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倩
每个班都有那么一些优秀的孩子,他们让老师省心省力,被老师表扬,被同学羡慕。
学生小陈考试几乎次次满分。学习习惯超好,甚至同学之间的相处也拿捏得恰到好处,第一次住校,另一个孩子始终不能适应,而她不仅自己十分独立,还安慰室友:“不要哭了,哭也没有用。坚持坚持,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当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你能想象这是一个八岁孩子说的话?不仅如此,课下她经常找我们聊天,甚至会聊工资待遇,聊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区别,聊买奖品的资金从何而來……最让我意外的是,她会观察老师是否有时间,若没有时间,就安安静静地把其他同学拉走。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孩子从幼儿园时期就住校,一直这么懂事、独立!
可是有一天,她突然找我:“老师,我的脚好痛,影响走路了!”我停下笔仔细察看她的脚,没有发现任何外伤和红肿。扭伤?撞到了?还是被踩了?我一一询问,都没有!那为什么疼呢?我再仔细观察,然而,课下的她蹦蹦跳跳,一切正常!咦,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小邓,之前是一个令人操心的孩子,这学期他进步很大。课堂上,他少了调皮,多了一份认真;课间,他少了疯闹,多了一份安静。甚至在期末评优时,居然被同学们提名“创新学子”了!看到他的进步和改变,我很欣慰。谁知,课堂上我发现了他一个特殊的小动作,就是在回答问题或说话前,总会不停地摇头晃脑,喃喃自语,看起来似乎“不那么正常”!说实话,第一次看到他这样,我吓了一跳。他这是怎么了?
学生小刘,在一年级时就早早成为“创新学子”,两年来,从没有额外为她操过心,学习、习惯、行为,无一不是佼佼者;与同学相处友好,有很多好朋友。可是,不知从哪天起,我发现她对同学的态度变了,很容易因为一些小问题跟同学产生矛盾。怎么会这样呢?
听,这几个孩子,分明正在发出“求救信号”啊!
小陈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家离学校也比较远,以至于从幼儿园开始就住校,就在适应离家的生活!小陈的“无病呻吟”,其实是想跟我们说:我很累,我也会想家,也会想妈妈,也想得到爸爸妈妈的温柔和宠爱。
小邓的家长非常严格。有一次为了鼓励他的进步,我请小邓拍一个题目讲解视频给大家当小老师,可得到的反馈是,孩子因为没有拍好被爸爸打了一顿。而因此我也了解到,小邓的父母对孩子缺少信心,总认为他不够优秀,对他极少有认可与肯定。小邓无时无刻不在自言自语,嘟嘟囔囔,原来是在不断练习我们想要的“正确答案”,生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他是在告诉我们:他想得到我们的认可与肯定。
小刘这学期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搬了家,住了校,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姐姐。从来都是家里父母重心的她,第一次离开了家,当了“老大”,相应的,爸爸妈妈对她的关注也或多或少有所减少。小刘对同学的不友好,恰好呈现出她渴求更多关注的心理!
原来,有些“优秀的”“听话的”“乖”的孩子,貌似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去关心,但殊不知,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身的优秀掩盖住些许“反常”的行为,掩盖住他们内心真实的需求,而这些行为,就是他们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当读懂了这些信号,我首先与他们的家长一一沟通。接着,对于小陈和小刘,在学校我给予她们更多关注,常与她们聊天,在生活上也更关心。对于小邓,课上我为他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并通过表扬让他增加自信,课下我也时常鼓励他……
读懂孩子们的“求救信号”,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尤其是找到他们被掩盖的小小伤口,走进孩子内心,才能真正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