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卜 张宾 庄礼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510000)
针灸专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针灸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举措,在中医学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针灸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临床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实施对于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十分重要。
目前国内的针灸专业本科教学包含4年的医学基础学习和1年的临床实践。研究生教学分为专业型和学术型,前者主要以临床实践为主,后者以针灸相关科研工作为主。2017年国家教育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关键环节是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和质量,而正在进行的十四五规划中更是强调,研究型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应是加强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1]。通过分析当前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找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在针灸专业研究生实际教学活动中,导师和学生们都更注重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忽视了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然而,只有解剖学、生理学、针灸治疗学等知识并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针灸医生。临床医生是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练就的,但临床实践的对象是人,其复杂性势必导致医学现象存在一般规律之外的不确定性,而临床医生能够鉴别和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其医学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医学研究的最大贡献就是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优秀的临床医生一定是那些具备科研思维的医生,他们在临床中碰到疑难病患时,可以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严谨的设计,开展研究来找到解决临床问题的最佳决策。在中医药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更加科学严谨的针灸治疗研究,其设计产出的结果才能有效地推动针灸学为国际健康服务的能力,而这更需要在针灸专业研究生教育中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
笔者通过检索文献,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和问卷调查,发现本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其综合汇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各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试行,旨在各个击破,在研究生时间段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研思维,获得扎实的科研能力。
2.1 文献检索、分析及应用能力不充分 临床科研的重要基础就是扎实的文献检索和分析能力,一般针灸专业在本科阶段都会有选修课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综合检阅。然而,大多课程设置都以卷面考试为主,本专业的本科论文不做必须要求,故没有在本科阶段得到充分的积累[2]。进入研究生阶段后,由于需要进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阅读文献的时间更少,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查阅文献后,需要对所得文章进行充分取舍,合理地综合对自己科研目的有直接相关性的内容,分析整合。而很多研究生不具备此能力,以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部分为例,常常出现某个定义或者数据的单纯罗列式的表述,将同一个问题用同样的方式堆积成文。虽然阅读大量文献可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但达不到取其精华的结果,不能做到最大程度地从文献中获得专业知识。
笔者鼓励学生们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文献阅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大学生完成对阅读文献的快速感知,将有关主题的各类文章内容和同类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完成分类分层[3]。如此,实现文章的可视化呈现,从简单文献过渡到复杂高分文献,有助于不同阶段学生们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
2.2 规范化的临床研究课程学习不足 临床研究有国际化的设计标准,严谨的方案设计对于产生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并完善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意义。临床研究证据来自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不同的设计是为了实现不同的目的及回答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设计证明因果关系的效力和预期的潜在偏倚不同。因此,要证明和评估一个临床研究,首先要了解研究设计各自的优劣、利弊。由于中医药院校大多并没有设置《循证医学》《临床研究方法学》等课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须从网络线上课程中获得。一份研究计划书可以帮助研究者有逻辑、目标明确、高效地组织科学研究,包括提出研究问题、进行研究设计、选择研究对象、确定测量方法等步骤,经过以上步骤最终得出可利用的研究结果。而现在研究生们进行各自课题设计的时候,多从既往毕业课题组成员中获得设计原则和方法,多年不经改正,容易在开始阶段就发生错误。
笔者在本院针灸康复中心实行了以年度为计划的培训课程,从研究设计到实施逐步讲解,包含研究对象选择、样本量估算、各种研究设计的介绍、统计管理、问卷设置与回访、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等14次课程,旨在通过以上内容的教学,增加学生们对临床研究规范化的印象,为今后课题设计的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2.3 实践应用和表述经验能力欠缺 临床科研是需要将实际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应用的科学,研究生需要亲自参与设计、实施并完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然而,目前针灸专业学生在应用上多依赖于导师或课题组现有课题,复制已有的研究方法,套用陈旧的实施思路,最终形成较浅显的毕业论文或结题报告。
完成这些报告需要学生有清晰的思路,结合专业的表达能力,综合整体研究进展最终突出自己所做项目的优势以指导临床,阐释可能存在的劣势以供业内参考。但目前针灸专业研究生实践应用的机会仍较少,并且不能够简洁、明确、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或者仅仅是陈述过程而没有提升,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笔者鼓励学生们参与课题的申报过程,在多项基础和临床课题中,有研究生们和导师一起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带动研究生扩展思维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们表达经验的锻炼,以小组内会议的形式定期开展学习,除了常规的文献汇报和阅读分享外,鼓励学生们互相提问,现场进行解答。并注重英文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从单词到短句到长难句,逐步让学生们实现自主表达的能力。
针灸学是中医类临床专业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密切的专业之一,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学科。现代医学通过科研研究揭示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构建了临床医学的知识体系,这与针灸学的本质有相似之处。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但笔者认识到,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结合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科学性强、具有量化标准、形成规范并且可以重复的治疗方案仍需要不断地证实。
针灸医生是实践针灸循证医学的主体,不仅需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不断更新、丰富自己新理论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崇高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结合目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建立针灸康复中心一体化科研平台,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心各层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好医院和大学公用平台,保证专业人才的进步,促进多学科交流,在有限时间内更高效地做好专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工作。从管理学角度而言,综合实力强的医院一定是医疗、科研、教学并行的,医疗是硬实力的体现,而科研与教学便是软实力的着陆点。重视和加强针灸专业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培养中,为本学科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专科人才,充分发挥针灸学在临床工作中的优势,并将实践结果推广至国际,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中医力量,真正做到提升中医药研究在海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