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阶段与特征分析

2021-01-07 17:43刘慧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职业院校办学

刘慧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全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是迈入重要阶段。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自《纲要》实施以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00多个,其中,与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并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的国家有30多个。我国教育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教育外事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进行了阐释。潘小明(2012)从课程、师生、实训、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学术交流、资源国际化七个方面概括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要素;姬玉明(2015)认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化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学习他国先进职教经验为基础;庞世俊、柳靖(2016)指出扩大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体系以及职业教育观念的国际化都属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徐华、黄华(2016)认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强调政策导向的开放性、专业设置标准的国际性、思想观念的包容性以及人才培养的跨界性等;杨红荃、肖渝琪(2019)强调,相较普通高等教育而言,以技术和应用性教育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借鉴过程中更具优势,因此,高职教育天然就具备国际化属性。

综合上述研究观点,本文认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国家之间关于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要求国家在结合本国国情基础上,站在国际战略高度,融入本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成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培养具备国际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应用型人才。

二、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阶段

(一)以交流学习为主的初级阶段(1978年-2002年)

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期,我国职业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一起翻开了国际交流合作的新篇章,职业教育国际化初见端倪。在初级阶段,我国职业院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主要形式如下:

1.与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聘请外籍教师到校讲学,推荐学生到境外实习;

2.精心培养骨干教师,根据院校发展需要与实际,遴选优秀中青年教师到英国、德国等国家进行学习交流;

3.与东盟国家合作,接收和培养来自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向东盟国家输出中文课程与教材;定向培养面向东盟国家的汉语师资;

4.引进和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学习西方优势专业建设的先进标准并进行内化、自建与实践,再将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职教资源输出到东盟国家。

在此阶段,职业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面向东盟国家,架构起“西—中—东”的国际化交流桥梁,国际化方式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进行教师资源、非产业形态的文化输出,为职业院校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以企业标准输出为主的高级阶段(2002年-2015年)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这些国家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实施极大地加速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我国企业“走出去”势必需要大量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且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相较于知识文化的传播,技术应用更易于推广,因此以培养技术应用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具有天然的国际化属性,在培养企业所需国际化人才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此背景下,部分职业院校充分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切实抓住了发展机遇,或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或伴随企业走出国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该校立足柳州、面向广西、辐射东盟,以企业标准输出为主,成功走上了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之路。该校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在印尼成立“印尼中国SGMW汽车培训教育中心”以培养该企业在印尼发展的本土化人才,成为职业院校伴随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同时,该校提出了“双轨并行,双向融通”的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理念,构建了“政校企双边三方”跨境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不但帮助“走出去”的企业培养急需的本土化人才,而且推动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中国企业技术标准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三)以深度融合为主的新阶段(2015年至今)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做出总体要求,开创了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自身国际化发展模式,拓展国际化视野,输出更具中国职业特色国际竞争力的教育产品和品牌,实现了技术、标准创新和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度良性发展。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入新阶段,众多职业院校抓住发展机遇,进行了形式多样的中外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最大功效。天津“鲁班工坊”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该项目立足 “一带一路”建设和沿线国家的产业需求,充分发挥现代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的资源优势,将中国优质的职业教育和先进技术向合作国输出,帮助其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天津市政府、天津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及各高职院校的努力下,天津于2016-2019年间先后在泰国、英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吉布提开设了8家“鲁班工坊”,大力推进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创新型服务,对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澜湄教育合作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新阶段的一大亮点。云南民族大学以《意见》为指导,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结合澜湄六国合作机制,聚焦澜湄发展,深度参与澜湄合作,开创了澜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特征分析

(一)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不均衡

1.国际化发展地域性不协调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从开展合作办学院校的分布情况来看,东部沿海省市占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2018年,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述四个省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占全国总数的44%。而《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排行前50强中,中西部地区有11所院校入选,只占22%,且覆盖了重庆、陕西、云南、贵州、河南、湖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9个省份及自治区。由此可见,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发展较东部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国际化发展存在地域性不均衡的现象。

2.国际化发展区域特色显著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众多职业院校尤其是贯穿我国“一带一路”线路省份的职业院校,其国际化发展势头更为强劲,纷纷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拓展留学生教育、利用优势资源平台等方式积极向邻国引进和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其中,东北部分省份、新疆自治区开展的国际化办学活动主要集中在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则依托其临近东盟的区域优势,开展各项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交流项目;天津以其优质的职教资源依托企业 “走出去”,创立并逐步打造了“鲁班工坊”的职教模式,形成了其独特的品牌特色。

(二)不同类型职业院校国际化差异日趋明显

我国的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在初级阶段很大程度上以落实国家政策为目的,主要模仿本科院校发展模式,缺乏自身特色,有较为明显的群体性和依附性特征。在教育国际化初级阶段,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都没有显著的类型差异,然而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不断推进,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在其国际化进程中逐步呈现出愈加明显的类型性差异,体现在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行业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示范性院校和非示范性院校。

在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排行前50强的榜单中发现:第一,全部上榜院校均为公办,由此可见,民办职业院校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与公办职业院校相差悬殊;第二,具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仅占比6.7%,然而在50强榜单上却占比高达12%;第三,榜单中国家和省级示范或骨干院校总计37所,占比高达74%。可见,在国际化办学实践中,我国不同类型职业院校差异化显著。

(三)形式较为集中,实践分布呈现出聚集性特征

1.实施路径仍然是师生国际交流

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初级阶段,师生进行国际交流的活动成为其最主要的形式和内容。在当前职业教育国际化大发展的环境下,众多院校积极进行国际化实践并不断探索、改革与创新,但教师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培训,学生到海外实习等依然是职业院校进行国际化实践的重要路径。

2.实践形式体现在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作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实践形式,早在1986年就已出现,由于这种形式对于培养国际性人才的有效性加之国家政策的鼓励,相继涌现出众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因此,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形式逐渐多样化,但是中外合作办学仍是最为广泛和集中的一种办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逐渐兴起依托行业或企业为“走出去”、“鲁班工坊”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新形式,并且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支点。

3.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分布聚集性特征明显

据中外合作办学信息监管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对象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这些国家也是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国际交流的主要目的地。而目前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的“鲁班工坊”,其合作对象主要集中在泰国、印度、印尼等不发达国家,通过帮助提高其职业教育水平以培养更多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本土化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促进其经济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三、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建议

(一)提升国际化办学理念,加强国际化战略规划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社会各个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职业院校应该主动作为,在不断夯实办学基础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参考和吸取国内外优秀职业院校的先进做法,时刻关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实现办学理念上与国际接轨融合。在融合过程中要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特色的保留和传承,从而使两者均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需要树立国际化战略思维,进而加强国际化战略规划,根据不同国家的发展特点及差异制定相应的合作战略,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二)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利益共同体

职业教育国际化工程浩大,不仅关系到职业院校的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国际化绝不仅仅是某所学校或某个教育部门的单方职责,而是涉及职业院校、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及相关机构等众多利益主体,因此需要各方主体的通力合作与协调,以实现信息、技术、资金、人力、政策等的互通和共享。要全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就必须寻求教育部门、行业企业及相关机构的通力合作,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利益共同体的内涵发展。

(三)发挥职教国际化品牌优势,探索创新职教国际化发展路径

要改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形式较为传统与路径较为集中的状态,就要大力激发新型国际化的模式潜力,发挥职教品牌特色和优势,加强成功院校的经验推广、政策扶持等。教育国际化并非一蹴而就,要持续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经历了摸索和提高过程的职业院校要更加自信、开放和包容,除借鉴相对成熟的国际化模式和路径之外,要大胆创新和改革,从目标使命、价值引领及策略模式等方面继续探索和拓展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把我国职业教育的优秀成果不断推向世界,进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四)构建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布局

从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特征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的职业院校由于受到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发展情况也迥然各异。因此,在实施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教育规划者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的国际化发展策略要切实符合当地发展实情与自身区域特色。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内部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而言,制定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切忌一刀切,一定要充分了解地区实际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从政策规划与制定到政策落地与实施的整个链条和环节都准确切合区域实际与特点,那么各地区的国际化目标才能有效达成,进而确保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国际化职业院校办学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聚焦港口国际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