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佳,赵学科,宋 昕,孟超龙,程 锟,2,王盼盼,钟 侃,胡景峰,王 伟,2,李欣然,杨苗苗,徐瑞华,魏梦霞,韩文莉,雷玲玲,吉佳佳,杨媛啧,陈 瑶,李留玉,2,王立东
在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中,食管癌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排第七位和第六位[1-2]。我国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腺癌次之[3-4]。由于早期食管癌缺乏特异症状和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90%以上患者在临床初次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晚期,仅有极少数患者能够在疾病的早期被发现[5-6]。食管癌的病理分期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早期食管癌的5 a生存率为90%以上,中晚期患者仅20%左右[7-8]。近年来,中国居民的健康意识、食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这些变化对食管癌病理分期分布特征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及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1973-2020)中新收集的280例食管鳞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食管鳞癌患者的早中晚期分布的构成比,为食管癌的防治和科学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及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1973-2020)中的280例食管鳞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诊时间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纳入标准: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不包括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术前未行放、化疗;患者均被确诊为食管鳞癌,并有明确的完整术后病理信息,包括肿瘤分化程度(histologic grade,G)、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T)、区域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s,N)、远处转移(Distant Metastasis,M)等信息。排除标准:食管癌由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而来,经治疗后复发患者。
1.2 临床病理信息采集根据患者的住院记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病理信息,包括:性别、确诊年龄和术后病理信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9],将食管鳞癌患者分为3组: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所有患者的病理分期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食管鳞癌分期系统进行TNM分期的划分[10],将所有患者分为早期(Ⅰ期)、中期(Ⅱ期和Ⅲ期)和晚期(Ⅳ期)3组。
1.3 统计方法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性别、确诊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期等分布特征和早中晚期的构成比进行分析。
2.1 一般临床特征28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见表1。其中男性194例(69.29%),女性86例(30.71%),男女比为2.3∶1,食管癌发病特征以男性为主;患者发病年龄39~85岁,中位年龄为66岁,青年患者2例(0.71%),中年患者52例(18.57%),老年患者226例(80.72%),食管鳞癌发病以老年患者为主。
表1 280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特征分布 例(%)
2.2 病理特征分布食管鳞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分布见表1, 其中肿瘤部位以食管胸中段最常见(68.57%),胸下段(17.86%)和胸上段(13.21%)次之,颈段最少(0.36%);肿瘤分化程度以中分化(69.28%)为主,高分化(19.29%)和低分化(11.43%)相对较少;半数以上的患者病理T分期为T3(57.50%),T2局次(25.71%),T1最少(16.79%);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的患者分别为50例(17.86%)、109例(38.93%)、111例(39.64%)和10例(3.57%);中晚期患者为230例(82.14%),而早期癌患者为50例(17.86%),见图1。
图1 280例食管鳞癌患者早中晚期构成比
本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初次确诊为食管鳞癌的患者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晚期(82.14%),而早期癌患者仅占极少数(17.86%)。这一早期癌占比非常低的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中报道的食管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相似。目前,多数文献报道我国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为10%左右[7,11]。造成临床中这种早期癌检出率非常低的主要原因是早期食管癌缺乏特异症状,多数患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难以缓解症状之后才去就诊,这时多数患者已发展为中晚期;内镜筛查虽然是诊断早期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由于其具有成本高、操作复杂耗时、对内镜医师有较高的操作要求和诊疗经验,以及应用于大规模人群普查困难等原因[6,12],造成了这种技术手段推广应用的局限性。
冯常炜等[13]的研究表明,1982~1999年食管癌高发区农村患者早期癌的检出率仅为5.33%;杨小平等[14]的回顾性研究表明,2005~2009年、2010~2014年食管早期癌检出率分别为3.93%和5.84%;毛友生等[4]的研究中报道2009~2014年7 554例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食管早期癌的检出率为15.30%;本研究中早期癌占17.86%。可见,随时间的推移,我国食管早期癌检出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另外,本研究中早期癌的检出率稍高于以前的文献报道,可能与患者资料收集年份比较近有关。同时,也可能与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疾病预防意识逐渐增强、内镜检查技术不断完善和内镜医师经验的不断提高有关[15]。另外,本研究中只纳入了术后病理信息完整的手术患者,未纳入行内镜下切除术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以及因淋巴结远处转移或器官转移只能行探查术或单纯放、化疗的非手术患者,可能是造成本研究中早期癌检出率与以往研究有一定差异的原因。
虽然,我国食管早期癌的检出率逐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中晚期患者相比,仍然非常低,这是造成我国食管癌患者存活率低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因此,食管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仍是提高我国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16],提示寻找更加简便、快速有效的早期食管癌液体活检筛查技术和早期癌变的关键分子靶标是改善我国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问题。液体活检技术是一种用于肿瘤风险预警、早期筛查和诊断的一种新兴技术,其诊断灵敏度超过60%[6]。与传统的内镜筛查技术相比,液体活检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重复性强、能够即时动态监测疾病进展的优势,有助于提高食管早期癌的检出率,更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的推广和应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但因其技术条件不成熟,相关临床应用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
本研究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只纳入了食管鳞癌,缺少食管鳞癌以外的其他病理类型;样本量小,时间跨度比较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倚,在下一步的研究中会继续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我国早期食管鳞癌的检出率依然非常低,探寻更简便、有效的早期癌筛查手段是改善我国食管癌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