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发生过很多让我感动的事情,但是这件却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寒风刺骨的星期天,我正独自在家写作业。突然响起了一阵金属转动的“咔咔”声,门开了,原来是外婆来了。她手里拎着一个篮子。我站起来,问道:“外婆,这么冷的天,您怎么大老远来啦?”外婆笑着对我说:“这么冷,你老坐在椅子上太凉,外婆给你缝个坐垫。”说着,外婆戴上老花镜,开始缝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外婆打了一个喷嚏,我心疼地问:“外婆,您冷吗?要不我把空调打开吧!”外婆笑了笑,说:“不用的,省点电,节约一点!”
又过了大约一小时,外婆举起了坐垫,递到我面前,温柔地说:“好了,坐垫缝好了,试试吧!”我一脸感激,小心翼翼地接过坐垫,眼底涌起了一股浪潮般的热泪。我用力把眼泪“压”了回去,把坐垫放到了椅子上。此刻,我感到一股暖流涌进了自己的心里。
我抬头望了望外婆,外婆脸上洋溢着温柔的笑容,我的眼里再次涌起波涛。
外婆那无微不至的爱流淌进我的血液里,一股股暖流流入我的心田。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落了下来……
同学发言
孙渊博:习作开篇太平淡了,不能吸引我往下读。
赵泽勋:看了习作,我知道了外婆给小作者缝坐垫的事情,但是外婆的形象塑造不生动,给我的感觉很平淡。
程可凡:习作感人的地方是外婆缝坐垫,但是怎么缝的,缝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我”看到当时的情景有什么感受,都没有写出来。
李老师评说
我们写记叙文的时候,要注意使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例来表达思想感情。写作时,我们应做到以下三点:
1.中心准确,选材新颖。
习作没有选择送伞、送“我”上补习班这样常规的题材,而是选择了外婆为“我”做手工坐垫的题材,比较新颖。
2.开篇有新意。
开篇过于普通,如果采用一组排比句,不仅能增加习作气势,营造温馨氛围,而且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3.细节描写不可少。
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描写。病文没有对外婆的形象,外婆缝坐垫时的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描写,因此不能打动人心。
修改病文时,如果把“开始缝了起来”修改为“从随身带来的篮子里拿出一块布,几根针,一团棉花,还有一卷毛线,然后外婆便戴上老花镜,拿起那块布,絮好棉花,左一针右一线地缝了起来”,使用连续的动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细节就写出来了。
再比如把“接过坐垫”修改为“接过坐垫——一个有着密密针线的灰色的暖暖的坐垫”,对接过坐垫的感受一出,以物传情的感悟就呼之欲出了。
习作加入这样一些细节描写,就会更生动,更富有感情。
升格佳作
外婆的爱
◎朱紫墨
爱是什么?爱是热汤,滋润心田;爱是糖果,甜甜蜜蜜;爱是阳光,无限温暖。(采用排比的手法,使开篇更有新意,并且增强语势。)
一个寒风刺骨的星期天,我独自在家写作业。突然响起了一阵金属转动的“咔咔”声,门开了,原来是外婆来了,手里还拎着一个篮子。我赶紧站起来,迎上去,问道:“外婆,这么冷的天,您怎么大老远过来啦?”外婆把篮子放在餐桌上,边拍打身上,边笑着对我说:“天气这么冷,你坐在椅子上太凉,外婆来给你缝个坐垫。”说着从随身带来的篮子里拿出一块布,几根针,一团棉花,还有一卷毛线。外婆戴上老花镜,拿起那块布,絮了点棉花,便左一针右一线地缝了起来。外婆那因寒冷而略显僵硬的双手让我有种冲动想阻止她,可她那专注而又分外坚定的双眼让我放弃了这个想法,最终我没有说出口。(加入外婆进门和缝坐垫时的动作、神态描写,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外婆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知过了多久,外婆打了一个喷嚏。我心疼地问:“外婆,您冷吗?我这就把空调打开。”外婆笑了笑,说:“不用的,省点电,节约一点!”我的耳边又响起了外婆的“阿嚏”声,忍不住心疼地抹了抹眼睛。
過了大约一小时,外婆拿起了坐垫,递到我面前,温柔地说:“好了,坐垫缝好了,你快试试吧!”我一脸感激,小心翼翼地接过坐垫——一个有着密密针线的灰色的暖暖的坐垫。当我的指尖划过外婆的手时,冰凉的感觉瞬间涌进了我的身体里,我的眼底不禁涌起了一股浪潮般的热泪。我用力把眼泪“压”了回去,把坐垫放到椅子上,立刻坐了上去。此刻,我感到一股暖流在我身体里蔓延。(以物传情,通过接过坐垫时的细节感受,外婆冰凉的手和对“我”温暖的爱形成强烈对比,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我抬头望了望外婆,她是那么消瘦,脸上已经有了几条深深的皱纹,那满头银发团在脑后,那满是老茧的手暴出一根根青筋,可以算得上是皮包骨,可那脸上却总是洋溢着让人感觉分外温暖的笑容,我的眼里再次涌起波涛。(本段对外婆的外貌进行描写,对塑造外婆的形象起到烘托作用。)
外婆那无微不至的爱流淌进我的血液里,一股股暖流流入我的心田。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落了下来……
老师小评
细节描写是小学高段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修改后的习作在这方面做了加强。本文选用外婆为“我”缝坐垫这一典型事例,透过对外婆的外貌、动作、神态的细致描绘以及“我”的直观感受,使外婆的形象跃然纸上,在一点一滴中传递出外婆对“我”淳朴、细致的爱。
【作者系浙江宁波市中原小学五年级学生,指导并置评:李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