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生
(盘山县水利建筑工程处,辽宁 盘锦 124000)
裂缝的存在对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稳定性等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大大缩短了结构的服役寿命,这主要体现在加速混凝土碳化、促使混凝土溶蚀与冻融破坏、加快钢筋的锈蚀、改变原应力状态、产生渗漏、破坏结构整体性等方面[1-2]。水工混凝土存在结构体积大、易受环境约束、热传导性差、抗拉强度低的特点,工程中非常容易形成裂缝,所以有效控制裂缝逐渐成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3]。受工程特性、外界环境和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水工混凝土裂缝存在不断扩张的趋势,其中混凝土收缩变形、配合比设计、内外部约束、环境温度、材料特性、体型体量、水泥水化、施工条件等因素均可导致混凝土裂缝[4]。实践表明,设计不当、混凝土材料和施工因素导致混凝土裂缝的概率为5%、15%、80%。所以,为了降低混凝土有害裂缝的出现,保证工程结构质量及其设计使用年限,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裂技术[5-6]。
一般地,将混凝土裂缝按照不同的成因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即塑性收缩、温度、干缩和沉陷裂缝。
实际工程中,因混凝土内部存在较大的水分流失较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与形成的土缩裂缝相比塑性收缩裂缝往往于完全凝固前形成,这也是两者最显著的差异[7]。混凝土表面含有的水分受强风力、太阳暴晒等外界环境作用被汽化挥发,从而使得结构内、外部出现不平衡压力,并形成中间宽、两边窄的裂缝,这给后期工程的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混凝土内部与表面存在较大的温差是引起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水工混凝土温度裂缝多形成于养护及浇筑环节。水泥作为构成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水泥水化会释放极大的热量,因结构表面散热较快能够快速的冷却,而内部热量比较聚集不易散发,当温差超过某临界值时就产生了温度裂缝[8]。其中,分缝及大坝施工过程中最易产生温度裂缝。
混凝土养护结束后往往会出现干缩裂缝,实践表明干缩裂缝在养护结束15d内存在较高的发生概率。其中,外界自然因素影响和混凝土养护不合理是产生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在两者的综合影响下混凝土流失较多的水分,并产生大范围的干缩,当干缩应力超过结构强度极限时就形成了裂缝。在外观形态上这类裂缝多呈网状,干缩裂缝的存在极大的降低了结构的抗渗水性、抗压性能和服役寿命[9]。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沉陷裂缝较难控制,其中技术人员未科学树立软土地地基属引起不均匀沉降的关键因素,软基承载力低、稳定性差等易形成沉降。与其它裂缝相比沉陷裂缝存在较深的深度,同时地基方向和深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沉陷裂缝宽度。一般地,沉陷裂缝宽度随着地基沉降深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外界不利因素也会对沉陷裂缝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进一步分析混凝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的形成机制,可以将裂缝划分为荷载与非荷载两类。其中,水利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等都属于非荷载裂缝[10]。虽然,二者都属裂缝的范畴,但引起各类裂缝的原因明显不同,总体上可将形成裂缝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种:
1)结构组件受力不均匀。一般地,水利工程的结构复杂且施工环节多,结构组件承载力存在一定差异,在荷载承受力方面不同类型的结构不尽相同。在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若未能掌握不同构件的受力性能、荷载传递方向,将无法准确了解结构的力学特点及其受力原理,也就无法确保混凝土结构能够承受其承载范围内的荷载量。若混凝土结构承受了超出其极限承载的荷载量,势必会造成构件开裂的现象。
2)原材质量不合格。砂石、水泥等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混凝土是否会出现裂缝。若将质量不过关的原材料用于拌制混凝土,将大大提高裂缝出现的概率,明显降低水利结构强度,无法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3)配比设计不合理。若调配混凝土过程中,技术人员将水与水泥之间的比例搞混,将大大降低混凝土的抗裂性,未选择的水泥类型不合理也会导致以上问题。此外,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比若混凝土的抗裂性明显较低,将不可避免的引起裂缝,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
4)内外温差过大。实践表明,内外部存在较大的温差也是引起裂缝的关键因素,温差超过5℃时混凝土结构极易产生裂缝。
5)施工操作失误。一直以来,各参建部门都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为有效保证混凝土质量施工企业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手册、规章制度,并在施工现场专门安排人员巡查。然而,在建设施工及原材料选配时技术人员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裂缝形成的重要原因。
为了降低混凝土裂缝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发生概率,可从以下角度入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优化配合比设计。由于混凝土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用量,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引起施工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适当增加骨料粒径与级配、调整比例外掺粉煤灰等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11]。首先,技术人员选择的原材料必须符合水利工程质量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在配置混凝土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均匀混合各类原材料,同时可以适量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为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必须最大程度的把控整个拌制过程;然后,完成混凝土拌合和定期养护后,要随机抽查试样检测其是否达到强度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应重新制作;最后,可优选复合高效型外加剂以增强结构的抗裂能力,外掺pp纤维提高混凝土抗拉能力和早期强度,防止出现早期裂缝。
2)严格把控施工过程。对于混凝土施工过程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全过程严格把控,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时发生裂缝的可能。实践表明,通过二次振捣能够有效的降低裂缝形成概率,同时有利于把控混凝土收缩量。
3)加强温度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形成还与内外部温差过大有关,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属技术人员的重要工作。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时技术人员可选用低发热量的水泥,以防出现剧烈的水化反应和过大的温差,这也是温差控制的有效途径[12]。此外,高温季节可以采取晚间进料、骨料堆高,骨料、上料斗、外加剂料堆、送料皮带机搭棚遮阳,水泥粉煤灰提前进料,料堆顶部冷水喷淋,蓄水池保温并遮阳防晒,每次拌和上料控制不超过15min,采用加冰冷水拌和、冷水拌和及加冰拌和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出仓温度等措施;混凝土运输车辆冲洗、隔热、遮阳降温,对吊罐遮阳、隔热,以降低运输时的温升,保证浇筑稳定;增加机械设备,加快入仓速度,加强人员管理;预埋冷却水管,采用河水及深井水通水降温,已浇混凝土表面进行流水养护。
4)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安排低温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控制高差。此外,施工中严格控制浇筑层厚和层间间歇期,短间歇均匀上升,避免出现薄层长间歇;高温季节利用夜间浇筑,尽量选择早、晚或夜间浇筑。为了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施工企业要加大监督力度,每天定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检验,一旦发现问题当场立即纠正。
5)合理选择原材料。技术人员要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对水泥类型,要严格按照建设标准挑选各方面符合要求、品质良好的材料,从根本上杜绝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的出现。水泥类型选择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技术方案,全面掌握工程使用流程和各类水泥基础信息合理选择。水泥进场时,施工单位应专门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对水泥是否结块凝固、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证等仔细的检查,对检验不合格或者生产许可证缺少的水泥坚决禁止入场,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抗渗透性、抗压强度符合要求。
文章从混凝土裂缝类型、成因的角度,全面识别了导致水工混凝土裂缝的要因,其中水泥水化热属于导致温度裂缝的主因,混凝土外部约束、自身收缩及环境温度变化也会对裂缝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总体而言,水工混凝土裂缝控制应引起相关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对不同防裂技术的对比分析确定最佳的裂缝防控对策,以进一步改良和优化混凝土防裂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