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超,刘 敏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安徽 合肥230022)
知识图谱能够用可视化技术发现、描述、分析以及最终展示数据或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1]。具体而言,知识图谱是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文献计量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再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学科专业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框架的一种研究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利用一种空间形态形象地表现学科、领域、专业、文献和作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一系列算法发现学科领域的相关规律,掌握当前研究热点问题,预测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政府绩效管理主要分为绩效目标设定和绩效评估两个环节[3]。其中,绩效评估是通过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合理的评价指标对政府是否完成绩效目标的科学评判,评价结果能够为政府运行效率提升、财政资金分配提供决策支持[4]。自2000年以来,国内专家学者对政府绩效评估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政府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全面推进绩效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
为了把握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趋势,促进政府绩效管理进步,本文引入计量学方法,以2001—2019年之间CSSCI收录的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 软件构建相关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下一步政府绩效评估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利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知识图谱,通过图形化并辅以数据表的形式展现该领域研究知识并进行分析,从而给出当前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涉及以下方法[5]:
(1)文献计量法。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获得的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相关的论文,在文献的发表时间、发表作者、研究机构、被引论文和高频词汇等方面进行定量的分析,以发现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领域随着时间变化的发展规律[6]。
(2)词频分析法。关键词一般反映一篇论文的主题和核心要义。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往往能够体现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领域论文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以厘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动向[7]。
(3)聚类分析法。一般认为关键词两两共现的次数越多,其间关联度就越大。对共现关键词进行聚类,能够将同一主题的关键词进行分类,对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的热点进行归纳细分[8]。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论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2000—2019年,以题名或关键词为“政府”,且“绩效评估”或“绩效评价”进行检索。然后对获得的文献进行预处理,去除新闻、推广类的非研究性文章,最终确认592篇有效文献作为本文分析数据。
从2000—2019年间发表的文献数量来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大致可以划分成为三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2001—2008年)是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发展的上升阶段,7年间发表论文的数量以80.74%的平均增长率递增。特别是2006年发表论文的数量较之前一年增长了119%,这是因为2005年原国家人事部组织的课题组发布了“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使得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2006—2007年间,当时的国务院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在关于政府建设、廉政建设的会议上指出要实行行政问责制,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一个高潮。2008年发表文章达63篇,成为了近20年来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年度。经过一个研究高潮之后,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迎来了第二阶段(2009—2013年),即小幅波动阶段。自2009年开始论文数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直到2011—2012年基本稳定在每年41篇左右,而到2013年发表论文又出现了小幅的增长,形成了近20年来的第二个峰值。导致这个情况出现的原因是2012年政府绩效管理首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实行政府绩效管理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中央的重视使得政府绩效评价研究又回归到相关专家学者的视野中。随后2014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又从前一年的51 篇降到了33 篇,下降率达54.55%,自此开始出现了降温的现象,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也进入了第三阶段(2014—2019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经过十多年研究和实践,国内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日趋科学,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相关专家学者研究出现了从评估本身的研究转向评估后的政府自身建设和职能转变相关研究。
图1 2000—2019年政府绩效评估相关论文发表数量
从论文的发表数量上看,2000—2019年间尚虎平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达21篇,其在政府绩效评估相关领域发表的论文由3篇被引次数达到60以上(见表1)。其次是包国宪发表了17 篇,与尚虎平不同的是,有6 位作者与包国宪存在共现关系,说明以包国宪为中心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见图2)。总体而言,在政府绩效评估领域,发表论文数超过5篇的作者数量达到11位,但形成团队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较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11 位作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方面,如评估模型的构建、评估指标的选择、评估结果的纠正等。
表1 发表论文数超过5篇的作者
图2 合作作者知识图谱
目前,开展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机构以高校居多,发表论文10 篇以上的全部是高校相关研究机构。其中,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的发文量明显高于其他机构,上文中提及的以包国宪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即来自于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而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排名第二,拥有这样的论文发表数量也离不开以彭国甫和盛明科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长期研究(见表2)。
表2 发表论文数超过20篇的研究机构
从分析结果看,在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领域,周志忍、彭国甫、卓越、包国宪、蔡立辉、吴建南、范柏乃等所发表的文章被引次数较多,他们都是本领域知名专家,从20世纪初就开始相关研究,且周志忍、包国宪、蔡立辉和范柏乃近3年还有关于政府绩效评估相关论文发表,其中周志忍和彭国甫被引次数各有近百次(见图3)。
图3 被引作者知识图谱
圆圈越大,代表文献的被引次数越高,在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领域被引次数超过10次的文献有7篇,其中蔡立辉于2003年发表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论文《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在领域内被引次数达15 次(见图4)。而在被引文献次数方面,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领域,《中国行政管理》的被引用次数明显高于其他期刊,达246 次。而《政治学研究》和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的被引次数也分别有66次和60次。
表3 中列出了出现频次达到10 次的关键词,能够看出关键词“绩效评估”“政府绩效评估”和“绩效评价”出现频次均超过100 次(见表3)。其中,“政府绩效评估”的中心度最高,为0.76,这也符合本文研究的主题。同时,“地方政府”也出现次数较多,这是因为在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实证研究的时候,大多数学者都是以某一省或者某一市为例,利用相关官方数据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而“指标体系”是整个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核心,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质量,因此,这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图4 被引文献知识图谱
表3 出现频次达到10次的关键词
将时间维度加入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能够反映出2000—2019年该领域研究主题整体的演进路径。2000—2003年是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早期,这个时期主要侧重于绩效评估与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通过绩效管理促进政府效能;2004—2013年是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一方面有学者通过总结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现状,为国内提供借鉴经验,另一方面有学者将数学模型和算法引入到研究中,从理论层面解决政府绩效评估的体系结构问题;2014—2019年处于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冷却期,这个时期该领域的研究不仅产出的论文数量少,研究的主题也比较分散(见图5)。
图5 关键词共现时区间图谱
对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进一步聚类,可获得2000-2019年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热点主题,本文利用对数似然比(LLR)将关键词聚成了7大类,每个大类代表一个研究热点,分别是绩效评价体系、领域绩效、分级方法、信息效应、模型设计、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和绩效评估指标(见图6)。
图6 关键词共现聚类知识图谱
突现词表达的是关键词突然出现频率升高的情况,一般可以反映领域研究的发展前沿。2000—2019年间在政府绩效评估领域一共出现了7个突现词,从这些突现词的意义上来看,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值得关注(见图7)。这两个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发展前沿,与当时中央的大政方针紧密相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则专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进行了研究部署。随后,在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领域,也相应地开展深入的研究。
图7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突现词
综上,对政府绩效开展评估是我国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通过CiteSpace构建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知识图谱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围绕着政府绩效评估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研究。在对评价对象方面,不少学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价应该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价要兼顾所属行业的特征特点,通过绩效评估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干事热情。在评估体系方面,从通过传统的调研方式定性地确定评估指标,到引入相关数学模型,将定性指标转换为定量指标,从而提高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评价主体方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政府部门开展绩效评估能够使评估结果变得更加客观。可是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由于在第三方机构的准入和监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第三方绩效评估机构的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以2000—2019年CSSC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以及作者、论文和期刊被引知识图谱,分析了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领域的研究群体、演进路径、热点和前沿等。
(1)从发展情况来看,2000—2019年政府绩效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呈现出从急速上升到稳定发展,再又变成日渐冷淡的态势。在这期间,整个领域研究主题变化情况也基本与三个时期的发展相吻合。
(2)从研究群体来看,团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团队的相对稳定有助于投入长期时间开展深入的研究。
(3)从被引情况来看,《中国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管理方面的权威期刊,被引的频次远高于其他期刊。
(4)从研究主题来看,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模型、指标和方法等理论研究的热度要高于其他相关研究,并且对党中央相关大政方针的反应速度较快,在政策出台后能够结合政府绩效评估领域开展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