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敏
(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与日俱增,汽车消费作为家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迅猛增长,以机动车维修和机动车配件经销为主体的机动车维修业也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同时,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多,我国的机动车维修业也正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并逐步形成了两大格局,即:以品牌专营4S企业、综合性修理企业、品牌连锁服务站、专项维修业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维修市场格局;以汽车配件品牌专营、厂家直销、品牌代理等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及有形市场、零散经销商经营业态并存的配件经销市场格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市场化、民族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汽车品牌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给市场准入制度下的机动车维修业增添了更多发展动力,使得各经营主体能够通过广泛地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多样发展——综合维修经营、特约维修经营、多位一体品牌专营、品牌连锁维修经营、集群市场经营以及配件交易电子商务等业态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了多种业态下的机动车维修业发展模式。
综合维修经营是在我国较早出现且存续时间最长的机动车维修业发展模式,其生产作业管理基本不受送修车型的品牌限制,有较为齐备的作业设备、维修厂房和技术人员,是一定区域内服务范围最广、维修技术兼容性最高、质量信誉度较好的综合性汽车维修服务方式;加之配件供应渠道的多元宽泛、维修经营业态的专业独立,使该模式在提升企业综合盈利能力、降低维修收费价格、控制生产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与车型种类的快速变化,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专业人员的持续跟进,综合维修经营模式始终处在维修消费服务的中后期市场,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维修质量、扩大经营规模等方面整体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为克服这种不利局面,部分综合维修企业已逐步向综合性品牌特约维修企业进行转变,通过汽车整车厂家的品牌维修授权和技术支撑,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优化,以不断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和维修服务水平。
所谓多位一体,即包括汽车整车销售(Sale)、配件销售(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及二手车置换(Second-hand)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经营业态;而根据承担功能的多少不同,具有该业态形式的维修经营主体被称为3S店、4S店或5S店等。多位一体品牌专营是当前被我国各地普遍接受,且居于主体地位的机动车维修业发展模式。但不论功能数量方面有何区分,其经营模式的本质特点都是通过汽车的品牌授权,由经销商向客户提供与之相关的汽车终身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整车制造厂对机动车全产业链的完整控制。这也决定了此类维修经营模式,无论在场地规模、硬件设施、资金实力、社会影响方面,还是在服务质量、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方面,都具备其他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市场优势——舒适的消费环境、完备的售后体系、全面的技术配套、可靠的配件质量和人性化的跟踪服务,使有关经营者能够快速建立并不断扩大客户群体,实现经济收益的稳定增长,并有效带动与之相关的汽车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管理规范水平。
与多位一体的品牌专营模式不同,品牌连锁维修经营以维修服务的专业化分工和自主品牌的商业推广为核心,以汽车养护、美容装潢、快速修复为主要经营内容,通过建立统一的服务规范、价格标准、技术体系、配件渠道和品牌形象,实现区域性品牌连锁经营。
近年来,在我国采取该经营模式且取得较好发展成效的有小拇指、车奇士、新奇特等,这些单位尽管在连锁加盟及产权关系的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主要特点基本表现为:一是点多面广,规模效益显著;二是特色专一,服务专业性强;三是贴近居民,深入街道社区;四是扩张迅速,社会接纳度高;五是投入较少,市场风险较低。同时,由于经营项目单一、场地规模较小、运营成本不高,使得这类维修经营主体能够较好地实现集约化管理,有效地减少物资存储和资金占用。但在现有的市场发展环境和技术条件下,该模式所占比例仍不高,尤其在中小城市,该模式在车主中的认知度还较低。
市场集群是指商品交易市场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聚集现象,是一个彼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具有特殊关系的市场群体。在机动车维修业中,集群经营现象普遍存在于机动车配件经销行业内,同时也在特定的少数维修市场中出现:
首先,在机动车配件经销行业中,除整车制造厂统一控制的流通渠道外,大量来自不同地区和品牌的机动车配件,由于产品型号、适用车型、质量价格的复杂繁多,主要集散于各个城市的配件市场之内,其中既有品牌配件制造厂设立或授权的大型批发商、直营商,也有通过批发、零售方式进行配件转分销的中小规模商户;其经营模式主要通过建立在市场联系基础上的集群效应,实现多元配件供应渠道在经销环节上的延伸汇总,形成对车辆承修单位和购件车主的采购目标导引与实物交易配送;而承担市场管理工作的有关经营主体并不参与具体的商品交易活动,主要负责市场的物业管理。因此,在没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环境下,集群发展的配件市场多呈现出商户总量众多、市场流动性大、配件品类齐全、成交规模巨大、价格可比性强及行业自律不足等特点。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综合性商业贸易活动,能够实现买卖双方在不谋面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各类商品交易活动、金融活动的网上操作和在线支付。而在我国机动车维修业中,由于受传统交易方式、经营理念、信用体系和技术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该模式的应用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目前尚未实现大面积的推广与普及,仅在机动车配件的流通交易环节有所尝试,其构成要素主要是网络交易平台与支付机构、配件供应商、维修采购方、物流配送部门及业务流程,运营方式包括ABC(Agent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即代理商、商家和用户共同搭建的集生产、经营、消费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方式、B2B(Business to Business,即商家对商家的电子商务)方式、B2C(Business to Customer,即商家对用户的电子商务)方式等;产品供需双方只需登录网上交易平台发布或查找配件相关信息,通过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订单确认,即可完成交易。但不论最终采取哪种运营方式,配件交易的电子商务模式能够有效缩减商品交易环节、强化质量信息跟踪、畅通配件供应渠道,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下降、行业资源的整合与产品价格的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