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宇峰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东校区) 甘肃省兰州市730010)
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致训词中强调“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练就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这段话定位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就是一支综合性专业化的队伍。要“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就需要训练的支撑,就需要掌握各项专门的技术,就要学会使用各种专门的工具,就需要拓展我们的手段,创新我们的工具。而训练能力、掌握专业技术,都是要以在应急救援中发挥最高水平,达成最好效果,让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这就要求在平时训练时,应当不断地把能力和技术运用到实战性最强的演练当中,不断地把能力和技术的运用以最高效能为主要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中明确要求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要“有效优化整合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提高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寻找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救援队伍途径的要求。理清训练与演练的关系,寻觅训练与演练的实际方法,就是为这个途径铺路清障、提升效率、提高实际救援活动价值而进行的理论工作。
训练一般指专项或局部的专业化、标准化指导下的练习、习得和锻炼。演练是规模型综合的标准化指导下的各专业协同型练习、模拟实战的规模化演习。训练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小组或小团队的。演练则是较大规模的、有一定目标的团队协作型活动。训练与演练的关系表现在,训练是演练或实战的分解,演练是模拟实战训练的综合性专业化、职业化运用。
训练是专业水平和体能保障的前提,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生长过程
专业水平是定向的技能水平,是在某个专业方向的技术能力的体现。训练是提升人的技能过程,是通过不断尝试,不断从客观人的指导或操作中获得正确操作信息,并不断重复其操作,达到客观需求目标的习得和练习。比如,操作某种器械,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低效率到高效率,从不精准到很精准。体能是专业能力的保障。良好的体能靠不断地进行体能锻炼才能实现。各种体能力的定向训练,是达成获得各种技巧的先决条件。正规化是整齐合一的集体能力的体现。合力一处,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壮举。正规化要求一切命令听指挥,在统一命令下,统一行动,协调行动,主动合作,默契配合,不怕牺牲,相互保护,相互支援,相互帮助。这些都是要靠平时不间断地刻苦训练才能达到。职业化的水平是专门从事一项工作的水平。是胜任自己所从事职业规定范围工作的表现。职业化水平也是比行业外的人们在规定范围工作上的能力差别。这种差别越大,说明水平越高。职业化水平是要靠各种专业训练的积累才能实现的。只有非常突出的职业水平,才能胜任职业范围的工作需要。从应急救援上讲,只有非常突出的综合救援职业水平,才能在战时救人、救物而不伤及自己,也不扩大受灾面,才能完成好党和人民托付给我们的责任。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就是平时多训练,不间断训练的意义所在。只有充分认识,才能充分把握。
指挥员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指挥员的指挥能力、管理能力形成和提升也是需要有一个通过训练才能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指挥失误带来的损失更大,指挥成功获得的价值更高。因此,指挥训练必须以零失误为目标。从一些演练情况和一些现场指挥来看,指挥员的指挥水平决定着救援的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好的联动指挥行动,能够协调到位、相互迅速理解、在指挥与执行上易达成默契,专业知识到位、指挥能力很强、指挥依据充分,都对救援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联动指挥能够在应急响应机制中高效落实,富有权威法规约束,联动效能得以充分发挥,联动保障得以满足需要,处置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等。[1]
在演练和实战中,指挥和组织部署往往成为了积极救援的薄弱环节。原因是管理系统易把注意力放在基层训练上,从而淡薄了上层指挥层的提高性训练。PDCA闭环管理给我们提供了管理过程较为均衡的模式。它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强调P(计划)、D(实施)、C(检查)、A(提高)的循环。在这种模式下,加强了上层指挥和组织部署的训练份量和质量要求,促进了管理层的能力提升。组织上层的指挥和组织部署往往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习得,一般没有现成的模式或方案可以照搬。由于高级别的指挥指导培训机制一直是社会的弱项,针对上层的指挥和组织部署客观的指导或导引一般也比较弱。每一种应急情况的应对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都是异于其它情况的新生事件。应对这些新异的突发事件自然没有可以固化的模式。因此,组织上层的指挥和组织部署的训练是寻觅和习得方法的过程。这就需要担任指挥的组织者加强知识学习,加强自我训练和尝试性思维分析练习,经常进行分析研判,形成智力积累。
演练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检验,是综合能力成长的过程
在周密科学策划下形成一系列导调演义程序,按部就班地指挥救援团队进入高度仿真的实时场景之中,用业已练就的各种技能和知识支撑各种主动处置的可测可控过程,就叫做演练。正规化是依正式规范和特定标准的模式或状态。所谓正规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硬的团队合作默契素养;二是团队组织能力非同一般;三是行动迅速而整齐化一;四是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稳固;五是自下而上的情况反馈及时准确。所谓专业化,是依现行的专业分支方向进行较为深入,在一定时间内逐步达成或达到专业标准要求的过程;从团队的个人到集体的各项工作都是建立在丰富而充足有准备的技术能力基础上的。所谓职业化,是指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来实施的工作状态。在此行此道为日常工作或生活的主要环节,体现出与他行他道完全不一般的水平标准;建立在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之上。
训练是演练的保证,演练是训练的提升
训练是获得专项能力提升的途径。平时的训练是针对某些专项而开展的能力训练。攀爬、急行军、各种体能训练,学习知识、研判训练、各种脑力训练,开车训练、仪器探测、各种器械操作,命令要令、命令转化为执行、各种组织行为环境培养都是训练的内容范畴。种种的训练积累,为实现演练的质量提供了积极有效的保障。
演练是获得综合能力提升的途径。演练是在模拟各种受灾场景的情况下进行综合救援实施的行动,它是运用平时训练的规模性检验和评测。从演练中不仅能让队伍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不足和问题,以提供平时训练的加强方向和依据,不断完善其综合协同救援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以最高效率和最小损失为目标来不断调较平时的训练。综合性的演练是对单一性或局部性训练的提升。
训练与演练的结合上,首先要区分训练的单一性和演练的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支撑着综合性的演练,综合性的演练又产生对单一性训练的需求,从而实现对训练方向和训练方法导向作用。二者有机地结合将会使最终在实战中达成最大效用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1.从单项训练走向组合训练。单项训练是达成能力提升目标的有效方法。许多综合性的能力都需要分解成单项训练的内容才易于训练实施。因此,把综合性的能力需求分解成单项训练的内容,也是实现高效训练的一种良好途径。在不断积累的单项训练基础上,再不断地把各单项训练依实际需求形成各种“组合能力”运用和发挥的训练,是达成综合能力的必经之路。
2.从组合训练迈向综合实施训练。组合训练是一种合成训练。它把各单项训练合成为一种达成一个个小目标的训练,以完成事先制定的小目标为行动方向。集合多种成熟的组合训练,就可以制定出完成相应规模型目标的综合合成训练。通过综合训练提升队员与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提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配合能力,达成联合行动的有效性,以实现演练或实战的综合性救援需求。
3.从综合实施训练到应对突发事件实战。救援训练的综合实施将成为常态化的联合训练模式。通过综合实施的训练行动,可以为应对突发事件做足做好集团性综合救援能力准备。从综合实施训练到应对突发事件实战有一个从准备阶段转向实际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有一个遇新的台阶。所谓“遇新”就是陌生的茫然感。这种陌生的茫然感往往会给人的生理或心理上带来盲然和紧张。因为没有见过,可能会引起应对的困惑。从综合实施训练到应对突发事件实战,需要有克服这种台阶感的准备和历练过程和经历,需要在经历中练就良好而沉稳的心理和思维素养。需要冷静地观察、捕捉、采集突发事件的发生原由,从而在平时训练过的方法中生成有效办法加以实施。
4.集综合突发事件为演练的导调内容。实战化演练是建立在应对突发事件基础上的。而突发事件都是不可再复制的新情况,各个突发事件都有很强的特殊性和随机性特征。为了能够模拟出真实的效果,在演练中所进行的导调内容,也应当是模拟随机发生的。无预案随机的拉动就成为了推进实战化演练的关键。[2]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适时地导入突发事件主体引发的各种危机情况,不断注入需要搜索的情况、实施求助的情况、排解危机的情况、协同作战的情况、保护环境的情况等等,对各节点的处置进行记载、取证、采样和追溯,便宜于最后进行评估、分析和总结。在演练中,导调的综合越强,则在实战中越易形成有备、有数的救援状态。
5.通过模拟演练逐步升级的导调最终实现强力可靠的救援力量。模拟演练中往往也会发现一些情景关联性问题,也会出现一些因导调不周不顾而形成的死结。比如,A事件的发生之后,又导入了B事件的发生,但A、B两事件之间局限于模拟场景的不完善性,导致实战者无法判断其因果关系而盲目操作或处于停滞状态。在模拟演练导调中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做好战术研判和战术实施,把形成的死结或疑难问题作为教材或工作方向,不断解开这些死结,不断解决这些难题,以达成不断升级之目的。
训练是基础,演练是检验。良好的训练将使演练收到最好的效果,在演练中检验出训练的成效。训练到位与否,训练的基本功扎实与否,直接决定着演练的成效。充分专业性单项的训练必然会使演练的覆盖面得以有效拓展。
1.在演练中发现拓展需求。演练也是模拟实战状况的综合性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积极发挥平时单项或局部训练所积累的能力。有一些能力项在单项或局部训练安排中难免会有覆盖面不到等情节,这需要在演练这个综合性较强的模拟实战过程中加以发现,并从中记取教训,不断把这些发现和不到之处融入平时的单项或局部训练之中,才能形成需求支撑训练的良性循环。不失时机地做好拓展挖掘和采集工作,是提升训练质量,形成救援战斗力的必要保障。
2.依拓展需求制定升级训练方案。一旦拓展需要被挖掘或采集成功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依照需要升级我们的训练方案,加入新的训练内容,并对新的训练内容迅速进行训练可行性策划与布置,并在确定的方案下,积极开展相应的补充训练。积极构建模拟现实的虚拟现实虚拟演练平台,能够提升演练的效率,节省演练的成本,提升演练的全面性和完整性。[3]
3.拓展能力与手段(工具创新与拓展)。人类是靠工具发达和文明起来的。拓展我们的救援能力同样也需要在创新工具、拓展手段上下功夫。人的体能有限、人的四支能力有限、人的大脑迅速计算和判断的能力也有限、人的感觉器官能力也有限,这一系列人的有限性决定着人必须依靠工具、发达手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我们在救援工作中时刻要牢记的。
4.打造可靠的人机工程救援系统。救援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复杂而高要求的行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施救的队员,还是被救的灾民,都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组织体系和系统工作机制来加以支撑。在平时的训练或演练中,不断打造适合人类救援的集团体系,形成可靠的人机工程救援系统,是我们平时训练、演练和队伍建设中要时刻努力的方向。
5.把平时的演练拓展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只有动员起全体人民的斗志和努力,才是达成应对突发事件最有效的办法。许多理论、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加强群众性训练与演练,提升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全社会非常必要的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实施救援,最大程度减小损失的最好办法。但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常态化情况下进行训练和演练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的办法可以借鉴。比如德国的志愿者救援机制,把民间志愿者分布统筹起来,在社会机制中给予志愿者一定社会地位和权力保障的基础上,形成定期训练和演练,实行就近施救的方案机制等。[4]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人民群众也有休闲、娱乐等各种社会活动。总结归纳出一系列适合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推行的良好习惯,不失时机地在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共场所加以规范、指导和导引,让人们在生活习惯中作好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心理或行为准备,也是社会建设中取得良好文明成就的有效做法。让专业的应急救援队员参与到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知识和能力普及的工作中,让人民群众从中见识并有机会习得到相应的方法和知识,有利于大大提升全社会的应急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