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姜德辉,甘 健
政治学法学研究
弘扬“大钊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唐山师范学院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王 英1,姜德辉2,甘 健3
(1. 唐山师范学院 党委,河北 唐山 063000;2.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3. 唐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他身上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大钊精神。唐山师范学院结合地域优势,凝练出“以大钊精神育人”的办学特色,将大钊精神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立德树人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路径,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远大理想、时代担当、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品质的新时代青年。
大钊精神;唐山师范学院;立德树人
在“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1]的根本前提下,高校要紧密结合所处地域,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精髓,在立德树人的方式上大胆创新,探索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育人路径。唐山师范学院立足自身的发展史和现实要求,将“大钊精神”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以大钊精神育人”的鲜明办学特色,在立德树人的具体方式上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之路。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完成之年,以唐山师范学院“以大钊精神育人”的成果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大钊同志作为唐山籍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驱[2],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李大钊同志是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表率;是坚守初心、为民造福的表率;是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表率;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率;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表率;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表率[3]。在中国近代革命实践中铸就了“大钊精神”。“大钊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前人,鞭策今人,激励后人,历久弥新,影响深远。
“大钊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源泉,也是支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不变底色。习近平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大钊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唐山师范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准则,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重心,加强内涵建设,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开放性、高水平唐山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大钊精神育人”的办学特色,将“大钊精神”内化为激励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使其成为凝聚人心、传承发展的师院人文精神。
唐山师范学院具有传承“大钊精神”的优良传统。早在唐山师范专科学校时期,以王士立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师院人在1994年就成立了“李大钊研究会”,深入开展李大钊研究,产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奠定了学校在唐山地区李大钊研究领头羊的地位。此后,学校在李大钊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李大钊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专家学者和年轻教师,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出版了部分专著。《李大钊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关系研究》课题获批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高校,很多毕业生将进入中小学任教,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将李大钊研究成果应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是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对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教育,是将“大钊精神”社会化的一种有效做法。学校在校内组织开展“传承大钊精神做时代新人”系列活动,在校外开展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相关活动,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牢专业意识,提高师范素养,毕业后投身基础教育。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5万余名毕业生,有近百名学生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到新疆、西藏支教。在毕业生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在他们中间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有几百位毕业生成为初高中学校的校长,唐山师范学院被誉为“冀东教师摇篮”。
唐山师范学院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为“以大钊精神育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通过“大钊精神”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有机融合,从大学生入学后的开学第一课到毕业前的离校报告会,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四年不断线对大学生进行“大钊精神”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唐山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内容,在遵循教材的前提下,将“大钊精神”有机地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政策》5门必修课,从而构建了生动的思政教学体系。“同时将‘大钊精神’与‘当代愚公精神’‘穷棒子精神’‘抗震精神’一同编写进形势政策课教材,编写‘大钊精神’系列教材和读本,开设选修课,达到冀东红色文化入教材、入课堂、入学生头脑的目的,为学生讲好大钊故事,解读好‘大钊精神’”[5]。学校要求思想理论课教师每月集中备课两次,探讨研究将“大钊精神”等冀东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个环节,不断更新“大钊精神”育人的方式方法,不断推进教材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鲜活生动的事例打动学生,感受“大钊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搜集、整理有关“大钊精神”的材料,编写成教学案例,阐释“大钊精神”蕴含的哲理,使学生从哲学的视角思考“大钊精神”,了解“大钊精神”的哲学内涵;从学理角度分析“大钊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中的时代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大钊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明确个人的成人成才目标。学生搜集整理“大钊精神”的相关资料,撰写演讲稿,利用上课前及课间时间进行弘扬“大钊精神”主题演讲,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会“大钊精神”。学校投资600万元建成了红色文化(VR)实践体验中心,通过虚拟技术让同学们在思政课上与李大钊同志面对面,身临其境感受“大钊精神”。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把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并提出了“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的要求。唐山师范学院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大钊精神”作为课程思政中的重要思政元素,融入到各个专业课的教学之中,一以贯之地推进“大钊精神”的养成教育,与思政课同向同频。
唐山师范学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大钊精神”融入学校各专业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根据每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和每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大钊精神”育人方案,把“大钊精神”的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充分发掘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育人资源,发挥课程思政作用,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唐山师范学院始终坚持拓展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平台,逐步构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将“大钊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之中,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让大学生体验到“大钊精神”的时代动力,切实提高青年学生服务奉献社会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观大钊纪念馆、故居,开展相关研究性社会调查和旧址实地考察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回顾当时的社会环境,感同身受,培育爱国热情。学校通过大钊后人讲述“大钊精神”事迹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大钊精神”的价值追求、哲学智慧,接受“大钊精神”的熏陶,教育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传承“大钊精神”,放飞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学校社会实践呈现出组织规模化、项目品牌化、机制长效化的良好态势。学校每年组建2-3支国家级重点团队参与团中央专项行动,10余支校级重点团队,每年有超过8 000名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涉及政策宣讲、社会调研、教育帮扶、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社会实践队员走访乡村社区、聚焦产业,通过自己的专业所长服务革命老区建设、助力精准扶贫、传承红色基因,在探寻中国故事的实践过程中弘扬“大钊精神”,用青春力量续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篇章。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6],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优秀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唐山师范学院将“大钊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使“大钊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校园内设立以“大钊精神”为主题的30余处冀东红色文化景观,在教学楼、宿舍、办公楼悬挂以“大钊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画,建设“唐山精神文化长廊”,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通过组建“大钊精神”研究社团,积极引领以“大钊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社团文化建设,组织以“大钊精神”为主题的歌咏、征文、演讲比赛,组织话剧表演、电影展播、故事宣讲等活动,开展具有“大钊精神”特征的活动文化建设。借助各类报告会、论坛、讲座等,邀请专家为学生解读“大钊精神”,举办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钊精神”涵养大学文化。通过以“大钊精神”为主要宣传内容的“红色教育”专题网站和“唐山师范学院团委”微信、微博公众号,推出了一系列以“大钊精神”为主题的图文、音频、视频等产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手段推广“大钊精神”,开展具有“大钊精神”特征的网络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全校形成了学习“大钊精神”、传承“大钊精神”的浓厚氛围,使红色基因成为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的重要文化标识。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铸造灵魂的地方,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7]。唐山师范学院对“大钊精神”的传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新时代的道德要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将“大钊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将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和优良传统传递给下一代。从实际效果来看,通过“以大钊精神育人”的探索与实践,打造了唐山师范学院办学特色的靓丽名片,将“大钊精神”内塑为唐山师范学院学子突出的身份标识。育人成效主要凸显在5个方面。
学校始终坚持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将“大钊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全过程,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爱党爱国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中心,构建校、系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体系,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政治导师制,开设道德大讲堂、青春大讲堂,实行“教师党员包宿舍”“教师与学生一帮一”制度,命名“大钊党支部”“大钊团支部”“大钊班”,将“大钊精神”带入教室、带入宿舍、带入学生心里。组织校领导、社科部教师和辅导员开展宣讲活动,每年开展各种宣讲活动50余场。
唐山师范学院自学生入学开始,就将学习至上作为传承“大钊精神”的重要内容,秉承“勤学修己”的校训,用“大钊精神”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十几年来,每年毕业生中均有700名左右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个别专业考研率曾达到62%,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在这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中,又有一大批学生考取了博士研究生,他们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学校弘扬“大钊精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坚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水平竞赛为牵引,努力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训平台,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形成了以“挑战杯”“创青春”为龙头、以学生科研为基础、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和社团科技活动为载体、以鼓励创新为机制、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补充的工作体系。近三年,学生在全国或全省各类竞赛中获得奖励84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20项。在2018“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金奖1项(河北唯一)、银奖1项、铜奖4项,同时,学校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2019年《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扶贫干部困境的研究——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二等奖。KAB创业社团连续多年被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十佳KAB创业俱乐部”“全国50强创业社团”等荣誉称号。
唐山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以“大钊精神”培育学生的奉献精神,积极拓展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平台,推动“第一和第二课堂”相结合,以创新创业、“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的社会公益、城市发展、重要赛事、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行动。2019年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7 256名,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93万小时,位列志愿汇最热公益校园榜全国第一。大学生宣讲团从2014年9月份开始,走进唐山市40余所中小学和30多个社区,累计为8 000余名中小学生和居民进行抗战故事宣讲,将冀东红色文化传递到社会。学校《“青影在线”——自闭症陪伴式教育干预服务》《美丽童行——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出乡关”(系列)公益项目》等多次斩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银奖。2019年调研项目均获“调研河北”社会调查特等奖。
李大钊身上体现出的担当精神“既是他高尚道德情操和伟大人格力量的凝聚,也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勇敢前行的精神动力”[8]。唐山师范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学校成为他们人生的真正起点。广大学生胸怀历史使命,传承“大钊精神”,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学校先后培养出了“全国三好学生”马丽贞、“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背着母亲上大学的曹江。还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孙玉璇、马姝婷,“全国百强创业英雄”高士杰,“全国自强之星”杨凯。此外,还有一大批学生获得了河北省、唐山市的优秀称号,众多先进集体获得团中央、省、市的命名。广大学生以大钊同志为榜样,敢于担当,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不负韶华,彰显出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力量,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学校通过文化阵地建设,积极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将弘扬“大钊精神”和红色文化精髓贯穿于文化建设之中,传播青春正能量,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每年举办的迎新生晚会、毕业嘉年华、体育文化节、传媒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演讲大赛、校园辩论赛等有影响力的校园品牌活动中,融入“大钊精神”和红色文化内容,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创作表演的音乐诗朗诵《跟随大钊足迹》,荣获河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依托学校的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将“冀东三枝花”等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引入校园,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每年举办大型文艺活动20余场,30 000余人次参与。
学校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开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营造了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了广大团员青年增强民族自信、担当青春使命、立志成才报国的信念。近年来,广大学生在“大钊精神”的滋养和感召下,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加懂得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学校学生报名参军的多了,报名参与西部计划的多了,志愿服务多了,好人好事多了,道德模范多了,校园中处处充盈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唐山师范学院不断强化“以大钊精神育人”的办学特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两个根本”,强化“以本为本”,坚持“四个回归”。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地位,注重内涵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唐山师范学院“以大钊精神育人”的成果得当了社会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进行了报道,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5-3(1).
[2] 王英,姜德辉.从李大钊建党思想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J].共产党员,2018,856(11):36-37.
[3] 王沪宁.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9-10-28)[2020-10-21].http://www.chinanews. com/gn/2019/10-28/8991051.shtml.
[4]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9):1-5.
[5] 姜德辉,张杰.传承红色基因[N].唐山劳动日报,2019-10- 29(1).
[6] 刘绍静.利用红色文化构筑特色校园文化的探索[J].临沂大学学报,2012,34(6):6-9.
[7] 宋德发.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文化立德树人[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5):97-101.
[8] 杨立元,杨春.李大钊的担当精神之深刻内涵与时代意义[N].光明日报,2019-9-26(5).
Developing Dazhao Spirit and Cultivating New People of the Times: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WANG Ying1, JIANG De-hui2, GAN Jian3
(1. Party Committee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2. College of Marxism,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225000, China; 3.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0, China)
Li Dazhao is one of the main foun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o has formed the Dazhao spirit that influences the later generatio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combining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forming the characters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Dazhao spirit”, integrating Dazhao spirit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cultivation of talents, has explored a path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 integrity, thus nurturing many new era youths with lofty ideals, era responsibility, dedic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Dazhao spirit;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G640
A
1009-9115(2021)01-0123-05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1.02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BKS013),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7MK028)。
2020-10-23
2020-12-12
王英(1965-),男,河北保定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校对:郭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