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宏伟,于永畅
(1.泰山学院 历史学院;2.泰山学院 旅游学院,山东 泰安271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①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②刘家义.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7).。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存在不足,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理应科学定位自身角色,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新时代“三全育人”共同体建设。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教辅人员,不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因此,在推进“三全育人”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辅导员要和学校保持一致,结合自身职业优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指导。
辅导员虽然不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但在常规管理中与学生接触最为亲密。辅导员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们能够在与学生的频繁接触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向他们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①冯 刚.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J].思想教育研究,2015(3):111-113.。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网络的连接下,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快捷化,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文化的影响。辅导员能够借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发挥线上教育优势,借助微信、微博、QQ等方式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网络舆情,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辨别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现实与虚拟的关系,学会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自律、自省,利用网络更好地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先进的思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进一步夯实和强化,因此,辅导员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优良品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可以将自身具体的工作职责与大学四年时光相互衔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使学生经过四年的“打造”,最终发展成为社会最需要的“合格产品”②吴子贵.“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2015(2):201-206.。辅导员身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在新生入学伊始便应开展入学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园运动会、技能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引领大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四年生活;带领班级成员组建班集体,定期召开班级会议,开展学习交流会,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带领学生美化校园文化环境,装点教室,陶冶情操;妥善处理学生内部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强化宿舍的学习功能;组织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加强团队协作;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总结经验,不断成长;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等。总之,辅导员能够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持久深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充分利用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机会,监督并引导大学生做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一方面,监督线下环境,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学生日常接触,监督他们的思想动态、精神风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实现向上、向善发展。例如,通过监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学会团结友善、互帮互助;通过监督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通过监督大学生的交往环境,引导他们学会自尊自爱、文明恋爱等。同时,辅导员通过加强对身心发展存在问题学生的监督,引导他们科学调整心态,妥善释放内心压力,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另一方面,监督线上环境,借助互联网监督大学生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风貌,控制网络舆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教育部43号令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首要工作职责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日常管理和教育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①教育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Z].2017.。然而在现实中,辅导员参与“三全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辅导员职业是一项工作极其繁琐的职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于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获得感的调查问卷显示: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普遍偏低,很多年轻辅导员在出现职业倦怠后选择了转岗或跳槽,这就造成了育人主体的断层。很多学校的辅导员还兼任部分班级的班主任,学生往往对既是班主任又是辅导员的教师依赖性极强,如果突然出现更换辅导员的情况,部分学生会产生极大的不适感。因此,辅导员的流动性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实现全员育人。此外,辅导员转岗前的交接工作不到位也是制约全员育人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自闭学生、心理障碍学生等特殊群体,往往很难将其具体情况在短时间内传达甚至交接给另外的辅导员教师,这就往往造成育人过程的间断,无法做到针对个别特例的全程育人。因此,辅导员岗位流动大导致的育人断层是制约全员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部43号令明确规定了辅导员职业的九大具体内容,包括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组织班级建设并引导学生建设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对学生的日常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疏导,妥善处理学生内部矛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给予科学的疏导和有效的干预,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借助网络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监督网络舆情,引领主流意识形态;科学高效地处理校园危机事件,积极应对各类校园紧急突发状况;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科学就业与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等。以上九条虽然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但这些工作内容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具有存在的变化性、发生的偶然性和处理的复杂性等特点。例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日常事务时不能千篇一律,也无章可循,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这不仅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积攒,更需要面对紧急情况时的急中生智和沉着冷静。这只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处理行政事务、搞好科研工作,有时甚至是处理家长抛出的问题,这些工作消耗了辅导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力参与到全程育人的过程中。
辅导员职业是两条腿走路,既是教学人员,也是行政人员,这既为辅导员的职位晋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使辅导员在职业发展上面临诸多瓶颈。现实中,虽然各个高校制定了针对辅导员的专项考核制度及晋升办法,但在实践中又存在难题:同等条件下,无论在职称评定方面还是职位晋升方面,专业课教师都要比辅导员教师更具有优势。究其原因,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多见于隐性成果,不同于专业课教师,能够将书本知识教授给学生并通过技能操作得以反馈。同时,辅导员平时科研时间少,科研成果不及专业课教师,因此在工作业绩上也很难评定,这就使辅导员在高校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甚至有人认为辅导员是“人人都能干”的职业,这就为辅导员实现全方位育人造成一定的局限。
辅导员作为教育管理者,能够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组织实施者,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监督引导者,能够督导大学生做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①万美容.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4):17-24.。因此,实现“三全育人”共同体建设,辅导员必须积极建构自身角色,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的实现。
所谓“全员育人”,是指高校中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结合自身职能范围,人尽其才,发挥教育功能,在本职岗位上做好育人工作。高校辅导员要推动全员育人,首要职责就是要明确自身职业定位,结合自身职业特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育部43号令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首要工作职责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始终。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做新时代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辅导员首先要身体力行,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并将先进的理论思想与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
其次,辅导员教师要加强团队协作。要实现全员育人,仅仅依靠辅导员单枪匹马是无法完成的。虽然教育部43号令明确规定了辅导员和学生的配备比例为1:200,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高校还很难实现这个标准化的配比,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良好的团队协作可以加强辅导员团队全员育人的整体实力,提升全员育人的整体效果。因此,辅导员教师要善于组成团队,开展工作研究,总结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针对问题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全员育人的效率。
所谓“全过程育人”,是指从大学生入学到大学生毕业,育人工作始终贯穿其中。辅导员应挖掘自身职业资源,找准自身职责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推动全过程育人。辅导员应对标自身职业范围与要求,在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方面,善于结合日常管理向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始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党团和班级建设方面,结合党团活动进行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引导大学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先进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在学风建设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引导大学生养成能学习、会学习、愿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将良好行为的养成贯穿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始终,在养成教育中锤炼学生的良好品格;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各种事件,锤炼坚强的心理品格,针对特殊学生积极引导并给予特殊关爱,引导他们尽快走出困境,积极面对大学生活;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结合新媒体开展线上教育,把握网络舆情,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方向;在校园危机事件应对方面,沉着冷静、妥善处理,善于总结教训,结合不同事件对大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在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结合当今就业形势,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四年时光,引导他们结合自身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和理想爱好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并及时调整,合理规划,成就自己;在加强自身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不断学习最新的国家党政方针政策,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文化引领当代大学生的前进方向。
所谓“全方位育人”,就是指在育人过程中,要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善于抓住每一阶段、每一环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自身的职业特征,充分发挥双角色优势,实现对大学生的全方位育人。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在“三全育人”实践方面普遍存在的短板问题就是没能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致使“三全育人”的三个要素之间存在重视程度不一的局面。例如在全员育人方面,很多教辅岗位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职业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盲目地认为教书育人只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与教辅人员无关;在全程育人方面,很多教师还是将侧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对于课前、课后等课外时间的育人和实践活动重视不够,甚至完全交付给学生,沦为课后作业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连贯统一的育人机制,各机构之间存在互相推诿、教育与管理断层的局面。
针对以上局面,辅导员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双角色的优势,在自身岗位上积极践行全方位育人。首先,发挥教师岗位优势,在全员育人环节,辅导员教师应主动加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形成联合育人机制,例如专业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辅导员教师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夯实对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理解;辅导员教师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专业课教师反馈,便于专业课教师结合理论知识,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强理论指导;对于实践课程,专业课教师可以向辅导员教师反馈活动举行的具体要求和侧重点,方便辅导员教师即时给予监督和引导,提高实践课程的科学化和实效性水平。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双线并举,才能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实现全员育人。其次,辅导员教师还要积极发挥管理岗位的优势,协调各教育管理主体,积极促进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