那些默默无闻干好事、干实事、干真事的干部多些、再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