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为何多在夜间

2021-01-06 17:47:35
科教新报 2021年50期
关键词:产热中枢保护性

发烧,医学上称为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出现障碍时,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过程。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原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中医所说的“一阳初生”是指,人体阳气从子时(23时~1时)慢慢旺盛,抵抗力也逐漸增强,从而导致晚上子时左右出现发热的情况。

相较白天,夜间进水少,影响散热,易导致发烧。白天大脑皮层被各种生活事物和有兴趣的活动所吸引,兴奋性将其他反应暂时抑制(如发热反应不明显,甚至不反应)。但到晚上,机体处于休息期,白天被暂时抑制的感染反应解除抑制,容易发热。

(据《奥秘》)

猜你喜欢
产热中枢保护性
锂动力电池电化学-热特性建模及仿真研究
森林工程(2020年6期)2020-12-14 04:26:52
试议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与“进”“出”两种行为
小气候环境对肉鸡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新农业(2016年15期)2016-08-16 03:40:48
小儿推拿治疗中枢协调障碍163例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2:54
云南不同地区大绒鼠体重、产热和肥满度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产热研究
电源技术(2015年7期)2015-08-22 08:48:24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慢性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