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互融,全程多维,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2021-01-07 05:29:52胡春雷秦晓彬李京文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训室计算机网络校企

胡春雷,秦晓彬,李京文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十二五”以来,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发〔2017〕95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等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对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指导和要求[1]。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都结合本校特点,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课证融通等因素,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2]-[3]。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向深入、落到实处,学校必须与专业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4]-[6]。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号召,通过与行业知名IT企业深入合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摸索出符合自身专业发展且行之有效的“校企互融,全程多维,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推进本专业的建设。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概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设于1999年,2007年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被确定为校级品牌专业,2015年被确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该专业成功申报省级“计算机网络专业卓越工程培养计划”项目。该专业开设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尤其是经过国家示范校建设以后,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积极进展,确定了根据信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培养从事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管理运维、网站设计建设、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顺应了网络技术产业人才的需求,专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拓展空间。

1.2 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产业的不断变化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存在形式化;合作办学机制不够完善,不能顺应校企深度融合的需求;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不能契合网络技术产业不断变化对高技能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的核心课程、资源、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建设,以适应共享、示范、辐射、引领的需要。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2.1 校企合作,人才共育

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知名IT企业开展深入校企合作,构建“学校-企业”利益共同体,提高校企双方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培养、实训课程教学实施、企业认证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共育网络技术人才。

2.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借助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校企共同编制专业核心课程的任务驱动的项目化实训教程。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深度融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3 课证融通,技能为本

以技能培养为根本,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与知名的行业企业认证相融通,按照行业企业的认证标准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通过行业企业的认证来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4 全程多维、分段递进

合作企业围绕网络技术相关岗位需求,网络新技术、网络行业应用发展、产业链岗位需求调整、学生成长空间等多个维度出发,全过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采用“分段递进”的教学组织模式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3 “全程多维,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

3.1 注重专业基础条件建设,与合作企业共建实训室

与知名网络设备生产厂商华为、华三、神州数码等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实训室共建。与华三公司合作组建华三网络学院,共建路由交换实训室和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实训室;与华为共建云计算实训室,开展华为云计算技术教学;与北京易霖博共建信息安全基础实训室,完善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条件;与北京神州数码云科公司共建防火墙实训室和网络攻防实训室,为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提供有力条件;与合肥清默网络培训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思科企业网实训室,借助清默网络成熟的培训实训体系、优秀实训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实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系列实训室的建设,不仅加强了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和交流,而且引入企业工作环境、企业文化、项目案例,有力的夯实了专业的办学条件。

3.2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行业需求对接

定期对合肥及长三江周边的用人单位进行专业调研活动,及时掌握网络技术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接就业岗位要求,设计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同时将华为、华三、锐捷等知名网络设备生产企业的认证工程师标准与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有效对接,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网络技术行业用人需求的契合度。如图1所示,将专业培养方向分为了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站开发三个就业方向,根据就业方向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

图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3.3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企业全程多维参与人才培养

与合肥清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学校提供基础环境,企业投入网络设备,共建校企共用的开放实训室(思科企业网络实训室),将企业引进校园,为学生参加思科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实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合作企业从网络技术工作岗位需求、网络技术演进、行业发展应用、产业链岗位需求调整、学生成长空间等多个维度深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共同制定专业岗位职业标准,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优化,规划师资队伍培养,共同实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共同负责合作专业学生的就业。通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来对就业岗位的职业标准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岗位能力的训练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而构成一个螺旋上升持续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全程多维,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3.4 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实现与合作企业共建共享

与合肥清默网络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丰富的项目案例、工程实施文档、产品技术文档等资源,校企双方对资源进行教学化设计,同时参考思科、华为等企业成熟的培训认证体系,精选项目案例,编制项目化实训教程,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专业课程配套的微课、慕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合作共建的教材、项目案例、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不仅用于学校技能人才培养,而且用于合作企业员工的自我提升、技能培训,真正实现了与合作企业的共建共享。

3.5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分段递进”培养

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分段递进”的教学组织模式。第二至第四学期每学期是由17周的常规教学周和1周的生产性实训周组成,第五学期前12周为常规教学周,剩余6周以及第六学期整学期都为顶岗实习期。为了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都采用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专业基础课程含项目”“专业核心课程练项目”和“顶岗实习做项目”。每学年通过“学→训→学→训”分段式教学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形成了职业技能的螺旋进阶。

4 “校企互融,全程多维,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

4.1 技能大赛成绩显著,技能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和专业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近几年,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共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超过40项,尤其在备受业内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共获取国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国赛获奖情况如表1所示,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在省内同类院校的同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技能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表1 国赛获奖情况一览表(2015-2019)

4.2 技能实训有效开展,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认证证书“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专业对口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知名企业的认证证书。为了提高认证效果,一方面,将行业企业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合”;另一方面,在教学进程中开展为期一周的技能实训,针对考证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强化训练,并且由企业工程师担任主讲教师。从近三年的技能实训情况来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首次认证通过率超过70%,获得认证证书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技能实训的有效开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3 招生就业两旺,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随着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报考考生逐年大幅增加,志愿满足率始终保持在100%,其中,第一志愿满足率超过85%。在刚刚结束的2019招生录取工作中,网络专业报考人数增幅高达300%,成为学校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近几年,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其中,就业对口率也始终保持在60%以上,与此同时,本专业学生因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职业能力强,在就业岗位上有明显优势,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品牌示范效应得以显现。

5 结语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号召,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课证融通等因素,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逐步摸索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全程多维,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运用,使得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企业认证考试通过率、就业率及就业对口率等办学指标方面都取得了了很大的进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实训室计算机网络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电子制作(2018年16期)2018-09-26 03:27:08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电子制作(2018年12期)2018-08-01 00:47:58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 01:48:4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