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 王惠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更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在以往的初中应用题教学中,部分题型和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出现。为促进学生理解应用题内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将初中应用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相关数学知识,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初中数学工程问题相关的应用题型教学中,其中以列方程解应用题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等量关系在应用题情境中进行剥离,进而将实际问题通过方程或方程式进行解决。首先,教师要注重方程类应用题的背景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案例作为方程应用题的主要背景,以此保证应用题设计与学生实际认知相符,进而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教与学生,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解决相关应用题。比如教师常用的题型“甲乙合作将数据输入电脑的时间”,它的生活背景十分适合运用至应用题背景。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应用题设计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解题思路与应用题重点元素中进行深度学习,避免学生被生活情境困住思维,找不到应用题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元素。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将数学应用题以真实生活情境作为背景,不仅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措施,而且符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
无论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均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现代教育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更多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常常以被动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在学习中,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将相关知识教与学生,这种模式并不科学,学生学积极性较低,进而导致整体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好奇心是促进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主要途径。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结合应用题型对其进行分析与解决。
例如,在初中数学利润及打折问题的应用题型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购物经验对相关题目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在商场中一件衣服的原价是200元,在促销活动中,根据原价进行五折销售,仍然可以在成本的基础上获得20元的利润,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在此类应用题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等方式对相关应用题进行解决,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发展学生观察能力进行,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培养而成的。因此,观察能力与探究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成的,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科学指导。
传统的教学意义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一学习理念并不科学,陶行知先生主张倡导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加强社会实践性学习方法的运用,在生活实践中通过探索和发现,感受并掌握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吸收理解。现代教育更加侧重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论点,通过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开放向的数学应用题型,促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开放性命题的应用题涉及比较广泛,教师可以在多种应用题中以开放性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以此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开放性命题的设计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以条件开放、方法开放、结论开放三个角度分别设计,以此保证学生在多角度中思考问题,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目的。
首先,对于条件开放的应用题设计,可以设计不完备的条件,同时具备多个符合问题要求的条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要适当在题目中添加条件方可解决,此类条件开放性的应用题型是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常见且十分有效的方式。例如,在初中应用题中计算面积的题型即可运用条件开放式设计。比如,“校园中有一个面积为46厘米的矩形花坛,其周长为28厘米,对角线为10厘米,求矩形花坛的长和宽”在此题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去掉应用题中三个已知条件中的一个,会不会对解题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学生通过条件开放性的应用题结合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除此之外,方法开放与结论开放的应用题型与之道理相同。在方法开放的应用题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应用题,促进发展学生多元化思维能力。而结论开放的应用题型对于学生而言,便具有较强的学习意义。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将应用题以多种解题方式达到不同的解题结果,进而促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多元化的开放性应用题型,不仅符合生活理念的教学根本,而且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应用题生活化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核心内容,利用多种方式结合多项途径促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学习能力,同时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相结合,进而促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