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次数功能性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MAS评分的影响

2021-01-06 09:41周键张波顾楠楠许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步行偏瘫康复训练

周键 张波 顾楠楠 许勇

(1南京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1113;2高邮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神经内科疾病,治疗后常继发偏瘫,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与运动功能,还会增加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1,2〕。既往临床上常采用康复训练以促进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但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肢体及平衡功能的恢复状况拟定合理方案,康复训练不仅时间较长,且效果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3,4〕。FES是利用低频电流来刺激人体肌肉,进而诱发神经肌肉活动,达到改善肌群功能的一种电流刺激疗法〔5〕。目前,FES在脑卒中后偏瘫治疗中的常规应用频次是每日1次。但因FES的应用在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的条件下,还不会带来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6〕,故考虑可以为部分偏瘫程度严重的患者增强刺激程度,如增加每次刺激次数,但增加刺激次数是否可以不影响治疗的安全性尚不可知,目前与之相关的报道也较少。本研究对比每日1次与每日2次FES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旨在为改进脑卒中后偏瘫的FES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内符合条件的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6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及常规组,每组48例。纳入条件: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7〕,脑卒中后有半身偏瘫的临床表现,肌力≤3级;②年龄≥60周岁;③偏瘫病程≤4个月;④非急性期,病情稳定。排除条件:①合并心肺等重要器官相关疾病者;②伴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骨质疏松、关节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影响肢体功能疾病者;⑤伴有偏侧忽略或视功能障碍者。常规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60~78岁,平均(69.13±2.44)岁;偏瘫病程(70.89±7.88)d;左侧脑卒中26例,右侧22例。强化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69.40±2.52)岁;偏瘫病程(69.92±7.79)d;左侧脑卒中27例,右侧2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两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以修复神经细胞,改善脑组织损伤;同时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维持、平衡训练、肌力训练与步态训练。在此基础上,常规组联合常规的FES治疗,20 min/次,1次/d;强化组联合强化FES治疗,20 min/次,每日早晚各1次。(2)FES治疗方式:选用NMES型FES治疗仪(荷兰ENRAF NONIUS),仪器由工作站、主机、外置传感器、电极、电极片、连接线组成。患者维持坐位,取刺激电极置于患者腓骨小头下的腓总神经位置,阴极置于近端,阳极置于远端,选用倾角传感触发模式,设定脉冲频率为10~30 Hz,传感器与胫骨平行置于小腿内侧,根据患者的步态及其对电刺激的敏感程度调整传感器位置。持续治疗2 w后评价效果。

1.3观察指标 (1)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2 w时评价治疗效果,①步行能力:采用Holden分级〔8〕评价,0级:无法步行或需要≥2人的辅助;1级:步行时需要1人持续辅助以维持平衡、减轻负重;2级:步行时需要1人间断辅助以维持平衡;3级:可独立步行但需要他人监护或指导;4级:可独立步行,但上下楼梯、于不平地面上步行时仍需他人辅助;5级:独立步行,无任何困难。②采用运动评定量表(MAS)〔9〕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包括坐位平衡、仰卧转至健侧卧位、仰卧转至床边坐等8个项目,满分48分,评分愈高表示运动功能愈强。③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10〕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穿衣、洗澡等10个项目,满分100分,评分愈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愈强。(2)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FES相关不良反应(血压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Holden分级对比 治疗2 w时,两组Holden分级均较治疗前1 d改善,且强化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olden分级对比〔n(%),n=48〕

2.2两组治疗前后MAS、BI评分对比 治疗2 w时,两组MAS、BI评分均较治疗前1 d升高,且强化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AS、BI评分对比分,n=48)

2.3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期间,常规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强化组2例FES治疗后出现血压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48),应用降压药后患者血压回降,未影响后续的FES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475)。

3 讨 论

偏瘫是脑卒中的主要后遗症之一,发生率高,对患者的步行能力与运动功能均有严重影响。近年来,FES在脑卒中后偏瘫治疗中的应用开始增多。FES属于神经肌肉电刺激,常规应用方式为每日1次,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较为严重,尤其是步态异常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较严重,常规的FES可能无法获得理想获益,尤其是老年患者获益更差。

为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本研究考虑为患者强化FES治疗方案,将FES的每日应用次数提升至2次,结果提示每日应用2次FES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恢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与运动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大脑运动皮层受损,而大脑功能有可塑性和重组能力,通过一定刺激后产生的生物反馈可促进皮层功能的重塑或重组〔11,12〕。FES能将个体的运动模式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神经元的形态学结构改善,进而促进个体的神经功能重塑,并通过兴奋皮层网络来恢复运动皮层的功能连接,帮助相关突触重塑,最终达到恢复个体运动功能的效果〔13,14〕。此外,FES还能通过低频脉冲电流来刺激机体的神经肌肉与传入神经,诱发肌肉活动,进而改善肌群功能〔15,16〕。因此,本研究将FES电极置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腓骨小头下的腓总神经位置,可有效恢复下肢的肌群功能,且FES系统在患者的重复步行摆动中可诱导肌肉活动,促使患肢生成接近正常步行模式的运动模式信号,进而纠正患者的步行模式,最终达到改善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而适当提升FES的应用次数,能更有效地刺激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皮层功能的重组,进而更好地改善患者肌群功能。

本研究结果还提示每日应用2次FES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强化组中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原因可能在于电刺激可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促进皮质醇、肾上腺素、醛固酮等释放,进而引发应激性血压升高〔17〕。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多伴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血压升高可能会提升患者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未来的研究与FES治疗使用中应引起重视。相关研究还指出,FES还可引发机体的急性代谢反应〔18〕。但在本研究中并无体现,这可能与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有关,关于增加FES治疗频次是否会带来各种不良反应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行大样本、长时间的观察加以证实。

综上,与每日应用1次FES相比,每日应用2次FES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更为理想,能进一步恢复患者的步行能力与活动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也可能引发应激性血压升高,治疗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步行偏瘫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步行回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从步行到奔跑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