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付丹 苏国云
儿童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急症,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1,2]。儿童急性中毒是指毒物在短时间内经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出现的一系列中毒表现,可导致各组织器官出现相关症状[3]。儿童急性中毒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损失[4],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185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的原因、特点、临床表现,为急性中毒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旨在预防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
1.1 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急性中毒患儿临床资料。
1.2 方法分析中毒儿童的年龄、性别、中毒的种类、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情况。儿童急性中毒种类繁多,但是对毒性物质的分类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5]。中毒类型分为药物、食物、化学物、农药、一氧化碳,其中化学物包括石油产品、化工原料、酒精及重金属等,农药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鼠剂。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本特征185例急性中毒患儿中,男99例,女86例,比例1.15∶1。年龄13 天~15岁,平均(3.4±1.2)岁;1岁以下7例(3.78%),1~3岁71例(38.38%),3~6岁76例(41.08%),6~12岁20例(10.81%),12岁以上11例(5.95%)。儿童急性中毒高发年龄为1~6岁(79.46%)。
2.2 中毒季节185例中毒患儿,发生在春季39例(21.08%),夏季30例(16.22%),秋季71例(38.38%),冬季45例(24.32%)。急性中毒发生在秋季最为多见。沙门菌食物中毒均发生在秋季;一氧化碳中毒除1例因火灾发生在春季,其余均发生在冬季。
2.3 中毒途径及种类185例中毒患儿,经消化道中毒174例(94.05%),经呼吸道中毒11例(5.95%),无经皮肤或其他途径中毒病例。185例急性中毒患儿中,药物中毒94例(50.81%),占比最高;其次为食物中毒,42例(22.70%)。见表1。
表1 185例患儿急性中毒种类
2.4 中毒方式185例中毒患儿中,主动误服中毒148例(80.00%),其中自杀6例(3.24%)。被动中毒37例(20.00%),其中被动误服26例(14.05%),误吸中毒11例(5.95%),均为一氧化碳中毒。被动误服中包括1例13 天新生儿,被家长喂服10 粒六神丸后出现嗜睡表现;1例4岁女童被家长喂服地西泮后出现意识障碍,其母亲亦服用地西泮自杀,母女均救治成功。
2.5 中毒的临床表现185例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占46.49%,多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重症表现为重度食管炎;其次为神经系统症状,占36.76%,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异常、情绪异常、共济失调等。根据中毒种类不同,部分患儿表现为循环系统、呼吸道及其他系统症状,如发绀、心律失常、吸入性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低血糖等。
2.6 中毒的治疗及预后急性中毒患儿可洗胃者均予洗胃处理,部分予口服活性炭吸附毒物,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者予高压氧治疗。重症患儿给予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治疗,以及输液、利尿、保护重要脏器、解毒及对症支持等治疗,以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泄。经积极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185例急性中毒患儿治愈166例(89.73%),治疗好转有后遗症14例(7.57%),死亡5例(2.70%);死亡病例分别为毒蕈、霉变甘蔗、百草枯、AB 滴胶、一氧化碳中毒各1例;住院时间1~68d,中位数3d。
2.7 中毒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不同中毒类型中中毒患儿性别、年龄、中毒方式、季节、临床表现、预后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儿童急性中毒男孩多于女孩;以幼儿(1~3岁)和学龄前(3~6岁)为主,此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78,P<0.05),两组分别与非该年龄段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组(χ2=33.979,P<0.05),学龄前儿童组(χ2=31.098,P<0.05)。因药物、食物、化学物、农药、一氧化碳中毒患儿的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3、6、4、4、3d,(P25,P75)分别为(2,4)、(4,7)、(2,7)、(2.5,5)、(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547,P=0.0000)。药物及一氧化碳中毒患儿住院时间最短,中位住院时间均为 3d。
表2 中毒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n)
3.1 儿童急性中毒的基本特点本研究显示男孩中毒发生率高于女孩,比例为1.15∶1,可能与男孩好动且好奇心强有关。不同年龄段儿童中毒发生率不同,3~6岁最多,占41.08%,与冯荣学等[1,6]研究相同。其中药物中毒和食物中毒最多,分别占该年龄组的43.42%、42.11%。其次为1~3岁,占38.38%,以药物中毒最多,占该年龄组的63.38%。学龄前儿童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活动能力强,能够自行获取一些食物或药物,有些家长给患儿服药时常用哄骗方式,告诉患儿服用的是糖果或果汁,造成孩子概念错误,甚至用饮料瓶存放有毒物质,该年龄段儿童辨别力差,缺乏自我保护及安全防护常识,是中毒高发人群,故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监管与照顾,该年龄段患儿有一定学习能力,家长及幼教机构应加强教育,同时做好有毒物质的保管。3岁以下幼儿多喜欢用嘴尝试探索世界,部分因家长不慎喂药,服药过量或错误喂药致中毒,家长对3岁以下儿童应谨慎用药,看护仍十分重要。12~15岁组占5.95%,自杀者6例均为12岁以上,占该年龄组的54.55%,女孩(4例)较男孩(2例)多,与其他研究中自杀的性别差异相同[7,8],其中有抑郁症倾向者3例,自杀死亡者1例。青春期儿童大多处于叛逆阶段,该6例患儿均因与父母发生口角后服药自杀,提示应重视青春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健康,加强心理疏导,避免此类情况发生[9]。秋季为儿童急性中毒高发季节,以食物中毒最多,其中沙门菌食物中毒均发生于秋季,与沙门菌致病特点一致[10];一氧化碳中毒共11例,10例冬季洗澡时发生一氧化碳中毒,1例春季因火灾致一氧化碳中毒。
3.2 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征本研究中药物中毒最多,占50.81%,其中神经精神类药物较常见。因中毒类型不同,临床症状也不相同。本研究中中毒患儿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症状。误服中毒患儿除有洗胃禁忌证者其余均予急诊洗胃处理,部分予活性炭口服吸附毒物;对毒物明确且有相应解毒剂者尽快使用解毒剂;重症患儿给与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治疗[11];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者予高压氧治疗[12];辅以输液、利尿、保护重要脏器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以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泄。住院时间1~68d,中位数3d。经积极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少部分留有后遗症,如重度食管炎、颅脑损伤等;死亡5例。
儿童急性中毒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个别中毒严重导致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创伤及经济负担。预防儿童中毒应从家庭、社会、国家法律等几方面着手。家庭层面:监护人应妥善保管有毒物质及药物、注意看护、服药时应仔细核对用药剂量,对青春期儿童注意情绪疏导和沟通方式,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长亦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及情绪控制能力,避免儿童自杀或家长携子自杀等恶性事件发生;社会层面:应加强监管市场、医院、学校、幼教机构等,使用或生产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条例,规范管理处方药及非处方药,同时应加强预防儿童中毒的健康宣传和教育,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提高儿童自身辨别危险的能力;国家法律层面:政府机关应严格查处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有毒农药等。儿科医生应掌握各种中毒的急救措施,及早识别及处理,改善预后[13]。
综上所述,儿童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急症,儿童急性中毒以1~6岁儿童多见,中毒途径多为消化道中毒,秋季为急性中毒的高发季节。应加强对儿童的监管和安全意识教育,预防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