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及其对土壤影响的探究

2021-01-06 18:11
海河水利 2021年2期
关键词:耕作层耕作径流

刘 芬

(武穴市水利和湖泊局,湖北 武穴 435400)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水土保持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水土保持工作应通过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积极实施各种措施,科学布局,并严格执行预防性维护、管理、保护,防止盲目无序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地促进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 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在人类社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耕地、林木等自然资源的开采量越来越大,造成了在降雨时积水会在地表冲刷土壤,从而引发土壤中水土流失问题[1]。在相关统计结果中,我国有30%的土地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并且这一现象还在逐渐加重。水土流失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水力侵蚀,而这一因素也造成土地水土流失高达60%。从当前农耕现状来看,坡耕地在各种耕地中的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耕地中出现耕地层减少、土壤肥力消失、土壤退化等问题,从而使耕地的农业产量逐渐减少,更造成了一些土地对化肥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但施加化肥只能解一时之急,而且同样会使土壤的情况变得更糟,最终使耕地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自然气候,在降水量较大的季节,土壤受到的雨水侵蚀更加严重。另外,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坡度大的地形则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2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介绍

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地侵蚀当地的土壤。因此,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水土保持耕作。下边,简要介绍几种有效的措施。

2.1 横坡耕作

横坡耕作通过开凿蓄水池的方式保留水资源,并按照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对蓄水池进行开凿,这种方式也叫等高耕作[2]。通过这种耕作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水分留在土壤中,在横坡垄中对汇水坡长进行缩短,从而使坡面土壤受到的侵蚀效果减小。相比于在坡地耕作中所采用的顺坡耕作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地表径流对水土的侵蚀现象,将水土资源尽可能地留存在土壤中。

2.2 农作物秸秆覆盖

在农耕工作的水土保持耕作环节中,目前受到广泛推广的一种耕作方式是农作物秸秆覆盖,该种耕作方式的实施具有规模化特点,并且充分符合节水、生态、有机、环保等多方面要求。通过农作物秸秆覆盖,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表面的粗糙度,从而减少风蚀对土壤的影响,同时秸秆经过一段时间的分解以后还可以作为肥料融入土壤中,增强土壤中的养分,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相关研究显示,农作物秸秆覆盖法不仅可以促进地表减缓风速、阻挡沙尘、增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等,而且可以有效保护耕地中的土壤结构。

2.3 等高种植

等高种植是指沿着坡地的等高线方向进行农作物耕作,其耕作方向是垂直于水流方向横向进行的,这种农耕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地表覆盖度和粗糙度的提升。相比于在没有任何措施的平整坡面进行耕作,等高种植方式有效增加了地表雨水的渗入并减少了地表的径流,从而实现了更好的耕作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在水土保持耕作方法中,顺坡耕作是耕作效果最差的一种耕作方式,不能有效拦蓄地表径流,土壤中不能及时地吸收地表的水分,并且使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强度增大。另外,为了对地表进行更加全面的覆盖,该地区可以采用种植灌木这种方式,灌木丛可以有效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和土壤的结构,土壤的生产力在其根系的影响下也得到提升。在耕地中,可以按照合适的间距种植灌木,从而使耕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价值。相比于工程措施,采用等高种植耕作方式所需的投入更少,并且不会对周围农业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灌木丛可以作为农业耕地的天然屏障,避免各种病虫害影响作物的生长。

2.4 水平梯田种植

在长缓坡地形的耕作中,可以采用沿着缓坡耕作方向建造梯田的方式,以各个梯田对耕地坡度进行减缓,从而使地表径流可以有更多时间停留在地表,提升土壤对水资源的吸收,降低径流流过土壤的速度,从而提升耕地土壤对水土资源的留存率。

3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土壤的影响

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中,主要是借助外部机械力对土壤物理结构进行改变,通过增加地表粗糙度、扩大植物覆盖面积、改变坡面微小地形等方式,实现土壤抗侵蚀能力的提升,并让土壤吸收更多秸秆分解后产生的肥料,在对水土侵蚀予以有效控制的同时,使土壤的肥力得到显著增强。在实施农业水土保持技术措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人为因素加以控制,再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及林草措施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水土保持效益的最大化。当前阶段,在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对土壤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松碎土壤

在当前农业耕作过程中,通常通过机械压实的方式种植作物,土壤受到压力逐渐下沉,土壤松紧度的平衡性被打破,造成土壤中存在的空隙减少,土壤中的大空隙逐渐减少使得土壤的容重增加,一些好气微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养分也不能及时释放出来,从而对作物根系的下扎造成了困难。相关的测量结果显示,每经过一次降雨,土壤中的容重会比之前增加约10.1 g/cm3,而对土壤进行一次灌水则可以增加相当于0.12~0.16 g/cm3的土壤容重。这种情况造成土壤容重经过降雨和灌水而逐渐加大,水分更难深入土壤中,在地表径流加剧情况下,对地表土壤的冲刷也更严重,水土流失现象逐渐加重。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应定期对耕地进行松土处理,对土壤进行松碎,让地表可以更快吸收水分,从而减轻水土流失的产生。

3.2 翻转耕作层

通过对耕作层进行翻转,可以对耕作层土壤中的生物学特性予以改善,将肥料和残渣翻埋到土壤内部,从而让养分垂直分布在土壤中,实现对土壤肥力的增强。用铲子铲起土壤并打散,可以增加土壤的松软度,促进雨水更快地下渗到地下,并减少径流对地表土壤的冲刷。

3.3 混拌土壤

运用壁犁和旋耕犁等工具进行耕作,采用圆盘耙或者齿耙作为耙地的工具,在土壤中均匀加入肥料并混拌开,从而让肥料均匀分布在土壤中,使作物在均匀的营养环境中生长,避免植物根茎在生长过程中分布不均,而有序分布的根茎往往又有助于对土壤结构的固定,避免水土大量流失。

3.4 平整地面

在耕作层减少土壤的面积,使土壤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减少,降低水分从土壤中的蒸发量,从而有利于耕地保护土壤留住水分。另外,在一些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形中,可以对耕地地表进行平整处理,避免在出现大量降雨时雨水都聚集在低洼处,这种雨水聚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治理就会出现细沟侵蚀的现象,进而造成土壤的肥力逐渐减弱,并且土壤受到的侵蚀也会逐渐加重,从而使耕地的作物产量降低[3]。

3.5 压实土壤

在一些特殊条件的影响下,对土壤进行翻耕会导致土壤的松软程度过大,从而造成过多的大孔隙结构存在于耕作层土壤中。当耕地中出现这种土质疏松的现象时,应对耕地进行压实处理,防止地表径流出现时轻易地带走大量土壤。

3.6 开沟培垄,打埂做畦

在耕作过程中,地面微观形貌的变化可以通过培垄的方式实现,这是一种常见的耕作措施,可以有效地治理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在一些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土地培垄还可以提高地表的温度。在一些高温多雨的地区,通过开沟培垄做高畦,可以有效地排水;在一些块根和块茎作物的耕作中,可以在地表上开沟培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耕作层的面积;在一些水浇地上,可以采用打埂做畦的耕作措施,打造平整的地面,以便于后期培育过程中对作物进行浇水;在一些有严重风沙气候的地区,可以采用挖沟培垄的耕作措施,提升地表的粗糙度和风阻,从而降低大风天气对土壤的影响。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我国农耕工作中,随着水土流失问题逐渐加重,长期以来相关人员一直尝试各种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随着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开展,对耕地土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此种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相关部门人员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耕作层耕作径流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路基耕作层表土剥离与复垦利用施工技术探讨
近40年来蒲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宝丰县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