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东野圭吾
科技进步对推理小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是彻头彻尾的颠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手机的普及。比如,有人在荒郊野外发现一名男性死者。经检查,死因是后脑勺遭到重击后引发脑出血。这是否是一起命案尚无定论,但警方查明,在死者被发现前的10分钟左右,他曾给妻子打过一通电话。
然而,距离死者最近的电话机有超过1 小时的路程,他究竟是怎么联系妻子的?
假如是若干年前的推理小说,单凭这一谜团便足够吸引读者。警察或侦探必须绞尽脑汁发散思维,来解释这种情况。
可惜时过境迁,如今的读者再也不会对上述状况感到好奇。
参与查案的警察会毫不犹豫地去搜寻手机,如果找不到,他们也会像读者那样怀疑手机是被人拿走了,使线索变得毫无悬念。
伴随着手机的登场,古今作品中众多的电话诡计大都丧失了意义,同病相怜的还有相机。与电话一样,在照片上做文章的机关谜题数不胜数,但用到的无一不是老式胶卷相机。一个有代表性的套路是,犯罪嫌疑人为了主张自己的不在场证明,拿出一张在远离犯罪现场地点拍摄的照片,上面除了他本人,还印着确切的时间和日期。
一旦照片被认为是真的,嫌犯便不具备作案的可能。侦探必须挖空心思查明其中的蹊跷,让案情水落石出。
可如今数码设备已经成为主流,读者很难再接受在照片上动手脚的诡计。修图技术日新月异,连照片能不能算证据都要打上问号。
要是作品中的人物非用胶卷不可,会让读者感觉故事散发着虚假的味道。
影响推理小说的不光是电话和相机这些小工具,日趋发达的交通手段同样不可忽视。
假設甲乙两地之间的最短电车路线要耗费5 小时以上,某位作家却想出了精彩的手法,能让身处甲地的凶手犯下命案后只花4 小时就赶到乙地。于是,作家满怀希望地认为读者会为自己的故事大吃一惊。没想到就在他即将完稿的前一刻,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新开放的列车线路将两地的车程缩短到3 小时。面对这条新闻,作家只能含泪弃稿。
科技进步对推理小说的影响何止在诡计方面,真正的重点还是在剧情发展上。
与普通小说不同的是,在推理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往往都经过计算。有时为了使故事更加有趣和刺激,作家会在人物之间刻意制造意外。比如,让某人错过与一个重要角色之间的会面,甚至联系不上对方。可手机的出现让这一切变得困难重重:对现代人来说,搞错会面地点而耽误重要约会几乎是无稽之谈。
随着手机的普及率不断上升, 出门不带手机越来越不可能,信号的覆盖范围更是逐年扩大。
不久前的一次聚会上, 有位作家发愁道:“我想让一个刚回国的人物在机场里联系不上自己的恋人,可对方有手机呀,真伤脑筋。
得想办法让电话打不通才行。”
那么,科技进步是否增加了推理小说的创作难度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人们从未想象过的新型犯罪手段,让整个社会面临难题。可是在与犯罪打交道的推理作家看来,那仿佛是一座新的宝藏。过去,两个陌生人突然变得亲密无间是难以想象的,但随着交友网站热潮的兴起,类似的情节创作变得轻而易举。手机和数码相机的普及也给新的诡计提供了成长土壤,便利的交通使得故事的舞台大大扩展。
然而,作家也不能满足于追随新型作案手段的步伐。一旦有新技术出现,我们必须比真正的罪犯更加热心地思考它给犯罪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新型案件。假如能构思出让警方都倒吸一口冷气的犯罪计划,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说,也是为社会做了贡献。
不过,很少有作家能对现实中尚未发生的犯罪案件先知先觉。我们和警察一样,直到事后才对其中的手法恍然大悟。有时我看着电视新闻,不禁胡思乱想:琢磨出这种新点子的罪犯要是去当作家,没准能写出非常有趣的推理小说呢。
四铭// 摘自《科学?》,新星出版社,本刊有删节,与鱼/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