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2021-01-07 09:30张建中
学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张建中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必须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和朗读教学、合作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标。文章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给更多的教师提供可行性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3-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61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技能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爱国情感、道德修养及正确人生观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面对来自家庭、学习的压力,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为了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根据以上问题,对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进行探讨。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指的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真实感受。情感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是一体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指的是全方面发展,是人的感知、情感、德育的形成。在教学中,情感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手段,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处理好情感和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通过情感交流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另外,情感教育强调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兼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情绪以及高尚的精神情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需求。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不论是从学习方面来看,还是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初中阶段都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观念和意识开始形成,叛逆期的到来让学生内心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上,学生开始觉得学习没有意义,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思维上,学生的情感日渐丰富,对自我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不再言听计从,开始有了反抗意识。因此,从初中生的叛逆特点来看,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其情感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以及正确的三观,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合理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语文教学担负着德育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这个世界,对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这也是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和作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音频功能,并使用先进的影像设备,为学生构建出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的视听感觉更加生动化、立体化。对课堂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丧失了热情和信心,这对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增加了不少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语文教学质量将会降低。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生动的视频和音频资源,在情境氛围的营造上非常有效,通过更加逼真、更加生动的情境营造,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通过音频、视频的播放,能够对学生产生感染力,使学生更容易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达成共鸣,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语文教材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心血,然而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能够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等。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品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感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把握文中奔涌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因此,语文课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據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呈现出多种形态和层次的情感,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唤起学生内在的情感。同时,教师要想把知识和感情都传递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不仅熟知课文的知识内涵,还需要感受作者饱满的思想感情,利用所学的语言文字去感受课文内容,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感受及体验,并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品内容,通过领悟作家情感的内涵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饱满的精神面貌,悦耳动听的语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将作者创作时的激情全部释放出来。教师范读时,要通过恰当的声音力量,适中的语调和语速,与作者产生共情心理,与作者共同分享喜怒哀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比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教师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诸葛亮对先帝情感的真和深。此外,语文教师在课前要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背景讲述给学生,这样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对作者以及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三)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学习空间,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机会。首先,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探究的环境。尤其是在使用初期,由于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因此,教师需要通過设置问题、提出小组合作的目的等方式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合作学习方式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再次,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对学习进度慢的小组进行提醒和督促,让他们跟上整体学习进度。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教师要告诉学生,当在合作探究时遇到难题和困境靠自己的努力没办法解答时,应积极地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以解决问题,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四)创设故事和表演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故事和表演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学课堂上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是教师要意识到,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把握他们活泼好动、有先天表现欲望的特点,去创设表演情境。比如在《背影》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的方式,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在学生表演的时候,教师应给予语气、表情以及动作上的指导,在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空间的同时,充分展现出学生的独特表演魅力,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从而带动其他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通过角色表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内容,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故事是引导他们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充分联系课内外的背景故事,通过故事背景的设置带领学生走进课本知识,从而深入地感悟语文知识内容。

总而言之,情感和教育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通过言行举止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通过多样化教学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要将爱的教育全面贯彻到教育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达到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内在修养,从而更好地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不仅是情感教育培养的目的,也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于晓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

[2]蔺明珠.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8(1).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