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宏发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天津 300387)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逾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1]时至今日又已是4年有余,可以说,我们学生党员人数在我们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群体中已经占有较大的比重,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党员对于朋辈群体的影响力非常大,其言行举动都会很大程度对身边的同学朋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故此,学生党员群体在校园中对创造积极有序良好的校园环境有重要意义,其综合素质能力培育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同时学生党员未来毕业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走向工作岗位,那么出众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能力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工作,服务于国家建设和事业发展。由此可见,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育就目前来看,意义重大且深远。
政治理论学习不深不透。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党员而言,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可谓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我们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思政进课堂,有党组织的各类学习教育,有各类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还有我们的各种理论知识学习平台的内容推送,但我们鲜有见到真正能够做到学深学透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生党员。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学习确实能够做到按时学,随时学,但是很难做到深入学习、细致学习、透彻学习、理论学习流于表面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否真正让学生党员将政治理论知识入脑入心,学生党员是否做到了学思并重,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实现真正的教育意义,各类学习平台是否仅仅是唯积分论,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深不透,也即表现在此。
实践活动缺乏创新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广大青年在创新创造方面有着更深入的解读和指示,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2]可以说,创新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俨然成为学生党员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反观我们现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党员,可以说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各类工作或是实践任务,但是工作完成的效果和创新性就略显不足,我们的主题实践活动也在推进,也在完成,但创新性就略显不足了。活动形式单一,过分局限在集体会议、集中研讨等,活动内容也仅仅停留在对于书本内容、会议内容等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外延和拓展,创新性不足使得活动整体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活动本身也便十分呆板和僵化。
管理服务意识不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联系服务群众为核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党的建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3]对于我们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党员而言,懂得去积极地服务联系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一项党员培养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的学生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积极服务群众的意识并不强,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对于自身党员身份的认同度不够,学生党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该积极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联系群众,去帮助弱势群体以及困难群体,帮助同学老师力所能及地解决困难。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如何区别于普通同学,应就哪些方面更好的参与社会管理,服务联系群众,这是我们学生党员理应详加思考的问题。
组织建设能力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我们当下的普通高等学校在发展学生党员时由于过于注重对于党员的考察,把大量的经历都投放到发展党员的程序中,导致学生党员整个培养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基本党务工作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的学习略显单薄,大多数的学习也都是在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层面。但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和发展的党员他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或多或少的参与到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所以着力提升其组织建设能力和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能力培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发展的意义于高等学校而言不仅仅是要培养发展优秀的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其实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育人,而我们育人的目标可以说就是培养学生党员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可以成为社会的管理建设者,因此提升组织建设能力是我们目前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能力培育的迫切需求。
依托支部集中学习,提升理论学习能力。对于一个基层党支部而言,日常的理论知识学习,亦或是集中学习俨然已成为支部党员整体政治理论水平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我们从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但我们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学习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真正能够做到入脑入心的学习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大多数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并非是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不得不承认支部学习是学生党员理论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交流与思考的平台,支部党员可以集思广益,每个人对于支部的理论学习都有自己的着眼点,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交流与分享势必会带来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认知,同时支部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广泛的学习资源,紧紧依拖支部学习,发挥好支部学习的作用,势必将更大的提升支部党员理论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支部的学习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读书会、交流会、观影会、外出参观等形式,不仅为学生党员群体所喜闻乐见,同时也能更直观的收获所学内涵,互动式的学习体验,以交流激发学生党员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无限制放大学生党员的思考空间,既不会让学生党员厌倦,也不会让学生党员感到无聊,从而更添加了支部理论学习的色彩。
依托支部主题实践,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我们都知道创新对于我们的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不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汲取营养,汲取经验,融汇形成更好的理论和理念并反之以指导实践,这不断的循环是我们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对于我们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党员而言,创新实践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以支部的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作为媒介,不失为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方式。我们应该将支部主题实践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党员,让学生党员深耕这片土壤,让学生党员发挥其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在支部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亦或是在环节上都做到有创意、有新意、有深意,最终实现党员学生不仅能广泛参与实践活动,同时还能以创新性和创造力培植出优秀的,影响力强的主题实践活动,可谓是双赢。
依托党员先锋岗位,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学生党员,我们一大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党员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服务联系群众,提升服务联系群众的能力,为群众解决困难,以促进事业发展。对我们普通高等学校来说,进一步加强和培育学生党员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其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树立学生党员的形象是建设优质学生党员队伍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借助建设党员先锋岗,进而通过岗位锻炼来提升学生党员管理服务能力。党员先锋岗可以与学生工作、党务工作、支部工作、宿管工作等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既能解决由于学生干部人手不足带来的工作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又能提供实践机会给予学生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以充实的锻炼,在实践锻炼工作过程中,学生党员会逐渐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同时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在大学校园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履行的义务,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所肩负的使命,在老师同学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忘初心。
依托知识技能培训,提升组织建设能力。着力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直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对于我们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党员而言,往往是注重培养环节和发展环节,党员发展环节结束后,学生党员往往仅注重于支部活动的机械性参与,并未深入探究支部活动乃至于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的内涵。不得不说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组织建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建设能力也是一名学生党员理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而言,应以基层党支部建设为载体,推动支部全体党员参与组织建设工作,从日常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主题实践”等组织生活到“党费收缴”“党员管理”“手册填写”等支部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该由支部全体党员共同推动,不应将模式仅固定在党支部书记会同党支部委员主导支部工作而其他支部党员仅仅是被动的参与。支部可以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广泛的党务知识技能培训,举办知识竞答,努力做到让每一位支部党员都能熟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体工作将如何开展,实现头脑风暴的效果,不仅让支部工作的完成有更多的章法同时更具创新性,也借以提升学生党员的组织建设能力,真正打造一支具备丰富党务知识有较高组织建设水平的学生党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