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探究

2021-01-07 09:30余茜
学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困生教学策略小学生

余茜

摘 要:“学困生”在各个学校中虽然所占比例不是很多,却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小学教师如果运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不但会对教学任务以及班级发展造成影响,还会对小学生以后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此,文章探究了小学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提出了教育转化的方案。

关键词:小学生;学困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3-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31

小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学困生”这个群体一般表现为不喜欢学习,学习成绩较差,或是不遵守纪律,思想品德不能快速进步。因此,小学教师针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一定要做到有耐心、有恒心、有爱心,与此同时,还必须找出班级出现“学困生”的原因,然后制订详细的教育转化办法,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促使整个班级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一、小学出现“学困生”的原因

小学“学困生”的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有的“学困生”都以独立的个体存在于班级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病情”,教师必须仔细观察这些“学困生”,并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对他们进行分析,找出使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这样就可以从本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致使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自身原因

1.小学“学困生”面临着学习和考试的重压。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进程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的影响下,学生每天都要做大量的作业,还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开始变得焦虑,“学困生”表现得会更加突出。小学“学困生”在考试和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恐惧、不安以及紧张、坐立不安或大汗淋漓,需要特别注意。

2.对学习毫无兴趣。在教育过程中因为人为原因使学生不喜欢学习,听到“学”字就厌烦的症状,属于厌学症。学习让学生苦闷,有人让他们学习时,他们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心烦意乱。除此之外,他们还会非常抵触家长和教师,甚至出现迟到、早退、旷课和逃学的情况。

3.学习无助感。学习无助感也即学习无力感,主要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感觉自己无法控制结果的一种心态。这种感觉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如果学生产生学习无力感,他们就会不信任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时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并认为自己努力后也获得不到好结果。因此,就开始破罐子破摔,遇到问题时就开始自我否定,表示自己无能力解决,慢慢地学习成绩就会大幅度下滑,最后变成“学困生”。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出现“学困生”,学校需要担负主要的责任,因为“学困生”的考试成绩以及课堂表现都很差,难免被教师或学校“嫌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困生”会成为被人遗忘的学生,令他们慢慢地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成绩变得更差。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学生的成长除需要学校教育外,还需要家庭教育,可现在有些家庭却给了学生极大的压力,让原本良好的家庭气氛变得紧张,具体表现如下。

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此种类型的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家孩子多厉害,而你考试就得那么点儿分。”这些话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使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甚至不再学习。

2.父母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此种类型的父母非常没有耐心,他们认为“打”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3.二胎政策。在二胎政策放开的背景下,家长将注意力都放在二孩身上,对老大不再特别关注,进而使学生生活和学习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对小学“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的方法

所有的学生都是璞玉,等待被采撷和精雕细刻,进而将自身价值充分表现出来。小学“学困生”是一直困扰教育学者的一个重大难题,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科学对待,找出恰当的转化方法,有效解决“学困生”的难题。

(一)用情感对“学困生”进行教育

“学困生”也希望获得表扬和嘉奖,但现实教育中他们经常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变得胆怯,慢慢地甚至会自暴自弃和放逐自己。有时他们在课上不认真听讲,会捣乱,就是想让教师关注自己。假如小学教师能够在“学困生”出现这种行为表现时就进行分析,让学生寻求爱的需求得到满足,那么学生就不会再调皮,也不会不认真听讲和学习。所有学生都是心存期待以及希望走进校园、走进班级的,教师需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看他们的眼神必须善意,对他们的态度一定要和蔼,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爱自己和关心自己的。如果发现“学困生”犯了错误,教师一定不能对其一味地进行批评,而要原谅他们,并像以前一样关爱他们,用自己的爱去教育他们。于永正曾经说过:“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让学生了解到你是在教育他,那么可以说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在爱的呵护下会把所有错误慢慢纠正过来,进而爱上学习。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虽然“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比优秀生差,可是通過很多事实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一面,教师一定要耐心、细心地对所有“学困生”进行观察,并且运用恰当的方法将他们的潜能激发出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就是激发学生对自己进行教育。”教学不应该死板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的最终目的是不教,教授学生知识内容非常重要,可是最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对自己进行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面转化,进而实现自我教育。有人可能会认为小学“学困生”就是不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想要让他们对自己进行教育无法办到。实际上学生都是好学生,关键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单纯地传授给学生书本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的方法。每位教师都必须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要根据小学“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并倡导他们对自己进行教育,进而使“学困生”向优等生队伍过渡。

(三)构建的学习环境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

通过大量实验探究不难发现一个道理,环境会对一个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想要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

1.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快慢的区别,还要对那些优等生进行教育,让他们不要歧视“学困生”,让小学生心理不再存在“学困生”以及优等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他们在教师眼里都是平等的。

2.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学困生”。教师要对“学困生”多进行鼓励,并做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积极回答课堂问题,进而使他们增加自信心,知道自己是可以学会与学好的。此外,教师还要经常表扬他们,如“你让老师感到非常骄傲”“你可真厲害”“这道题你回答得非常好”等,学生在教师这些语言的鼓励下会更加积极地进行课堂学习。教师一定要对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运用,为学生构建一个既平等又自由的学习环境,进而使“学困生”在这种环境中努力学习。

(四)家校合作,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1.家校一同为“学困生”创建良好的转化氛围。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学困生”方面需要担负的责任是相同的。“学困生”除了寒假和暑假,其余从周一到周五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放学以后在家。所以,学校和家庭一定要一起构建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氛围,促使“学困生”快速转化。比如从家庭方面考虑,“学困生”的家长一定要多陪伴孩子,经常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假如发现孩子有做错的地方,不能用暴力方法解决,应该对他们进行引导。家长可以陪孩子阅读各种书籍,因为人的情操可以被书籍内容所陶冶,人的心灵也会被书籍内容所净化。从学校方面看,教师必须与“学困生”父母保持联系,掌握“学困生”的生活情况。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并运用微信群、校通讯等方式传授家长育儿的方法。

2.学校运用多种方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学校必须多想办法,多运用方法,进而使“学困生”快速转化。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各个班级建立一个“学困生”进步记录袋,并定期将记录向德育处上报。此外,还要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困生”道德品质教育活动,如大家讨论点滴进步、教育专题讲座、观看爱国短片等,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并将这些活动与“学困生”的进步记录袋综合考虑,定期对他们进行点评。

3.父母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家庭教育中父母适当地运用一些小方法,如样板计、点拨计、诱导计等,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父母一定要担负起转化“学困生”的责任,促使自己的孩子加快进步。

总之,想要有效解决小学“学困生”这个难题,教师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和脚踏实地,运用情感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构建的学习环境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家校合作,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等方法教育小学“学困生”,使“学困生”获得学习信心,努力向优等生行列靠拢。

参考文献:

[1]蒋冬梅.浇树浇根育人育心以情叩开学困生心灵之门——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18).

[2]刘海涛.多措并举,让学困生走在前进的路上——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6).

[3]夏娜.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理论中学学困生转化实践探析——关于××中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案例[J].长江丛刊,2018(4).

[4]张天会.让学困生在前进的道路上迎头赶上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3).

猜你喜欢
学困生教学策略小学生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