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文
摘 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发展了思维,提升了文化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阅读课堂教学依然沉陷在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下,致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低效化,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重塑教学模式,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3-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67
在最新的《中學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四大核心素养。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要对阅读教学现状进行科学、全面的审视,并结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重塑阅读教学目标,调整阅读教学方案,使得阅读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相契合。
一、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暴露的弊端
(一)教学理念与核心素养相背离
教学理念先进与否、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当前,有些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依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并未凸显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无论是在制订阅读教学方案的时候,还是在选择教学模式的时候,都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这样,使得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低下,严重制约了中学阅读教学质量。
(二)阅读教学设计落后
科学的阅读教学设计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直接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设计中,依然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方案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或者直接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设计,致使阅读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还会制约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常将教学重点放到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技巧上,致使阅读教学单调、刻板,根本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1]。
(三)阅读教学模式不科学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两个极端的现象。一方面,部分教师依旧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基本上处于“自主阅读—分析内容—重点讲解”的模式中,对阅读文章进行划分段落、总结大意等。在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则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自主的有效的思考。这不仅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低下,也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研究不够透彻,在教学中盲目实施多样化教学,过分追求阅读教学的形式,而对课堂教学缺乏思考,致使阅读教学中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严重制约了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来说,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盲目使用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合作学习节奏控制不佳,甚至放任自流,致使语文阅读课堂出现了扭曲的现象[2]。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分析
(一)转变思维,重塑教学理念
要想真正实现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重塑。这是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点。基于传统阅读教学理念的现状,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对中学语文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视,应清晰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另外,对阅读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更新,必须要围绕核心素养下的要求,努力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得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更加有趣、更加丰富多彩,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最终落实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目标。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教师必须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制订出与其相关的阅读教学评价指标,在针对性的阅读评价指标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围绕核心素养,科学设计阅读教学目标
目标犹如灯塔,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素。因此,在核心素养下,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设计阅读教学目标。
第一, 围绕语言知识设计阅读教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重任。基于此,教师可将阅读中的关键词作为突破点,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二, 围绕人文素养,重新设置阅读教学方案。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同时,这也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之一。因此,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方案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这一点,对阅读材料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明确其中蕴含的人文元素,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第三, 围绕传统文化,设计阅读教学。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优美文章。这些文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要围绕“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第四,围绕思维发展,设计阅读教学。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还承担着“学生思维发展”的重任,教师必须要围绕这一点,精心设置一些多元思考、多元辨析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思维,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多样化的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任务教学法。为了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教师必须结合阅读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的原则,精心设计阅读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的指引下,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阅读学习中。
第二,合作阅读。根据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实施合作阅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分组合作阅读不仅实现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最终实现思维的发展和深层次的阅读。基于此,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能力等,遵循均衡性的原则,制订出完善的合作阅读学习模式,全面提升阅读学习效果。
第三,情境阅读。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阅读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讲故事等多种手段,给学生创设出精彩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情境感知和体验中,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改编,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表演情境中深层次把握文章内容,与人物形成情感共鸣,最终实现深层次的阅读学习。
第四,读写结合。基于阅读和写作间的天然性联系,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将两者融合为一体。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语言特点和文章的框架结构等,并在完成閱读之后,结合自身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其展开续写、仿写等练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写作的途径,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检验,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过思考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写作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身在阅读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在日后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阅读。
(四)拓展阅读途径,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要立足于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的限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亦是如此,教师首先要立足于语文课文阅读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扎实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必须跳出教材的限制,对阅读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此,教师应做好两点:第一,针对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现状,在尊重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基础上,有差异地推荐一定的课外阅读书目,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第二,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低下、参与热情低下的现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另外,也可以利用一定的课余时间,举办读书交流活动,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
(五)重构阅读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激励价值,是构建高效阅读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改革不仅仅带来了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的转变,也推动了教学评价的发展。基于此,面对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变,教师唯有重构阅读教学评价模式,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凸显教学评价的价值,并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一方面,确保阅读教学评价与阅读教学目标相对应,使得阅读教学评价衡量指标更加多样化,不再单纯地关注阅读成绩,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综合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评价应与阅读学习相结合,立足于学生阅读学习的现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逐渐克服阅读障碍,不断提升阅读积极性和自信心,最终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赋予了阅读教学更多的任务,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时候,必须对当前的教学理念、模式、设计、教学评价等进行重新审视,明确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最终构建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核心素养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易巧玲.核心素养目标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18):73.
[2]刘幼华.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