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2016 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1]。因此,信息科技在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现代化、创新教育内容方面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在这种重视深度融合教学与科技的大背景下,智慧课堂应运而生。本文以高校服装专业“时装画技法”课程为案例,探讨其开展智慧课堂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策略,以期丰富高校智慧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让课堂更加多元化、智慧化和现代化。
智慧课堂是当下一种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新型教育形态,其实质是将信息科技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授课模式。主要是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在智慧系统中使用面向教学对象的多元化、智能化和定制化学习服务,为实现指定教学目的而进行的高效率、开放式、有深度和自主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教学和科技运用上具有其独特的创新价值,其主要特点如下:
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智慧课堂运用线上云平台获取学生的个体特征数据、学习情况数据等,并依托数据挖掘、聚类、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全面管理教学过程的全数据和网络连接等全过程,并进行数据深挖、分析。以数据直观的展示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准确地享有第一手来自学生的学情资料。
互动开放的课堂。智慧课堂运用智慧化的应用支撑平台和移动学习工具,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便捷化、立体化,能够无屏障地进行实时的互动与交流。此外,能够打破学习空间的限定,线下线上可同步实施,双管齐下,更好地将课前、课中、课后融汇贯通,实现更具开放性的智慧教学。
个性智慧化的课堂。在智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前预习评测分析和课中随堂测验实时分析,达到对教学对象的个性化学习水平的评估,有利于精准育人地制定辅导方式和教学方案,实现个性化的“一对一”教学。此外,智慧课堂能够智能化、定制化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让教师可以即时作出评判以调整教学策略,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程序,充分凸显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智慧。
《时装画技法》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连接服装设计专业其它相关课程的至关重要环节。它不仅设计师表达创作理念的重要途径,更是衡量服装设计师设计能力、创作水平及审美修养的重要标杆。然而由于其沿袭传统技法类课程性较强,在课程教学中偏重时装绘画的造型基础和画面艺术感,而难以适应市场的创新性、工艺性和应用性,主要问题如下:
以传统美学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忽略时装画的实用性。在目前的“时装画技法”教学课程中,着重强调时装画的画面艺术感和造型基础的表现,忽略在设计实践中时装画具有更直接、更纯粹的用途——满足生产需求与商业要求。
以传统临摹为主导的课程训练,忽略时装画的创新性。因为十分强调时装画逼真效果和艺术形式美,在教学环节中课程的大半部分都是临摹范画的训练,此种枯燥的教学方法是传统技法课程单一乏味通病,很大的局限了教学对象的创新性,打击了学习的兴趣。
以设计为主导的课程教学,忽略时装画的工艺性。课程往往过于强调时装效果图的设计,而对服装结构及工艺图的绘制等知识仅仅简单带过。导致学生仅注重时装画的设计效果,而缺少对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的理解,使在后期将效果图向服装实物的转换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技术信息,导致后期成衣制版和生产困难重重。
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较强的专业,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实际市场要求与理论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服装设计工作的能力。但目前时装画技法在当前许多院校都存在着教学枯燥、教学效果不突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现象,因此,下面将以《时装画技法》课程为例展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装画技法》课程一直沿用传统技法类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大量临摹效果图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技法功底和审美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且不能直接转化为设计实践的能力,与未来服装企业的实际工作技能需求不匹配。将智慧教学引入《时装画技法》课程,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中学生的实践互动,课后的成果交流,都可以充分引导教学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大大提高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时装画技法》课程开展智慧课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合肥师范学院所提供的超星尔雅学习平台以及学习通APP 等其他专业信息科技教育平台,都可以为智慧课堂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技术保障。其承载了丰富的视频、课件等电子教育资源,并涵盖了完整的网络教学功能和互动插件,有利于课堂互动的实施,掌握教学对象的学习进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实现对学情的整体把握。因此,《时装画技法》课程具备开展智慧课堂充分的实施可能性。
在智慧课堂环境下,根据岗位需求,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针对《时装画技法》课程,笔者主要使用3D 仿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项目实践法,将新的专业知识,行业发展的新技能充实到智慧教学中。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让时装画技法课程真正发挥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作用。
教师课前在信息教育云平台上建课,上传课程相应的教学课件、课程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课程前期阶段,主要围绕人体基本比例、结构动态、着装表现等基础知识点进行讲授,帮助学生入门,课程后期阶段,上传的教学资源也应循序渐进,由易入难,主要以分组合作研究课题的形式进行,在研究实践中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式学习。授课前,教师可提前在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并根据平台数据统计,摸底学生的水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策略。
教师在课中教学时可采取3D 仿真教学法,将企业前沿运用的3D人体仿真视频技术引入课堂,在3D 动态人体上进行生动的讲解,能够更好地将枯燥的基础理论知识点以一种动感直观的效果呈现出来,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角度人体结构比例的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在课中教学时可采取案例分析法,适当减少繁多的临摹训练,重点提高时装画的实用性、时尚性和实践性。选择将服饰面料、服装款式、服装工艺等代表性实物向教学对象进行讲解与展示,帮助其从二维服装向三维服装的转变,全方位了解服装相关结构和实施工艺要求,以保证效果图的实用性,使时装画技法教学更好的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教师在课中教学时可采取项目实践法,适当加入服装项目实践或服装竞赛的驱动,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应用于实际中。例如“合肥第四十五中学春秋季班服设计项目”、“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安徽省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大赛”、“安徽省工业设计大赛”、“红绿蓝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等。通过这些项目拓展的导入,突出时装画技法在实践环节的运用,加强学生对不同技法的分析把控力,培养学生系列效果图的表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如图1 所示)
图1
智慧课堂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可将学习空间延伸到课后。学生在课后可反复观看微课,并随时下载课件资源。教师在课后可利用信息教育平台或者网络软件发布作业,并根据平台统计的学情分析,向学生推送个性化的拓展资源。课后教师亦可进行网络辅导答疑,可随时进行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促使学生深刻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大环境下,传统技法类教学模式弊病百出,研究以《时装画技法》课程为例开展智慧教学,将服装设计岗位需求结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新的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的新技能充实到智慧教学中,优化智慧课堂教学创新。这不仅是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次有益尝试,更将是促进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效果的高效手段。未来,还必须紧随时代步伐、与企业同步,不断寻找适合《时装画技法》智慧授课的教学策略,推进服装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