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继苍 李雅静
对外宣传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重要一翼,也是外交政策得以落实的保障。对外宣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对外宣传泛指一个区域对本区域以外的一切宣传,而狭义宣传特指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宣传。本文所说对外宣传属于狭义宣传。即对外宣传是一个将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事实以及建设成就晓之于境外的过程,目的在于争取世界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支持[1]。对外宣传大致包括宣传对象、宣传任务、目的、手段以及宣传内容和效果等几个方面。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本文拟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对外宣传的发展历程作一简单梳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我们党对外宣传工作的初创时期。作为一个初创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面临着根基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的现状。只有进行对外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革命。革命与战争的背景决定了此时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的探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沟通以争取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是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支持下建立的。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就与苏联和共产国际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建党初期,许多共产党人赴苏联学习,使国人了解苏联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真理的同时也将中国革命的现状和中国政治形势传播到了苏联和国际社会,使更多的国家认识到在东方、在中国有一个冉冉兴起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积极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远东人民代表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2]。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外宣传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人在大型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向世界其他国家介绍中国政治形势、工人运动和农民政治斗争等情况。他们号召共产国际和西方各国共产党组织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共产党,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对于“未来的世界革命”的重要作用[3]。共产党人借助国际会议,向世界各国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使世界各国将目光转向远东,转向中国,为中国革命争取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二是向海外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党的主张。革命时期党的对外宣传媒介主要有通讯社和报刊。中俄通讯社于1920年成立,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同建党有关的无产阶级通讯社”[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改称华俄社。早期通讯社的稿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翻译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新闻以便于国内读者阅读,二是将中国新闻翻译成俄语在俄国报刊上发表。虽然初创阶段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人力物力缺乏、发稿时断时续的情况,但通讯社发稿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共早期对外宣传的重要探索。报刊是党对外宣传另一重要方式。中共早期在海外成立的各类刊物主要以《少年》和《赤光》为代表。《少年》的主要任务是“传播共产主义学理”;《赤光》则偏重于传播党的主张、政策方针[5]。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刊物主要有《海外青年》《抗战大学》《新华日报社论集》《大众生活》等[6]。这些刊物大多面向中国香港、东南亚及西方各国的华侨,使他们有机会了解中共的方针政策、战斗功绩等。
三是塑造共产党人的形象,驳斥“中国共产党是土匪”的论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敌对国家的污蔑和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中国共产党“利用新闻阵地、新闻记者、文化交流和民间外交,影响和改变国际舆论”[7],重新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西方记者在介绍真实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中的重要作用。斯诺对中国苏区和中国共产党的报道,使西方社会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面貌,推翻了“中国共产党是土匪”的论点。此后,越来越多的西方记者来到苏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面貌,看到了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正是通过新闻记者,我们得以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传递到世界各地。此后,通过外国新闻记者进行宣传成为党的对外宣传的重要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巩固新生政权、建立平等外交关系、恢复国民经济三项重大任务。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政策。这一时期对外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突破西方敌对国家的外交封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开展对外舆论斗争,宣传“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建交,从而为新中国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宣传工作蓬勃发展。首次创办多语种对外刊物。通过发行对外刊物让世界了解新中国的真实情况。这一时期党、政府以及各类社团组织主要创办了《人民中国》《中国建设》《中国工会》《万年青》等对外宣传刊物。此外,《人民日报》《红旗》等对内刊物也承担了“十分独特的对外宣传功能”[8]。其次,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为代表的官方和民间通讯社承担着对外广播报道、发布新闻图片、发行电影的工作。第三,电影、纪录片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重要的对外宣传媒介。对外宣传的电影、纪录片以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绩为主。如《中国人民的胜利》《抗美援朝》《欢腾的西藏》等都在国际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从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期,一个以对外广播报道、发行电影、出版外文书籍为主的对外宣传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中国陷入“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之中,外宣工作也因此受到冲击,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良好外宣体系一度遭到破坏。在革命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对外宣传过分强调“输出革命”,希望以此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这种在宣传方式上内外不分、强加于人的现象在国际上形成了被西方媒体“妖魔化”的“红色中国”形象,进而影响到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影响了我国自身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取代“革命与战争”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因此,中国要重塑国际形象,给世界展示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中国形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不管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化,“首先中国自己不要乱,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9],“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9]。改革开放以后对外宣传的任务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
改革开放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党的外宣工作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给国际国内树立一个好的形象”[9],外宣工作取得新进展。首先,外宣工作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新的形象。经过十年的努力,一个坚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改革开放的中国形象取代了“动乱与战争,封闭与落后”的中国形象。其次,对外宣传媒介取得新发展。国际广播电台播出时间和语种位居世界第三位;新华通讯社和中国新闻社利用国际电线传路提高了新闻传输的的时效;对外报刊由新中国成立初的几种发展到40 余种;外文图书累计3000 种、2 亿多册[10]。第三,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体系初步形成。1980年中央成立对外宣传小组,负责领导管理协调对外宣传事务。1982年全国地方对外对台宣传工作会议之后,地方党委普遍建立起对外宣传小组及办事机构。从中央到地方的对外宣传机构逐步建立。
上世纪90年代之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反对西方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外宣传,“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展示和提升国家良好形象”[11]。这一时期,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国的对外宣传提供了一个更加快捷、便利的平台。对外宣传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首先,互联网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中央形成一个由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站等网站组成的国家级对外宣传网络体系,我国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大大提升;网上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第二,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报道更加高效。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报道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等事件,建立了一套稳定有效的应对机制,向国际社会阐明了中国政策和中国态度。第三,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 80 余个机构以及31 个省(区、市)人民政府设立了新闻发言人[12]。制度的完善也为新闻发布高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非西方媒体崛起、非传统媒体兴起、非国家行为体参与”[13]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际媒体更加关注“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的声音甚嚣尘上。面对极其复杂的形势,对外宣传要坚持内外并重、奋发有为,在世界上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尤其要把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作为创新外宣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对外宣传聚焦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以及连接中外,沟通世界。首先,多媒体通讯技术迅速发展,我国对外传播能力显著提升,对国内重大事件及时准确的报道有助于我们积极引导舆论,向世界公开透明的展示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其次,对外宣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经济宣传是对外宣传的第一重点”[14],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把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讲准讲深”,“充分宣传经济运行亮点,稳妥做好经济热点问题解析引导,有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中国发展光明论”[15]。第三,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更注重“走进去”。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华文化,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中国文化宣传片。例如《hello,China》形象的介绍了100 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汉语词汇,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同时,新时代,我们的文化对外宣传更加考虑受众群体的理解和文化认同而不是一味地输出,更强调文化“走进去”。通过一系列对外宣传方式,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第四,积极参与国际舆论斗争,争夺话语权,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内政问题的报道铿锵有力、坚决不退让。在港澳台问题上,对外宣传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坚决抵制“台独”“港独”,坚决抵制其他国家干涉我国内政;在新疆反恐问题的报道上,抵制“美式人权”坚决反对蓄意诋毁中国新疆的人权状况,污蔑新疆反恐和去极端化成果,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在西藏问题的报道上,更强调西藏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西藏而并非西方媒体所报道的西藏。
近百年来,党领导的外宣工作始终立足于时代和我国发展的需要,在百年实践与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用事实说话”“内外有别”“实事求是”“正面宣传为主”的外宣方针。中国也从一个处于国际社会边缘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融入全球化进程进而维护世界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国家,一个爱好和平、稳定发展的中国形象也逐渐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