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开放大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越来越多人有了体育锻炼的意识,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育场地设施等资源是确保“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从现实来看,社区健身场地与资源严重不足,而各学校的体育资源经常处于“空置”状态,二者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若只是单纯地追求数量上的规模,最终只会对国家财政造成更大的负担,破解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提高对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率[1]。基于此,国内应积极探寻如何将学校与社区的体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共享与互动,使相关体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双方的共赢,共同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快速、有效、全面发展。
内部制度因子所包括的主要内容为:校领导是否重视,学校体育管理规章制度、全校师生的态度以及体育资源的获取方式[2]。阻碍了学校与社区的体育资源实现互动共享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体育参与主体对体育健康价值的了解不足,参与积极性较低。无论是校领导,还是在校师生都对体育不够重视,更关注文化课的学习,将体育锻炼放在次要地位。体育课经常被其他文化课所占用,课余时间学生也多用于文化课学习。因此,必须转变意识,重视体育运动,才能迈出推动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第一步。学校与社区的体育资源互动共享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协调各方的组织协调机构,目前一般由双方体育热心人士促成学校与社区的联合体育活动,能力有限。可见,当前学校与社区体育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不少阻碍。
所谓外部资源因子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体育资源的共享时间以及共享方式、体育资源是否完备以及资源共享与教学之间是否冲突。学校拥有大量的体育场馆资源,但对社区体育资源不足的认知不足,开放学校体育资源的意愿不高成为一个主要的影响因子。究其原因发现,学校之所以不愿开放自身的体育资源,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安全问题。学校是学生上课的场所,若放开体育场地设施,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必然会给校园安保工作增加较大的负担。由于外来人员的身份复杂,不同于校园师生,管理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在提供有偿服务时,这方面的压力也明显更大。第二,管理与经营风险。虽然经营方式有不少,学校也会提前对经营量进行预期估算,但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仍不得不面临收益低于成本[3]。学校若对外开放体育设施资源,时间一长相关设施的损耗也会随之增加,这需要学校承担更多的维护费用,从而使学校体育经费支出更大。这导致学校原本较少的体育经费更加紧张。尽管学校有着很多体育资源,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资源共享存在一定的阻碍性,资源利用率不高。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①如何设置对社区群众的开放时间?②学校体育资源的共享应该选择无偿还是有偿?③如何去解决正常教学与体育资源共享所面临的冲突?上述问题都是目前学校体育资源面向社区群众开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专业体育人才的匮乏、社区群众体育运动观念与参与体育运动时间、锻炼方式,社区群众的经济条件等是主观情感因子的主要内容。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体育健身专业指导。科学的体育指导能让群众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健身效果,避免运动损伤。我国学校体育教师经过系统的培养拥有专业的体育知识,但极少在社会体育活动中兼职。因为国内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还未实现职业化,也无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体育指导员的知识与社会价值得不到体现[4]。因此,只有极少一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参与了社会体育指导服务,但很少参加公益性的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工作。此外,社区群众由于经济收入有限,健身消费意识普遍较低。大多数群众表示希望体育场所免费或收费便宜。这反映出要想推广好社区体育运动,必须增强群众的健身观念,做好宣传引导。
学校与社区的区位以及宣传力度、政府推出的相关政策、二者共享的安全隐患及责任制度是影响二者体育资源共享的主要客观动力因子。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来自国家财政,尽管这些资源的利用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但真正实施的却极少。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将这些体育资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务”。此外,很多学校内部规划建设并未明显区分教学区与运动区,从而导致在共享学校体育资源时受到不小制约。国内很多学校在对外共享体育资源时都是被动而为,对外宣传力度与手段不足。因此,公众很少了解到学校体育资源的情况,不知道学校体育资源可以对外共享,也不知消费价格等。另外,学校与社区距离较远也是影响二者资源共享的一大因素。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当前国内学校与社区在体育资源整合方面的情况并不理想,制约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开展。对此,政府的体育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高度给予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视,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加强规范,出台相关规范指导文件促进相关体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财政部门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学校、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建设,为全民健身的开展打好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整合互动当作一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机遇,将其作为课题研究内容,纳入学校体育教研工作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育的实效性与创新性均有待提高。将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互动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体育的真正魅力,感知各种体育文化的内涵,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5]。因此,政府与体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从政策上引导二者体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缺少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当前阻碍我国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整合的主要障碍。对此,应尽快打造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组织网络以及相关保障机制。建议由社区与学校共同成立一体化体育委员会,统一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各方成员都能遵守制度开展活动,协调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委员会实现对相关活动、组织经费、人员的统一管理,确保社区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有序展开。可从学校体育管理小组、社区体育管理小组、社区体育协会、学校体育协会、家庭体育协会五个组织中选出代表,成为体育一体化委员会成员[6]。鉴于当前社区体育不完善的现状,学校体育协会应主动与社区体育的主管部门充分协调,发挥出在资源一体化的体育组织架构中的主导作用。学校的体育协会要积极与社区体育协会进行沟通协商,并充分发挥家庭体育协会的作用,共同开办各种各样的亲子型体育活动。同时,学校应主动对外共享体育资源,确定好开放时间与开放方案,让学校体育资源在满足本校师生使用的基础上惠及更多社区群众,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针对社区体育人才匮乏,学校体育人才丰富的现状,建议学校与社区要加强体育人才方面的共享机制建设。合理利用学校体育专才的优势,为社区群众提供专业化的体育指导。首先,可鼓励学校教师以志愿者的方式为社区群众提供体育专业指导,帮助社区群众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提高锻炼水平。其次,社区体育协会可邀请学校或社会上的体育人才到社区兼职,支付一定的报酬,为社区群众提供体育培训服务。这能调动体育人才参与到社区体育服务中的热情。最后,要加强对社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其职业素养,构建起身体健康教育与科学锻炼教育的有效机制。
学校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对社区的适应性较差,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与社区的体育活动关联不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相关体育技能极少能用于社区体育活动中。为推动社区与学校的体育资源有效整合,应把握好当前我国学校课程创新改革这一契机,积极挖掘与整合校内外体育课程的资源,重新开发适合新时期的体育校本教材,从而提高体育教学对地方与社区的适用性,确保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能够与社区体育相衔接。将体育校本教材制作为学生喜欢、简单易行,富有地方特色与学校优势的特色课程,能大力推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同发展。
在西方国家,社区体育大多依托于体育俱乐部这一平台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而社会的体育俱乐部也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共享的重要纽带。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仍是以班级上课的方式为主,难与新时期市场经济改革对体育发展的新要求相适应。为此,可大力推广“俱乐部型”体育课,基于单项体育组织,建立学校的综合性体育俱乐部。在校综合性体育俱乐部下设体育教学俱乐部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将学校体育俱乐部尽量融入社会单项体育组织中,以满足当前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需求。此外,通过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协调,可在社区内建立相关体育活动俱乐部,满足社区群众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综上所述,在全民健身理念下学校与社区应加强沟通协调,在双方体育资源共享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共享机制,实现体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让更多社区群众能享受到专业的体育资源,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从而为国家的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