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雁
食管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进行性下咽困难,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2]。目前,临床上对于食管癌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因患者术前存在吞咽困难,术后短期内也无法进食,导致患者营养状况较差,术后并发症增多[3]。因此,术后营养供应及护理支持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食管癌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1~72(51.32±4.38)岁;病变部位:胸中段32例,中下段1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2~70(51.03±4.32)岁;病变部位:胸中段29例,中下段1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癌;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合并严重营养不良;②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不全;③术前接受放疗;④精神异常;⑤合并咽喉部病变;⑥合并低蛋白血症。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遵医嘱为患者行营养支持,术后结合患者排气情况,适当给予流食,待患者症状恢复逐步添加半流质、普食。
观察组行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路径,方法如下:成立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路径小组,组员包括科室主管医师、护师、营养师等,所有组员均需接受营养知识方面培训,以提升专业技能;制定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路径计划,所有护理内容均围绕营养支持开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制定临床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路径表,按照护理路径表完成各项工作。根据食管癌患者围术期不同阶段制定护理内容:①入院时:积极与患者沟通,带领患者熟悉院内环境,拉近护患关系,向患者强调营养支持作用及重要性,提升患者护理配合度。②入院1~2 d:协助患者完成,对其进行术前饮食指导,并告知患者手术结束后无法经口进食;应先尝试进食糖类、果汁、牛奶、肠内营养匀浆等,提升肠内营养适应性。③术前1 d,告知患者术前1 d禁饮禁食,准备鼻饲营养品。④手术当天:术前1 h为患者留置鼻胃管,术后常规静脉补液,禁饮禁食。⑤术后2~5 d:密切关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确保胃管畅通,记录胃管引流液颜色、量及形状,采用微泵持续泵入氯化钠与氯化钾混合溶液,若无不适,即可经胃管给予匀浆营养膳,40 mL·h-1,注意剂量及速度,监测患者营养状况;定期利用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避免发生阻塞;做好患者口腔护理。⑥术后6~10 d:逐渐加快匀浆营养膳泵入速度,根据患者情况,维持于60~80 mL·h-1。⑦术后11~13 d:先给予患者流食或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为软食及普食,根据患者胃肠功能,调整饮食,保持口腔清洁;⑧出院前: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注意休息。质量监控:按照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路径表内容实施护理计划,每日评估患者情况,对完成的护理项目做好标记,若发现护理过程中的缺陷,应及时强化及补充,并详细记录患者需求,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 观察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包括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上臂三头肌肌围(mid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其中Alb与Hb于护理前、后抽取5 mL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MAMC于护理前、后采用软尺对患者左上臂三头肌进行测定。生活质量:于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4]判定,包括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活力8个维度,共36个条目,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2.1 营养状况护理前,两组Alb、Hb、MAM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lb、Hb、MAMC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的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Alb、Hb、MAMC对比
2.2 生活质量护理前,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的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
食管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恶性病变,术前多伴有进食不足及癌肿消耗情况,使机体出现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亢进等表现,且经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后患者需长期禁食,进一步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影响患者术后康复[5-6]。因此,如何加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肠外营养是临床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但长时间应用,可能使肠道通透性增加,引发肠黏膜萎缩,减缓胃肠功能恢复进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7]。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逐渐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临床常用营养支持方式,其可经肠道及胃部为患者供应营养,有效保护肠道黏膜及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胃功能恢复[8]。
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路径属于成熟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主要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完成护理工作,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Alb、Hb、MAMC较对照组高,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食管癌患者因疾病的特殊性,多伴有吞咽障碍,术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故营养支持应从术前开始,加强患者术前健康宣教,提升患者认知度及配合度[9-10]。整个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路径对患者护理过程、治疗过程及护理项目等进行详细记录,针对患者临床症状、表现、需求等制定护理计划,使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全过程均获取程序化及标准化的护理服务,提升营养支持合理性,进而有效提升患者肠胃耐受力,保护患者胃肠功能。此外,通过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路径表可有效避免护理工作的随机性及盲目性,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流程操作,使工作更具标准化,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11-12]。
综上所述,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用于食管癌患者,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